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许世英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许世英1873—1964安徽秋浦(今至德)人 许世英
许世英
许世英 许世英1873~1964字静仁、隽人。秋浦(今东至)人。1885年中秀才。两次参加乡试均落第。1897年拔贡考试获第一等,授刑部浙江司副主稿。1899年升刑部直隶司主稿。1902年任刑部六品主事。1905年清廷设巡警部门,任巡警总厅行政处佥事,次年春升四品。1908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厅丞。翌年受命到欧美考察司法,参加第八届世界监狱改良大会。1911年春回国,奉调往山西任提法使,次年被袁世凯任命为大理院院长。7月入陆征祥内阁任司法总长,9月继任赵秉钧内阁司法总长。与徐谦、陈锦涛等发起组织“国民艺进会”。1913年以司法总长身份阻挠宋教仁被刺案的审理调查。“二次革命”失败后,熊希龄组阁,他辞去总长职,任奉天民政长,与段祺瑞结拜为“盟兄弟”。次年被调入京充约法审查员。同年5月出任福建巡按使。1916年4月辞职,不久任段祺瑞内阁内务总长,又改任交通总长。因津浦铁路租书、购书受贿案而辞职。次年任华意银行总裁。1921年9月出任安徽省省长。翌年因坚持裁撤安武军,被迫卸去省长职,任航空署督办。1924年11月被免职。段祺瑞任命为筹委会秘书长。次年底被任命为内阁总理。1926年辞职去上海,参与组织反对孙传芳的苏浙皖联合会,遭通缉逃往香港。1928年任赈务委员会委员长。1936年出任驻日本大使。翌年回国。1945年授以国民政府高等顾问。194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蒙藏事务委员长、总统府高级顾问等职。病逝于台北。著有《治闽公牍》、《黄山揽胜集》等。 ☚ 欧阳祺 周叔迦 ☛ 许世英 许世英1873—1964字静仁,号俊人。东至县人。清末举人。1898年去北京,在刑部任职,后升任直隶主稿。1907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厅丞。1910年与徐谦赴欧美考察司法及监狱。次年回国改任布政使。1912年任袁世凯大理院院长。后与徐谦等在上海组织“国民共进会”。8月,任司法总长。1916年,先后任段祺瑞内阁内务总长、交通总长。1921年任安徽省省长,因反对第三届省议会贿选,坚持裁减安武军,同马联甲不和,被迫于1923年去职。1925年底,任段祺瑞内阁总理。1926年任国民大学校长。1928年,任国民政府全国赈务委员会委员长。1936年任驻日大使。1938年被召回,再任全国赈灾委员会代委员长、委员长。1945年被授予国民政府高级顾问。1947年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蒙藏委员会委员长。1949年卸职移居香港。1951年去台湾,任总统府高等顾问。著有《闽海巡记》、《黄山览胜集》等。 ☚ 应慈 许承尧 ☛ 许世英1872—1964字俊人,一作静仁。安徽贵池人。早年曾中举人、拔贡。1897年至1908年历任清政府刑部主事、警务处行政部门高级助理、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山西提法使和布政使。1910年随徐谦去欧美考察司法及监狱,参加在华盛顿召开的监狱改革的第八届国际会议。1912年参加中国国民党。辛亥革命后任奉天民政长、福建巡按使。1916年起先后任段祺瑞内阁内务总长、交通总长。1921年任安徽省长。1924年代表段祺瑞与孙中山商谈南北联合反对直系军阀。次年任段祺瑞政府内阁总理。1927年因反对孙传芳被孙通缉,逃往香港。1930年任全国赈灾委员会委员长兼全国财政委员会主席。1936年2月任中国驻日本大使。1945年任国民政府高等顾问。194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委员、蒙藏事务委员会委员长。大陆解放时避居香港。1950年夏去台湾,任台湾国民党当局“总统府”资政。1964年10月13日病故于台北。遗有《许世英回忆录》。 许世英 许世英字静仁、俊人、隽人,号双溪、云楼,安徽至德人。早年曾在清政府中任六品主事、北京外城巡警厅行政处佥事、奉天高等审判厅厅丞等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参与组织国民共进会,其后曾任大理院长、司法总长、政治会议委员、福建民政厅长、段祺瑞内阁内务总长、交通总长、安徽省长、北京航空处处长等职。1925年任善后会议秘书长,后兼财政总长。1928年10月起,任南京国民政府赈款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主席。1936年2月出任驻日大使。1938年1月回国,再任赈款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主席。1947年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1950年由香港到台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资政。1964年10月13日在台北病逝。著有《许世英回忆录》。 ☚ 许水德 许再恩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