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论十大关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现收入《毛泽东选集》第5卷。讲话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总结中国的经验教训,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其中有几大关系直接涉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问题。(1)多党合作问题。作者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是历史上发生的。凡是历史上发生的东西,都要在历史上消灭。因此,共产党总有一天要消灭,民主党派也总有一天要消灭。消灭就是那么不舒服?我看很舒服。共产党,无产阶级专政,那一天不要了,我看实在好。我们的任务就是促使他们消灭得早一点。但是,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现在非有不可,而且非继续加强不可。否则,不能镇压反革命,不能抵抗帝国主义,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起来也不能巩固。(2)镇压反革命问题。反革命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中国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现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还做了一些有益的事。现在,还有反革命,但是已经大为减少。今后社会上的镇反,要少捉少杀。机关、学校、部队里面清查反革命,要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这是我们的内部政策,不用立法律来宣布,实际上尽量做到就是了。不杀头,就要给饭吃,对一切反革命分子,都应当给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自新的机会。镇压反革命还要作艰苦的工作,大家不能松懈,(3)学习外国问题。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是因为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也要知道,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那有这个事?应该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个点。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的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论十大关系》涉及的有关论述,对于基本上定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的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论十大关系著作名。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全面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即十大矛盾,并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矛盾的方法。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节中,肯定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和少数民族的重要性,指出了汉族统治者在历史上压迫、欺负少数民族所造成的各民族间的种种隔阂,其影响不容易很快消除,因此必须普遍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 经常检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论十大关系》1956年2月到3月,毛泽东通过听取34个经济部门的汇报对几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调查。经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毛泽东在4月25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对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即十大矛盾作了精辟的论述。《论十大关系》首次公开发表在1976年12月26日的《人民日报》上,1999年收入《毛泽东文集》第6卷。 论十大关系 250 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后编入《毛泽东选集》第5卷,并出版过单行本。讲话以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为借鉴,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十大关系的思想,即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中央和地方;中国和外国,以及其他几方面的关系。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为我党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它对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经济侵略下之中国 机构、团体 ☛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76年12月发表。编入《毛泽东选集》第5卷。讲话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即十大矛盾。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重申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团结全党的方针。这部著作阐明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方针和路线,是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社会主义问题的典范。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本文以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既是一篇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又是一篇重要的哲学著作。它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即十大矛盾。运用矛盾同一性及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论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阐明了要促进矛盾主要方面的发展,必须重视非主要方面,在非主要方面用力的思想。在论述国家、生产者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时,提出要兼顾矛盾的各个方面。在论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时,进一步阐述了统一性与独立性的辩证关系。在谈到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时,再一次阐发了两点论,等等。曾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 矛盾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1893—1976)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论十大关系》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指标已基本达到,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出现一些失误,我国的经济体制也暴露出一些弊病的背景下提出的。《论十大关系》论述了十个方面的问题:(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发展重点,但要用加快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必须发展内地工业,同时也必须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基地。(3)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必须加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进步。(4) 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三者利益必须兼顾。(5)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巩固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6)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巩固民族团结。(7) 党和非党的关系。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搞好统一战线。(8)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要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9) 是非关系。要分清是非,对犯错误的同志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0)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要向外国学习,但学习必须有分析、有批判。这一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规定了经济建设中许多重大政策,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论十大关系》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是指毛泽东同志1956年4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十个方面重要关系的论述。1956年,时值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毛泽东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 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3)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4)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7) 党和非党的关系;(8) 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 是非关系;(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毛泽东认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发展重工业有真想和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就应注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也会更多些。为了平衡工业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但也有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就要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国防不可没有,但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上,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三方面。要给工厂一定的独立性和权益,要使工人和农民在增产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收入。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应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在对外关系上,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这一论述精辟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矛盾,阐述了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的方针,闪耀着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光辉思想。 ☚ 邓小平理论 论十二大关系 ☛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这是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76年12月26日发表于《人民日报》,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5卷和《毛泽东著作选读》。当时,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接近完成,经济建设方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时期。由于缺乏经验以及国际、国内条件的影响,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着照搬苏联经验、急于求成等问题。为更好地总结经验,找出教训,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共中央领导成员对经济建设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听取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在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的基础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建设的经验,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10个问题。其中重大经济关系有5个。(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讲话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为此,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讲话强调,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的观点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如果真想发展重工业,就必须要注重农业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就会更多。(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所谓沿海,是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河南东部、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约有70%在沿海,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发展。讲话认为,如果真想发展内地工业,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要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防建设。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国防不可没有。我们现在有了一定的国防力量,今后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讲话强调,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都要处理好。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关系,也就是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要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余地,一点利益,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讲话还指出,我们要大力发扬劳动者艰苦奋斗的精神,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要继续处理好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的关系。总之,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无论只顾那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就是要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又较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要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中央要巩固,就要注意地方的利益。其他五个关系,是政治等方面的,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向外国学习,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讲话最后指出,十种关系,都是矛盾。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的这篇讲话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正确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讲话中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文约13 700字,载《毛泽东选集》第5卷。 ☚ 经济建设必须注意平衡问题 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 ☛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于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它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经验,论述了其中的十大关系,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中心思想是: 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