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论词随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论词随笔

论词随笔

清沈祥龙撰。共五十六则,合为一卷。着重研讨词之风格、流派与作法、格律等,不录原词与本事。光绪二十四年(1898)作者《小序》云:“余偶学倚声,未谙格律,乃取宋、元以来诸家词,探究其旨。又历询先辈之能词者,偶有所得,则笔而存之。”其词学见解,实与周济一脉。如云:“《离骚》之旨,即词旨也。”又谓“词导源于诗,诗言志,词亦贵乎言志”;“以词为小技.此非深知词者”。同时又提出“词有三要:曰情、曰韵、曰气”,而“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所谓“柳、秦之研婉,苏、辛之豪放,皆自言其情者也”。他主张“词有婉约,有豪放,二者不可偏废,在施之各当耳”。其所论小令、长调作法以及章句、炼字、选调、用韵等,也皆可取。是书收于作者所著《乐志簃集》中,唐圭璋《词话丛编》据以辑入。

☚ 岁寒居词话   词徵 ☛

论词随笔

词话。一卷。清沈祥龙撰。沈祥龙(生卒年不详),字约斋。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光绪诸生。有《乐志簃集》。《论词随笔》六十二则,系由《乐志簃集》中辑出。其《小序》云:“余偶学倚声,未谙格律,乃取宋、元以来诸家词,探究其旨。又历询先辈之能词者,偶有所得,则笔而存之。顾于词终未能工,亦不欲求其工也。光绪戊戌夏六月。”知书成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

《论词随笔》篇幅不大,但态度严谨,论列精赅。持论大体宗尚常州词派的尊体说和比兴说。首先,沈氏明确反对词为小道:“以词为小技,此非深知词者。词至南宋,如稼轩、同甫之慷慨悲凉,碧山、玉田之微婉顿挫,皆伤时感事,上与《风》《骚》同旨,可薄为小技乎?”因其推重伤时感事之旨,又提出了“词言志”的观点:“词导源于诗,诗言志,词亦贵乎言志。”所重在情志合一,要求抒发符合儒家礼义的社会性情感。对常州派创始人张惠言提出的“意内而言外谓之词”(《词选序》)的界定,他能结合词体曲折言情的审美体性来加以理解:“词贵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令读者郁伊怆怏,于言外有所感触。”而词之审美体性又与比兴手法相合:“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回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他称比兴寄托之作为“寄言”,其妙在“如镜中花,如水中月,有神无迹,色相俱空”,也就是具有浑含不露、若即若离之神韵。从这些论述中,可见沈氏对常州派张惠言、周济词论的伸述展衍。

《论词随笔》论词之派别、风格、艺术表现、作法技巧,语每精到。论唐词分二派,太白以气格胜,飞卿以才华胜;论婉约、豪放“二者不可偏废,在施之各当”,“贵集其长”;论词宜自然、贵真、空闲、愈转愈深、情景双绘;论词中对句“贵整炼工巧,流动脱化”,词中换头“须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词之结句“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出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于题外借形”,词之发端“贵突兀笼罩”、“贵从容整炼”;论词中虚字须“前呼后应,仰承俯注”,“炼字贵坚凝,又贵妥溜”;以及论小令、长调之作法,词之择题选调,词之言情、咏古、咏物、感时等等,能薰沐涵泳前贤往哲关于词的创作理论,而博观约取,颇中腠理,对今人提高鉴赏水平大有助益。

有《乐志簃集》本、《词话丛编》本。

论词随笔

《论词随笔》

清沈祥龙著。是书不录词作,不载本事,着重探讨词艺。沈祥龙论词,首先着眼于词旨及其同音乐的关系。他认为词当“发乎情,止乎礼义”,与国风、《离骚》旨趣相同。他又说:“诗言志,词亦贵乎言志。”而词所言之志,应当有严肃的社会内容,高超的情趣,绝不可言“淫荡之志”。同时又指出,词是音乐文学,不止要注重内容,还要注重音律,要“抑扬高下,自中乎节,缠绵沉郁,胥洽乎情”,使内容与形式、声与情高度统一。其次重真情。作者指出:“词之言情,贵得其真。劳人思妇,孝子忠臣.各有其情。古无无情之词,亦无假托其情之词。柳、秦之研婉,苏、辛之豪放,皆自言其情者也。”词之言情,绝不是“专言懊侬、子夜之情”。又说:“真者,性情也。”这种真情的自然流出,决定了“词品之高低”。第三、对词之作法、章法、句法、炼字及情韵气度的论述,亦较全面。还指出“词之体,各有所宜”,“有婉约,有豪放, 二者不可偏废,在施之各当耳。”

☚ 复堂词话   词论 ☛

论词随笔

词论。清沈祥龙撰。一卷。祥龙字约斋,江苏娄县(今昆山东北)人。诸生。有《乐志簃词录》。生活于光绪间。此编有作者小序,谓成书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收随笔六十二则,约万余字。论词之源流及词作艺术,未论及作家、作品。所论多较抽象,且语焉不详。论及作词、赏词处,多有深刻之见。论词之气象、情景、笔法、题材、声韵,亦有中肯之论。此编虽非宏篇巨制,而探讨词之艺术特色,有超越其他词论处。唐圭璋先生辑入《词话丛编》,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出版。

论词随笔

论词随笔

词话。一卷。清沈祥龙撰。沈祥龙(生卒年不详),字约斋。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光绪诸生。有《乐志簃集》。《论词随笔》六十二则,系由《乐志簃集》中辑出。其《小序》云:“余偶学倚声,未谙格律,乃取宋、元以来诸家词,探究其旨。又历询先辈之能词者,偶有所得,则笔而存之。顾于词终未能工,亦不欲求其工也。光绪戊戌夏六月。”知书成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
《论词随笔》篇幅不大,但态度严谨,论列精赅。持论大体宗尚常州词派的尊体说和比兴说。首先,沈氏明确反对词为小道:“以词为小技,此非深知词者。词至南宋,如稼轩、同甫之慷慨悲凉,碧山、玉田之微婉顿挫,皆伤时感事,上与《风》《骚》同旨,可薄为小技乎?”因其推重伤时感事之旨,又提出了“词言志”的观点:“词导源于诗,诗言志,词亦贵乎言志。”所重在情志合一,要求抒发符合儒家礼义的社会性情感。对常州派创始人张惠言提出的“意内而言外谓之词”(《词选序》)的界定,他能结合词体曲折言情的审美体性来加以理解:“词贵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令读者郁伊怆怏,于言外有所感触。”而词之审美体性又与比兴手法相合:“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回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他称比兴寄托之作为“寄言”,其妙在“如镜中花,如水中月,有神无迹,色相俱空”,也就是具有浑含不露、若即若离之神韵。从这些论述中,可见沈氏对常州派张惠言、周济词论的伸述展衍。
《论词随笔》论词之派别、风格、艺术表现、作法技巧,语每精到。论唐词分二派,太白以气格胜,飞卿以才华胜;论婉约、豪放“二者不可偏废,在施之各当”,“贵集其长”;论词宜自然、贵真、空闲、愈转愈深、情景双绘;论词中对句“贵整炼工巧,流动脱化”,词中换头“须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词之结句“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出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于题外借形”,词之发端“贵突兀笼罩”、“贵从容整炼”;论词中虚字须“前呼后应,仰承俯注”,“炼字贵坚凝,又贵妥溜”;以及论小令、长调之作法,词之择题选调,词之言情、咏古、咏物、感时等等,能薰沐涵泳前贤往哲关于词的创作理论,而博观约取,颇中腠理,对今人提高鉴赏水平大有助益。
有《乐志簃集》本、《词话丛编》本。

☚ 白雨斋词话   词徵 ☛
000007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