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讽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讽刺;讥讽;挖苦fěnɡcì jīfěnɡ wā·ku

【同】 都是动词;都可以表示用刺激的话来笑话对方。
【异】 “讽刺”着重指使用含蓄、比喻、夸张的言辞和反语或图画嘲笑、揭露、批评不良行为和愚蠢行动;可以是善意的,也可以是恶意的;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例]故事尖锐地~了那种损人利己的人。“讥讽”着重指讥笑并讽刺,多用旁敲侧击、尖酸刻薄的话语,含沙射影地嘲笑对方的缺点、错误或某种表现,一般都是非善意的;一般用于书面语。[例]他那种带~口吻对别人说话的态度遭到大家的鄙弃。“挖苦”着重指用尖酸刻薄的话来讥笑、揭发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或其他某种表现,含有使人难堪丢脸的意味;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而较多用于口语;一般用于人民内部。[例]你何必这样~人家呢?
【反义】 讽刺—恭维 奉承/ 讥讽—恭维 奉承/ 挖苦—恭维 奉承

讽刺fěngcì

讥讽;嘲笑
 △ 要好好说理,不要~挖苦。
【同】挖苦
【反】奉承 恭维

讽刺fěngcì

〈动〉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揭露、批评、嘲笑人或事:讽刺别人│尖锐地讽刺。
【同义】嘲笑。
【辨析】“讽刺”和“嘲笑”:“讽刺”强调用含蓄的话或诗文去刺激别人,“嘲笑”强调奚落、讥笑别人。

讽刺fěngcì

【释义】
❶用比喻、反语等手法揭露或批评不良的行为或丑恶的事物。
❷用以讽刺的一种修辞方法。

【色彩】
❶含褒义。
❷中性。

【近义】
❶讥讽︱讥消︱讥笑︱讥刺︱讥嘲︱嘲讽︱嘲笑。

【反义】
❶歌颂︱赞美。

【扩词】
❶讽刺敌人︱讽刺一顿︱狠狠讽刺︱辛辣地讽刺。
❷讽刺手法︱讽刺意味︱一种讽刺︱极妙的讽刺︱进行讽刺。

【造句】
❶“龟兔赛跑”这则寓言有力地~了那种骄傲自满的人。︱这首诗把官僚主义作风狠狠地~了一顿。
❷~有两种,一种是对敌人的,一种是对人民的。︱~显示它进攻的威力,而幽默又闪烁着反击的智慧。︱这篇杂文巧妙地运用了~。︱他写了一首富有~意味的短诗。

讽刺

指用夸张、比喻、反语、双关等方法,对不良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批评揭露或讥笑嘲弄。如:“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用反语“伟绩”“武功”,尖锐地讽刺了中外反动军队枪口对向妇女儿童和学生的残暴行为。

讽刺fěng cì

动词。对落后、消极等不良现象予以揭露和嘲笑,多用于贬义。
【例】他的博学、热情,滔滔不绝的口才,尖刻的讽刺,尤其是他的大胆的思想,他的天才的臆测,像火把一样点着了每个青年的心。(郑文光《火刑》)

讽刺

(同)嘲笑 讥讽 嘲讽 挖苦
(反)奉承 恭维

讽刺fěng cì

用傍敲侧击的方法或开玩笑的口吻指摘别人缺点或错误:话说宝玉在林黛玉房中说耗子精,宝钗撞来,~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三人正在房中互相讥刺取笑。(二十·437)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天才,只是~世人太毒了些。(三八·882)


讽刺fěng cì

用旁敲侧击的方式说明道理进行规劝:宝钗知是宝玉一时必不能舍,也不相劝,只用~的话说他。(九八·1267)

讽刺

讽刺

以热烈的情绪、冷静的笔调揭示客观事物的各种矛盾,用含蓄的语言对敌或对落后的事物进行讥刺,以达暴露、贬斥目的的一种写作技法。讽刺原指以微言讥剌,《颜氏家训·教子》:“诗有讽刺之词,礼有嫌疑之诫。”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剌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作为一种写作技法被广泛应用于小说、戏剧和散文之中。鲁迅《什么是“讽刺”——答文学社问》:“一个作者,用了精练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讽刺多借助于适当的夸张变形突出事物的矛盾性,达到讽刺的效果。亦有不用夸张变形,可以借助语调口吻的改变,或给事物设置特定的环境,来表达讽刺的意思。如《儒林外史》写范举人守孝,连象牙筷子也不肯用,吃饭时却“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圆子送在嘴里。”运用讽刺法针砭时弊,寓尖锐辛辣的讥刺于委婉含蓄、不露声色的陈述之中,使读者在机智和幽默的艺术表达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美的感受。
讽刺须有真实感。鲁迅《什么是讽刺——答文学社问》:“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 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 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论讽刺》:“现在的讽刺作品,大抵倒是写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 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诬蔑而已。”
讽刺须有分寸感。要区别对象,采用不同的态度。对敌对势力的讽刺,可以是无情的,辛辣的;对人民内部的缺点的讽刺,则要洋溢热情,抱着“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底里” (鲁迅《什么是讽刺》) 的态度,选用词语须把握分寸,得当准确。

☚ 反话正说   影射 ☛

嘲讽、嘲弄、嘲诮、嘲笑、嗤笑、耻笑、讽刺、讥嘲、讥刺、讥讽、讥诮、讥笑、讥弹、笑话;称赏、称颂、称许、称扬、称誉、称赞、赞美、赞佩、赞赏、赞颂、赞叹、赞许、赞扬、赞誉

○嘲讽cháo fěng

(动)嘲笑讽刺:惯于~的笔|他狠狠地~这个自高自大的人。

○嘲弄cháo nòng

(动)嘲笑戏弄:~丑恶的灵魂|年青人~他的愚昧落后。

○嘲诮cháo qiào

(动)讥诮:他的话充满了~的口吻。

○嘲笑cháo xiào

(动)用言辞笑话对方:~敌人的愚蠢|受人当面~|~的对象。

○嗤笑chī xiào

(动)讥笑:她~别人无知|~他异想天开|令人~的小丑。

○耻笑chǐ xiào

(动)因鄙视而嘲笑:~对手无能|爱~人|受人~。

○讽刺fěng cì

(动)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于不良的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揭露或批评:~性|~诗|~小说|趁机~他几句|~的口吻|话中带有~|这是对他的一个很大的~。

○讥嘲jī cháo

(动)讽刺嘲笑:恶意地~她|喜用~的笔调|不要~别人的缺点。

○讥刺jī cì

(动)讥笑讽刺:~的话|这算是~我。

○讥讽jī fěng

(动)用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人家:冷冷地~他|用轻蔑的语气~他|爱说一些~的话。

○讥诮jī qiào

(动)用冷言冷语指责或嘲笑人:他当众人面~我|他面无表情地从~他的人群中穿过。

○讥笑jī xiào

(动)讥讽嘲笑:爱~别人|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应当~|露出一副~的神情。

○讥弹jī tán

(动)讥讽,抨击:大肆~他的所作所为|受到舆论的~。

○笑话xiào huà

(动)耻笑:叫人~|别~人家|不要只~别人,看不到自己的毛病|他怕别人~自己。

●称赏chēng shǎng

(动)称赞赏识:每一读之,击节~|人们不禁啧啧~。

●称颂chēng sòng

(动)称赞颂扬:以诗~文治武功|人们用诗文、歌曲~美好的五月 |~他的丰功伟绩。

●称许chēng xǔ

(动)赞许:~他的做法|女友并不~他那套西服|他极为~这部小说。

●称扬chēng yáng

(动)称赞;赞扬:~他的果决|那部小说是~商家的|~生活中的真善美。

●称誉chēng yù

(动)称赞:交口~|世人常~悉尼歌剧院独特的建筑风格|人们~他是民主运动的先驱。

●称赞chēng zàn

(动)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士兵的勇敢|得到首长的~|~侦察员的机智|~他是人民的好艺术家。

●赞美zàn měi

(动)称赞:~祖国|~这位艺术巨人|~光明前途|热烈地~着。

●赞佩zàn pèi

(动)称赞佩服:~戏里的英雄人物|他的工作精神着实令人~|他对这位勇敢的小伙子表达了自己的~。

●赞赏zàn shǎng

(动)赞美赏识:人们~她的歌唱|大家~他的眼力|谁都~他的工作热情。

●赞颂zàn sòng

(动)称赞颂扬:学生常用诗文~老师甘做人梯|~祖国的美好明天。

●赞叹zàn tàn

(动)称赞:令人~不已|连声~|~他是人民的好公仆|~她的演技|~大桥的雄伟。

●赞许zàn xǔ

(动)以为好而加以称赞:~他的诗好,学问也好|~的神情|~的微笑|~地点点头|他的提议得到普遍的~|对这些新建议,经理尤为~。

●赞扬zàn yáng

称赞表扬:受到~|~好人好事|热烈~|~先进工作者的成就|~群众的警惕性高|博得普遍的~。

●赞誉zàn yù

(动)称赞:热情洋溢地~那本小说|听到了一片~之词|对这本书,她极口~。

讽刺←→奉承fēng cì ← → fèng cheng

讽刺:以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不良的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奉承: 以好听的话恭维人,对人讨好。
【例】 梅女士看见李无忌的长头发的脑袋往后仰靠在梧桐树干上,嘴角边浮着异样的讽刺的微笑。(茅盾:《虹》) 阿二望了他老婆一眼,心里越想越得意,觉得老婆的奉承,还是份内的事。(葛琴:《一天》)


恭维←→挖苦 讽刺 奚落gōng wéi ← → wā ku fěng cì xī luò

恭维:为讨好而称赞。
挖苦:用刻薄尖酸的话讥笑人。
讽刺:以夸张、比喻等手法对于不良的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批评、揭露或嘲笑。
奚落:以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例】 (她)觉得这个名为彻底改革,全体新派教员的师范学校,实也是不敢恭维的了。(茅盾: 《虹》) 讽刺显示他进攻的威力,而幽默又闪烁着反击的智慧。(唐弢: 《琐忆》) 看不得面子上只管写的是好话,暗里魂消,挖苦了他的,还作春梦呢! 老弟你知道的,愚兄这学问儿,本就有限,万一求人得不当的,他再指东杀西,之乎也者的奚落我一阵,我又看不澈,那可不是我自寻的么?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讽刺/讥讽/讥刺/讥诮

☚ 批判   讽刺 ☛

讽刺

讽刺

刺(怨刺) 砌 诮姗 风刺
讽刺和嘲笑:嘻笑 嗤笑 诮笑
讽刺时俗:贬俗
假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来讽刺现实:借古讽今 陈古刺今
话中暗含讽刺:带刺(话中带刺) 夹枪带棒
作诗讽刺:吟讽
当面讽刺:抢白
用尖刻的话讽刺:嗓磕 嗓嗑
自以为是,以偏见随便讽刺或否定别人:以宫笑角
嘲笑讽刺:笑诮 讪诮 姗诮 嘲讽 嘲讥
 互相嘲讽:相讥 相诮
 戏谑,嘲讽:嘲谐
 尖刻地嘲笑和讥讽:冷嘲热讽 冷敲热骂 冷讥热嘲 热唱冷嘲 冷讥热讽 冷讥热诮 冷嘲热骂 漂凉带刺
非议讽刺:非刺
指斥讽刺:指刺
 指责讽刺:贬讥 贬刺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讽刺)

另见:讥笑 嘲笑 揭露 批评 讥刺的话 ︱赞美

☚ 讽刺   讥讽 ☛

讽刺fěng cì

讽谏,讥刺。《文心雕龙·书记》:“诗人~~。”本作“风刺”《诗·周南·关雎序》:“上以风化下,下以~~上。”

讽刺

讽刺fengci

用讥刺和嘲讽的手法暴露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达到否定贬斥的效果。讽刺是漫画式的艺术形态和严肃的生活哲理的巧妙结合,时常由婉刺进而为笑骂和嘲弄,用逻辑的“归谬法”,即把荒谬的论点予以推论、放大、凸现,收到讽刺的效果。
讽刺与幽默不同,它超出对生活现象的部分缺点的批判范围,而用来揭露危及社会的有害弊端。讽刺比幽默尖刻、锐利、强烈、浓重,它可以是温和的、挖苦的,也可以是尖锐的、无情的,甚至是愤怒的、凶恶的。讽刺往往利用反语、比喻、较物、拟人、对照等方法加强表达的效果。《伊索寓言》、《阿凡提的故事》等,都是人民运用讽刺创造文学的典范。
讽刺要用得好,必须做到:“有意的偏要提出这等事,而且加以精练,甚至于夸张”(鲁迅《什么是“讽刺”?》。讽刺离不开夸张,但讽刺的生命却依然是“真实”,要准确击中讽刺对象本身确有的弱点或恶习,要使极度夸张的言辞具有“言之成理”的逻辑力量,反映出某种真实的社会矛盾。运用讽刺要注意对象和分寸,对敌人,毫不留情;对人民,则应善意指点,内藏热情。不论对哪一个,都不能滥用。讽刺中的夸张不可太甚,过了,失却真实,就破坏了可信性。既要用讽刺,就要切中要害,刺得准,刺得有理。

☚ 夸张   幽默 ☛
讽刺

讽刺fengci

是以真实、简练而夸张的表达手段,把丑的东西揭示出来,引发人们去否定丑,并从中得到某种启发和精神愉悦,借以针砭社会的弊端,促使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漫画是运用夸张手段进行讽刺最为明显有效的一种艺术形式。华君武为了讽刺那些缺乏毅力的戒烟者, 画了一幅由三个连续画面组成的漫画:一是戒烟者举手表决心并把烟斗从窗口摔出去;二是急奔下楼; 三是赶到楼下接住了烟斗。讽刺的运用,既可用于对付敌人,也可以用于批评内部的弊端。
讽刺最鲜明地表现在文学体裁中,如讽刺喜剧(戏剧的一种类型)、讽刺短诗、寓言故事等。法国的莫里哀、英国的斯威夫特、俄国的果戈理等人的作品,都可称为讽刺文学的经典。在绘画中,法国进步艺术家杜米埃的作品可说是讽刺的范例。在音乐创作中,有达尔戈斯基、穆索尔斯基的作品《跳蚤之歌》等等。

☚ 笑   幽默 ☛

讽刺

讽刺fengci

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其特点在于从一定的立场和审美观出发,用讥刺和嘲讽的笔法描绘社会生活中丑恶的事物或落后的事物,有时采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塑造喜剧性形象,达到否定和贬斥的目的。其基础在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有喜剧色彩的矛盾。它的生命是真实。真实有据,这是其不同于诬蔑谩骂之处。它在相声、喜剧、杂文、讽刺诗中最为常见。由于对象不同,讽刺的态度和方式亦有不同,需掌握好分寸。它可分为用之于敌人和用之于人民内部两种情况。用之于敌人时,力求稳、狠、准,通过无情的讽刺,揭露鞭挞反动腐朽事物;用之于人民内部时,则运用善意的讽刺,触及弊端或缺点,目的是为了教育和团结。

☚ 拟人化   幽默 ☛
讽刺

讽刺Fengci

文章技法之一,即用讥刺和嘲讽的手法暴露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讽刺的效果,产生于作者把漫画式的艺术形式和严肃的生活哲理的巧妙结合。譬如许多笑话都含有辛辣的讽刺,如《属牛》讽刺贪官污吏的贪得无厌,某县官作寿,下属合送一金鼠,他高兴地说:“你们知道夫人的寿诞就在明天吗?她属牛。”这里就把生活的一个侧面进行了强烈的夸张与放大,实现了讽刺的效果。还有的讽刺运用逻辑的“归谬法”,即把荒谬的论点予以推论或凸现,如《不能赊帐》说一个吝啬鬼,死时不肯咽气,众子女一一说出他心中的遗愿,都不对,只有小儿子猜出:待他死后把尸身卖给肉铺。他才合上眼,但一会儿又醒过来,小儿子哭着说:“您的心我知道了,卖时要拿现钱,不能赊帐。”吝啬鬼才放心死去。讽刺与幽默相似,但后者只是一种寓庄于谐的含笑的讽刺,讽刺则比幽默尖刻、锐利、强烈、浓重,更有醒世的意味。运用讽刺要注意对象和分寸,对敌人,毫不留情,一刺而置敌于死命;对人民,则应善意指点,内藏热情。讽刺中使用夸张也不可太甚,过分而失掉真实,就破坏了可信性。

☚ 夸张   双关 ☛

讽刺

讽刺Fengci

美学概念之一, 喜剧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对现实中的弊端和人们的缺点错误,应用冷嘲热讽、抨击挖苦等尖锐有刺的手法,戳穿其掩盖丑陋、愚昧、落后、乖戾的伪装,揭露其表里不一、名不副实、自相矛盾的实质,通过直接否定丑达到间接肯定美,使人获得强烈的审美感受这样一种审美方式。讽刺主要表现在社会活动和艺术作品中。讽刺的形式有嘲弄、讥讽等。嘲弄的特点是暗含讥笑而表面装成严肃认真的样子;讥讽以尖酸刻薄的形式,不容作模棱两可解释地把人们的好恶直接表现出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形式和程度的讽刺,要根据讽刺对象的情况而定。讽刺是否定类型的审美评价中程度最强烈的一种形式, 比幽默尖刻、锐利得多。对丑恶、荒谬的事物进行正确的审美评价,具有重要的美育作用。它把生活中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引导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恶事物、赞美和热爱美好事物的审美享受, 借以针砭弊端,促使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人们在使用讽刺这种审美形式时要有正确的理解能力,对丑恶、美好、高尚、卑劣等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程度的界定。否则就会出现颠倒美丑的情况, 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

☚ 幽默   和谐 ☛

讽刺

喜剧性表现形式之一。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或丑恶事物及其所表现的滑稽性或喜剧性所作的审美反映。效果一般比幽默、诙谐更尖刻、更强烈。对象往往为人们司空见惯,而一经揭露,特别当以艺术形象出现时就能引人发笑,产生审美快感,并对对象作出否定。参见“文学”中的“讽刺”。


讽刺

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往往通过引申、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揭露荒谬、丑陋的社会现象,予以贬斥和否定。

讽刺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别人的行为进行揭露或指责。如:你有意见就明说,不要讽刺人。

讽刺feng ci

satirical; critical

讽刺

irony;satire


讽刺

irony

讽刺

satirize;mock;sneer;ridicule
辛辣的~bitter irony;biting sarcasm/~画satirical cartoon; caricature/~诗satirical poem/~文学satirical (or ironical)literature;satire/~小品satirical essay;satirical skit/~小说satirical nove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