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访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访落

访落

《诗经·周颂》篇名。《毛诗序》云:“《访落》,嗣王谋于庙也。”三家《诗》同。武王灭商后,立纣子武庚为诸侯,又命己弟管叔、蔡叔、霍叔各据商地一部,监视武庚,史称“三监”。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武庚勾结淮夷等国起兵反周,三监也流言周公欲谋害成王,发动“三监之变”。周公率兵东征,平定叛乱。诗就是在这样纷乱的背景下创作的。全诗一章,十二句。写成王在武王庙祭祀的同时,延访群臣,商议国事。首二句揭明题旨,后六句就国家形势提出要群臣扶助的愿望,末四句祈祷歌颂父亲武王。言简意赅,前人评为“多少宛转曲折”(姚际恒《诗经通论》)。

☚ 闵予小子   敬之 ☛

访落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於乎悠哉,脱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注释】 ①访:谋、商讨。落:始。止:语气词。率:遵循。时:是。昭考:指武王。 ②於乎:呜呼,叹息声。悠:远。朕:我,成王自称。艾:阅历。《尔雅·释诂》:“艾,历也。” ③将:助。就:因袭。之:指先王的法典。继:继承。犹:通“猷”,图谋、计划。判涣:大。马瑞辰《毛诗传诗经·周颂 509笺通释》:“判涣,叠韵,字当读与《卷阿》诗‘伴奂尔游矣’同。伴、奂皆大也,《说文》:‘伴,大貌。’奂字注:‘一曰,大也。’” ④小子:成王年幼,自称小子。多难,指遭父武王之丧及管叔、蔡叔、武庚叛乱和淮夷之难。 ⑤绍:继。指武王继承文王。庭:公正。上下:即升降官吏。陟降厥家:即正确地任免臣下安定家国。 ⑥休: 美。 皇考:指武王。 明:勉。
 
 【译文】 开始执政须商议,如何继承先王志。担子沉重路程远,而我却无深阅历。帮我施行先王法,继承宏业谋大事。想我这人还年轻,不堪家国多祸事。皇父善继祖父道,长于用人保社稷。父王英明德又美,此可保身鼓斗志。
 
 【集评】 宋·朱熹:“成王既朝于庙,因作此诗,以道延访群臣之意。言我将谋之于始,以循我昭考武王之道。然而其道远矣,予不能及也。将使予勉强以就之,而所以继之者,犹恐其判涣而不合也,则亦继其上下于庭,陟降于家,庶几赖皇考之休,有以保明吾身而已矣。”(《诗集传》卷十九)
 清·王夫之:“人之至燕也,弗待其已至而后信其至也,至之以其未至燕者也。弗知有其未至,则户北、燕也。知有其未至,则代之东、齐之西、卫之北、朔之南、燕国存于心目,他日之至者至此尔。故曰: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有其所未知、 既知有矣,信有其所未信, 既知信矣,所谓 ‘今日适越而昨至’ 也。” ( 《诗广传》卷五)
 清·姚际恒: (前六句评) “多少宛转曲折。” ( 《诗经通论》卷十七)
 清·方玉润:“成王即政告庙,以咨群臣也。”又,“右《访落》一章,十二句。此诗诸家所言大略相同,盖成王初即政而朝于庙,以延访群臣之诗。名虽延访,而意实属望昭考,盖家学原有素也。故 ‘於乎’以下,一往追维皇皇如有所求而弗获之心,所谓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者,其慕道者而谓切矣。至‘维予小子’而下,忽觉焄蒿凄怆,若或见之,则又孝思之感动不能自已。此初告庙时景象。末乃以保身收住,仍归重学术上。言三代圣君治道本乎学术, 事业始自宫庭, 不于此益信然哉?” (《诗经原始) 卷十七)
 
 【总案】 此诗写周成王初即位,在武王庙祭祖时,表示延访群臣、追念先父盛德、继承其道。诗歌所刻划的幼主形象是鲜明而感人的,他锐意进取,立志要继承祖先皇业。诗歌把成王慕道心切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把他复杂的心态十分明显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全诗以少总多,言简意丰;高度浓缩,概括性强,有尺幅千里之感;加之表情宛转曲折,诗句饱含情思,使之具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

《诗经》-《访落》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访落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於乎悠哉,
 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
 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这是一首周成王朝会群臣于武王庙所作昭颂诗。
 访即访问,落即治理之意。率是遵循之意,昭考犹言皇考,指周武王。首二句说: 我在即位之始,就要和群臣商量计议,一定遵循先父武王的治道。
 悠即悠远,艾即夜未艾之艾,夜未艾即夜未深之意。“於乎悠哉,朕未有艾。”第三四两句,是说: 武王的治道是多么悠远啊,我年少未有经验,怎么能赶没上哩。
 “将予就之,继犹涣。”犹通献,即参谋之意。判涣即分散之意。成王继续祷祝: 我一定勉强而行先王之道,虽想继承遗业,又深深了地担心所做的会分散原志而不合先王之道。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这两句是说: 我年龄幼小,我怎能担当没起这多灾多难的国家重任呢?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这两句继承 (上文,说成王自陈我只有继承先父禀承祖父的办法,我一定在用人妥当上下历夫,方能安定家国。陟降即升降官员之意。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保是安,明是显。明又当勉的意思。休是美。最后总结这一首颂诗: 未见我伟大先父周武王是具有多么英明的美德啊,我只有拿他的教诲来保我自己的安全,时刻勉励自己的前进。
 这首诗在《诗经》中就放在《闵予小子》这一首颂诗之后,它主要是初即位时,怀着戒慎恐惧之心,向祖宗祷告,请求周文王武王的英灵来保佑他。

《访落》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访落》

 访予落止,当初我即位就设想,


率时昭考。追随我英明的父王。


於乎悠哉! 啊! 高明又广大,


朕未有艾。我缺乏经验哪能跟上他。


将予就之,努力呀,靠拢他,


继犹判涣。继承那大事来谋划。


维予小子,我这幼稚的小子,


未堪家多难。不堪家里多祸事。


绍庭上下,继承直道施行于上下,


陟降厥家。一举一动不曾离开家。


休矣皇考,美好啊,我的父王,


以保明其身(11)。他能平安又清明。


(采用金启华译诗)



[注释] ①访:咨询,商议。予:成王自称。落:开始。一说借为略,谋略,策略。止:语助词。②率:遵循。时:是。昭考:指武王。③於乎:同“呜呼”,叹词。悠:远大。一说忧。④朕(zhen):我,成王自称。艾:阅历。此句谓年幼尚无知。⑤将:扶,助。就:因,遵从。之:指先王的法典。⑥犹:通“猷”,图谋,谋略。判涣:大。⑦多难:指遭武王之丧,遇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之乱”和武庚叛乱等事件。⑧绍:继承 庭:直、公正。上下:指官吏的升降,与下句“陟降”同意。⑨厥:其。⑩休:美。(11)以:语助词,无义,或作“而”解。明:勉,尽力,勉励。保:佑助。



[赏析]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发兵讨伐商纣,一举灭商。按惯例必须保存商祭祀。武王封纣子武庚为诸侯,分商地为三部,命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各据一部,监视武庚,称为“三监”。武王灭商后两年病逝。其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当时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中;周朝统一天下时间不长,政事纷繁,百废待兴;加之各国诸侯尚未完全归服。基于这些原因,武王同母弟周公决定摄王位,代行国政。管叔、蔡叔、霍叔等疑忌周公,在王位继承权上引起周朝内部的不和。武庚乘机勾结东方旧属国及淮夷等起兵反周;三叔造谣周公伙同武庚谋害成王,于是发动了所谓“三监之变”。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攻灭奄等十七国。从此,列国诸侯咸服宗周。周公执政七年,成王稍长,还政于成王。《访落》诗中有言:“未堪家多难。”所谓“家多难”,指的就是武王丧亡,三监之变 则知此诗当作于周公东征前后。


此诗与前篇《闵予小子》,后篇《敬之》、《小毖》诸篇意旨相同,写的都是周成王初即位、在武王庙祭祖时,表示延访群臣、追念皇考盛德、继承其道的意思。诗仅一章,十二句。首二句揭明题旨:延访群臣,属望昭考。三至六句,铺写素志,展望宏图。七至十句,反思家国得失,申述承继先王法度刻不容缓。结末二句以保身收住,仍归结为祈祷皇考。


《周颂》共三十一篇。从体制看,它是周王朝的庙堂音乐,用于祭祀祖先和神明。从内容看,多为歌颂祖先功德和祈年佑福。从形式看,与《风》《雅》相较,区别明显:《风》《雅》皆分章,且后章句法多复叠前章,《颂》多不分章,不叠句;《风》《雅》有韵,《颂》诗多无韵。颂诗这些特点,都可以从《访落》中体现出来。


首先,它塑造了一位锐意进取、继承祖先皇业的幼主形象。周成王即位之时,尚在襁褓中,至告庙祭祖也仅是个七岁的孩子,他年纪虽小,而志趣不凡。一即位,就告祭祖庙,延访群臣,咨询政事,商议国策,共图大计,体现了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美德。他从“三监之变”、事发萧墙的“家多难”中,及时吸取教训,采取对策,意识到举贤用人与建立赏罚奖惩制度的重要,“绍庭上下,陟降厥家”,强调必须承继周家法度,发扬光大“文武之道”。正因为少年有志于此,故知“成康之治”局面的出现决非偶然。


以少总多,高度浓缩。诗言“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闵予小子》有言“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小毖》重言曰:“未堪家多难。”“家多难”三字却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历史内容。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黄山云:“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成王即吉,甫逾二年也。《尚书大传》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东征三年,践奄而后归。’与《豳诗》说合。三监之变,公亲致刑焉,骨肉摧残,正成王所谓‘家难’也。访落之时,公既未归,难犹未已,惟其不堪多难,故访群臣而谋之。”言少意丰,概括无遗。若借用论画,确实给人有“尺幅千里”之感。


宛转曲折,饱含情思。这是一首即政告庙诗,亦是一篇庄严肃穆的就职誓辞,也是一曲剖白心迹的歌唱。首二句发端,总叙诗旨;中八句就职誓言,意为两层,曲尽有致。前四句“一往追维皇皇如有所求而弗获之心”毕现。追求皇考宏业,义无返顾,但又恐自己年轻,缺乏阅历,难以信任。“所谓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方玉润《诗经原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慕道心切之情。故姚际恒评曰:“多少宛转曲折 ”后四句再次强调自己年幼无知,以致力量内耗,禁受不住家国多难的打击。所谓“忽觉熏蒿凄怆,若或见之,则又孝思之感动不能自己”,内心世界之表白昭然若揭,使人有亲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而“於乎悠哉”、“休矣皇考”这些虚词的运用,更增强了感情的抒发,字里行间,充满感情。
访落

访落

[原文]
访予落止。
率时昭考。
於乎悠哉!
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
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
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
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
以保明其身。
(止,之部。考,幽部。之幽通韵。艾,祭部。涣、难,寒部。祭寒通韵。下、家,鱼部。)
〔译文〕
商量我开始即政事,要遵循先父所走的路。啊啊,这路很远呀,我没有经历。扶助我走上道路,要继承谋略发扬光大。我这个年轻人,不能承受家中多难。神祖继续来朝廷上下,时时升降在他的国家。美好啊,伟大的先父,用你的神明保佑我身。
〔评介〕
《访落》一章,十二句。关于此诗主旨,《诗序》说:“《访落》,嗣王谋于庙也。”三家诗谓成王谋政于武王庙之所歌。朱熹《诗集传》谓“成王既朝于庙,因作此诗,以道延访群臣之意”。方玉润《诗经原始》亦认为“成王即政告庙,以咨群臣也”。观其诗意,这是成王除丧即政朝拜祖庙谋政于群臣之作。此篇与《闵予小子》、《敬之》、《小毖》皆为同时之作,可互相参看,至于后世,它们皆作为嗣王朝庙的乐歌了。高亨《诗经今注》谓四篇皆是成王认识到自己曾怀疑周公的错误而悔过之辞,应为一篇之四章,而《诗经》误分为四篇。其说可供参考。
成王这位年少的君主,在其父武王去世后,又遇管叔、蔡叔和武庚叛乱以及徐国、奄国反叛,所以诗中说“未堪家多难”。幸有周公摄政,领兵东征,平定叛乱,拯救危难,使周朝走上巩固发展之路,这大概就是诗中所说的 “将予就之”之意吧。成王表示要遵循武王治国之路,他感叹武王所走的路很远,也是赞美武王创立了伟大的功业,又感叹自己没有这样的经历,难以企及武王,更感到任重而道远。这样的话出自年轻的嗣王,实属不易,话语中包含着谦虚谨敬继承先人事业的愿望和建立功业奔赴远大前程的志向,昂扬着年轻有为奋发向上的精神。事实上成王的确成为一位英明君主,“成康之治”,他的作用是主要的。他还抓住了实质性问题——继承前王行之有效的谋略并发扬光大它。这最行之有效的根本的谋略,也是周人取得天下的法宝,即“敬天保民”。至于颂扬先王,祈求他们佑助,也是这种场合必不可少的。
诗句句皆出肺腑,合乎人之常情,而且很委婉含蓄,读来既觉亲切不隔,又引人深思。这大概起初是成王谋政于庙时的致词,后经修定成诗,并配乐歌唱了。

☚ 闵予小子   敬之 ☛
访求

访求

访猎 搜访 搜讨 咨求 询求 询采 询采
访问、访求:畴咨
询求,访求:谘求
访求有美德的人:访珪
 访求贤能之人:访贤 搜贤
访求治世的道理:访道
访求失落之物:访落
广泛地寻查访求:博访
千方百计地访求:钻访
(查访寻求:访求)

☚ 探访   审查 ☛
000126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