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论《古诗十九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论《古诗十九首》

论《古诗十九首》

桀溺是法国当代著名汉学家,现为巴黎高级研究学校教授,著有《古诗十九首》、《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和《牧女与蚕娘》等。《古诗十九首》出版于1963年,作者在每首译诗后,附有各家的评注,列出各种相异处,经过细密的辨析,作出自己的判断。本文是该书的结论部分。
作者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博得‘诗母’的美名,是因为它们具有一股独特的更新力量”,“它们实行了一种文学上的革命,从而开创出了一个新世纪。它们深深地植根于过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诗经》,还可追溯到《楚辞》。无论就其民歌的形式,还是就其哲学思想,这些作品都属于自己的时代。《古诗十九首》成功地综合了所有这些方面的特点,创造出新诗体,表现出新精神。在它的熔炉里,更熔铸了传统作品、民间艺术和现代思想,这种结合便产生了古典诗歌的雏形。”作者从古诗的抒情特点、结构艺术和新创的悲观主义三方面加以论述,同时与《诗经》、特别是与《楚辞》的渊源关系上考析、联系、比较,从而探讨出古诗的独特性。
作者指出:“《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大体上可分为生死与别离两类”,这种选题“酷似《楚辞》,具有统一的抒情格调”。“虽然‘弃妇’、‘逐臣’这两种人物可以追溯到《诗经》,但只有《楚辞》的作者这样刻意地、系统地抒写雄心抱负、男女私情、思乡怀旧和生生死死,塑造出独特而复杂的主人公形象。同样,在《古诗十九首》里,虽然每首诗的寓意各不相同,但其精神如出一辙,可以说逐渐显露出一个独特的人物风貌,其个性酷似《楚辞》里的先驱者。因此,《古诗十九首》和《楚辞》里的主人公有一些共通点,例如对理想的爱情的渴望,对忠贞的崇拜,爱国怀乡,落拓失意。和感叹岁月催人的情怀等等”。基于这些共通点,《古诗》如《楚辞》一样,“其夫妇离别的主题,有时可以看作君臣之间的传统关系的一种影射”。然而,“《古诗》与《楚辞》的人物亦有很大区别。《楚辞》的主人公是非凡的人物,《古诗》的人物却是普通的人”。“《古诗十九首》缺乏《楚辞》那种理性的辩论或感情的抒发,抛弃了一切冗长激昂的抒情诗形式和哀叹、诅咒般的分析法。作者强调的是对隐情欲言而止、言而不尽”,“这些诗歌集中描写的是感情而不是景物;但在实践中掩盖的是情,表现的是景”。
作者还认为,“《古诗十九首》最具独特性的地方,也许在于诗歌的结构艺术。整齐、和谐无疑是它们的成功之处,同时也证明古诗的创作技巧不是偶然地产生于民间的灵感”。他认为古诗“一诗止于一时一事”的结构与法国古典艺术理论家所谓戏剧必须遵守的时间、地点、动作的“三一律”有吻合之处。可以从《古诗十九首》里辨认出法国古典文学某些卓越的品质:“这种诗歌所关心的对象是人类和人类共同的体验。它遵从的是理性,因为只有理性才能节制、讲求朴实,从而创立整齐、和谐的风格。它反映了人的天性与文化之间的平衡,把接受古代典籍的影响跟民间语言的清新特点结合在一起,它追求完美却不流于卖弄。中国人读《古诗》,感到又清新又深奥,就好象法国人读笛卡尔或拉辛的作品一样”。
评论界常常指出《古诗十九首》具有一种忧郁的气质,作者认为:“这种忧郁的气氛,在《诗经》、《楚辞》里多数也有,只是这种悲愁的情怀在《古诗十九首》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古诗》里的人物饱尝的孤寂之苦都是更难以忍受、更毫不容情”。“这些伤离怨别的诗歌的无声之痛,似乎标志着一派新创的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主义没有疗救的药方,“荣誉、爱情、药石和宴饮都不能叫人忘记生命的短促和必然幻灭的归宿。《古诗十九首》令人击赏之处,在于其作品中浓厚的悲观主义,未至于造成沮丧或惶乱,……既没有绝望的爆发,也没有自我吹擂”。“这些诗歌所提供的完美形象,正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使人认识到:“中国人头脑清醒,不会轻信那些解除痛苦的空幻梦想;他们面对现实,能抑制住心头的失望;无可解慰而不情懦,高尚而不浮夸”。
本文还探讨了《古诗十九首》的起源问题。
本文由洪放、钱林森中译,载《牧女与蚕娘——法国汉学家论中国古诗》。

☚ 《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古诗十九首汇说赏析与研究 ☛
000021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