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许光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许光达1908—1969

湖南长沙人
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装甲兵部队的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委员等职。大将军街。
原名:许德华
笔名:洛华
化名:徐浩
别名:许泛舟、许洛华、许浩、许德怀

许光达1908—1969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湖南长沙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任红六军参谋长。1933年前后,在苏联列宁学院、东方大学坦克系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三分校校长,一二○师独立二旅旅长,晋绥军区三纵队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第三军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培养人才。他亲自讲课、编教材、参加坦克的设计和定型工作,在练兵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69年6月3日逝世。

许光达

千里寻党——许光达的故事金江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12月版48
闻鼙鼓而思良将——记装甲兵前司令员许光达
同志的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
顾雷人民日报1979年7月9日
含泪话当年——回忆许光达同志在山西工作时
期的几件事
范若愚山西日报1980年6月3日
忆许光达同志
十年内战时期的许光达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简介:许光达
高尚
金江
宁夏日报1982年8月13日
人物1981年1期
人物1982年2期
许光达
许光达
许光达(1908—1969)
许光达(1908—1969)
咬定青山不放松——记许光达将军的青年时代
许光达
许光达
金江
王晓钟
星火燎原编辑部
张敏孝
水工
陈清 周林宝
金江
星火燎原1985年1期
一九五五年授衔的元帅大将上将第41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1集第24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125页
他们的青春第36页
将帅录第119页
解放军将领传第1集第267页

许光达

许光达大将
大将许光达
大将许光达
创建人民装甲兵的元勋——纪念许光达同志诞
辰八十周年
水 工
王嘉翔
许福芦
黄新廷等
海燕出版社1987年版237页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397页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423页
人民日报1988年12月15日
许光达大将的生活片段
只留清白在人间——许光达大将几件往事回忆
峥嵘岁月情——许光达大将婚恋录
大将之恋——许光达和他的妻子邹靖华
王嘉翔
任 文
董安庆等
王嘉翔等
名人传记1988年11、12期
中华英烈1990年1、2期
名人传记1990年1期
人物1990年6期

民国人物小传:许光达
许光达
许光达(1908—1969)
刘绍唐主编
黄震遐编著
*传记文学1992年60卷2期
*中共军人志第308页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30页
人民解放军大将许光达诞生80周年
许光达(1908—1969)
许光达
李方诗等主编
范济国
《毛泽东交往百人
丛书》编委会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107页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86页
毛泽东交往百人丛书·军事人物篇第124
许光达(1908—1969)
许光达(1908—1969)
许光达(1908—1969)
许光达(1908—1969)
马洪武等
廖盖隆等主编
陈予欢编著
京 声 溪 泉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435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241页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326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393页

许光达

中国军事家。大将。湖南省长沙市人。1908年11月19日生,1969年6月3日去世。1926年入黄埔军校。历任红6军参谋长,第17师政委、师长,红3军第8师师长。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兼独立第2旅旅长、第3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许光达

186 许光达1908—1969

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名许德华,湖南长沙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入伍生队。1927年,在江西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在三河坝战斗中负重伤。1929年10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六军参谋长、第二纵队政委、红十七师师长,参与开辟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1932年1月,再负重伤,2月被送往上海治疗,5月被党中央送往苏联治伤及入莫斯科列宁学院和东方大学学习。1937年11月,回国参加抗战,曾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三分校校长。1941年1月,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部长、延安卫戍司令和交通、防空司令、独二旅旅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雁门军区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期间,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二兵团司令员,参加指挥了绥包、宜川、兰州等战役,转战晋、陕、甘等省,歼灭大量国民党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命组建装甲兵,任首任司令员,对装甲兵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先后任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8届中央委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1977年6月,中共中央予以平反昭雪并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 赵尚志   军阵 ☛

许光达1908—1969

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市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参谋长、红三军第八师师长。1932年赴苏,先后在国际列宁主义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参加过著名的南昌起义,参加了绥远、榆林、兰州等大战役。为我军装甲兵建设做出重大贡献。著有《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当前装甲部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当前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等文章。

许光达1908~1969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原名许德华。湖南长沙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见习排长,同年在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任排长、代理连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参谋长,第17师政治委员、师长,红3军第8师22团团长、第8师师长,红3军第25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3分校校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中央情报部一室主任,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许光达

许光达1908~1969

原名德华,又名泛舟、洛华。长沙人。1921年入长沙师范肄业。1925年5月加入共青团。9月加入共产党。次年入黄埔军校,编入武汉分校炮科。1927年5月参加讨伐夏斗寅之战。南昌起义中,任排长和代理连长。1928年赴安徽寿县从事兵运工作。次年到洪湖,历任红六军参谋长,红六军十七师师长、政委,红三军二十二团团长、八师师长等职。1932年赴莫斯科入列宁学院、东方大学学习。后回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三分校校长,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兼独立第二旅旅长,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三军军长、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授大将军衔。1956年中共“八大”当选中央委员。

☚ 许之桢   汤飞凡 ☛
许光达

许光达1908—1969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许德华。长沙人。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第十一大队学习。同年底编入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炮兵大队第十队。1927年7月提前毕业,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炮兵营见习排长。参加南昌起义未成,在宁都赶上起义部队第二十五师,编入该师七十五团任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会昌和三河坝等战斗。1929年9月赴洪湖地区。次年2月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参谋长、第十七师政治委员、师长、红三军第八师二十二团团长、八师师长等职。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的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赴莫斯科苏联国际列宁学院和莫斯科东方大学军事训练班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中央情报部一室主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八路军第一二○师独立第二旅旅长等职。1945年8月后历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三军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沙家店、延清、宜川、扶郿、兰州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受命组建装甲兵,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发表过许多军事论著,主要有:《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抗战在国防教育上的贡献》、《论新战术》、《许光达论装甲兵建设》等,对军事教育和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建设多有贡献。

☚ 廖耀湘   宋涛 ☛

许光达1908—1969

原名许德华。湖南长沙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参谋长,第十七师政治委员、师长,红三军第八师二十团团长、八师师长,红三军第二十五团团长。1932年赴苏联,先后入国际列宁主义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7年回国。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及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中央情报部一室主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八路军一二○师独立团第二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5: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