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记孙觌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记孙觌事

 靖康之难。钦宗幸虏营。虏人欲得某文。钦宗不得已,为诏从臣孙觌为之;阴冀觌不奉诏,得以为解。而觌不复辞,一挥立就:过为贬损,以媚虏人;而词甚精丽,如宿成者。虏人大喜,至以大宗城卤获妇饷之。觌亦不辞。其后每语人曰:“人不胜天久矣;古今祸乱,莫非天之所为。而一时之士,欲以人力胜之,是以多败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孟子所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者,盖谓此也。”或戏之曰:“然则,子之在虏营也,顺天为已甚矣!其寿而康也,宜哉!”觌惭无以应。闻者快之。
 乙已八月二十三日与刘晦伯语, 录记此事,因书以识云。

 《记孙觌事》出自《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一,是一篇纪实笔记小说。
 朱熹一生关心现实,对金人南侵,国家破碎的现状焦虑不安。他曾著文说:“金虏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写诗云:“孤臣残疾卧空林,不奈忧时一寸心。谁遣捷书来荜户,真同百蛰听雷音。”这种爱国主义的强烈情愫,充分表现在《记孙觌事》里。
 但作者采取的是如实描写的讽刺艺术手法,就是说,在严肃的写实中不作主观说明,无一贬词,而真伪毕露。作者的情感态度渗透在字里行间,似隐而实显。
 小说以靖康之难,钦宗不幸做了囚徒开始。金虏想得到一张宋天子的降表(某文,在这里指降表),来显示名正言顺的战胜国之威。钦宗内心不无痛苦,但骨头硬不起来,于是“诏从臣孙觌为之;阴冀觌不奉诏,得以为解。”姑且不论“真龙天子”变成了“软骨蔫虫”,我们先看一看孙觌的精神世界。“觌不复辞,一挥立就:过为贬损、以媚虏人;而词甚精丽,如宿成者。”一般情况下,著文“一挥立就”,说明作者文思敏捷;“词甚精丽,如宿成者”,说明大手笔的才华横溢且功力深厚。然而孙觌是在异族侵略者把刀架在脖子上这一特定场合下,为皇帝写降表。降表一成,便标志着国家的灭亡,也标志着自己不仅是俘虏,而且还是地地道道的奴才了。他却这样坦然,这样欣快,仿佛骚人墨客在显露自己的本领。晦庵先生的笔一定在颤抖,但依然如实地记事。这正是选择情感处于饱和状态的瞬间加以表现,使小说产生了爆炸力,把一个民族败类的典型给活剥了!接着,小说又增添了更为着力的一笔:“虏人大喜,至以大宗城(这里指金统治者的同姓贵族)卤获妇饷之。觌亦不辞。”如果说天子叫朝臣写降表,“君为臣纲”,孙觌似乎还可以把皮球踢回钦宗那里。但晦庵先生是不会给这样的民族败类以诡辩余地的。金朝贵族把被他们野蛮摧残过的汉族妇女赏给了孙觌,孙觌居然心安理得地继续“分享”。俨然改变了奴才身份,加入到金朝统治者的行列之中。“觌亦不辞”,晦庵先生的笔调总是这样含蕴、平淡,然而坐稳了的奴才的得意神色却逼真地呈现出来,对孙觌极端憎恶、鄙视的情感态度也凝聚在焦点上。果然,这位在异族侵略者的铁蹄下生活得很快活的“降表功臣”开始诡辩了:“人不胜天久矣;古今祸乱,莫非天之所为。而一时之士,欲以人力胜之,是以多败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孟子所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者,盖谓此也。”投降派为自己的卑劣行径辩白,引经据典,何患无辞!于是乎,孟子也跟着背黑锅。其实荒谬逻辑不值一驳,朱熹在《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中说:“胡马无端莫四驰,汉家原有中兴期。旃裘喋血淮山寺,天命人心合自知。”同样是宋儒,同样讲天命和人心,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这可以看作是孙觌言论的画外音。
 小说记载了孙觌的行为和言论之后,便把他心灵中最简单的那一点秘密揭示出来了。“或戏之曰:‘然则,子之在虏营也,顺天为已甚矣!其寿而康也,宜哉!’觌惭无以应。闻者快之。”朱熹还是不发议论,通过良心未泯之人对孙觌的嘲笑,把他为自己的“寿”——保命、“康”——贪图安逸享乐的投降主义本质合盘托出。无论宋钦宗还是孙觌,他们的性格逻辑都是遵循这一轨道运行的。小说另开一自然段收束。“乙巳八月二十三日与刘晦伯语,录记此事,因书以识云。”悬千秋殷鉴于冷峻客观的纪实之中,继续保持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记孙觌事》寥寥二百余字,却把中国历史上的投降派、汉奸、叛徒等辈的卑劣心态、本质特征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处处精心结撰,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从中可以窥见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讽刺文学的端倪。
 还应该指出的是,中原父老对蒙难二帝和身陷虏营的衮衮诸公未曾忘怀。有词云:“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岳飞也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但是,钦宗和孙觌的表现,却只能说明,腐败懦弱的北宋政权已经无法挽回寿终正寝的厄运了。当然,中原父老和抗金将士的耿耿爱国丹心,与日月同辉,永标青史。

《记孙觌事》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记孙觌事》

靖康之难,钦宗幸虏营。虏人欲得某文。钦宗不得已,为诏从臣孙觌为之,阴冀觌不奉诏,得以为解。而觌不复辞,一挥而就,过为贬损,以媚虏人,而词甚精丽,如宿成者。虏人大喜,至以大宗城卤获妇饷之,觌亦不辞。其后每语人曰:“人不胜天久矣,古今祸乱,莫非天之所为。而一时之士,欲以人力胜之,是以多败事而少成功,而身不免焉。孟子所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者,盖谓此也。”或戏之曰:“然则,子在虏营也,顺天为己甚矣!其寿而康也,宜哉!”觌无以应,闻者快之。

乙巳八月二十三日,与刘晦伯语,录记此事,因书以识云。

(《朱文公文集》)

注释①靖康之难——靖康,北宋末代皇帝钦宗年号。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破汴京,虏宋徽宗,宋钦宗回北国,历史上称“靖康之难”。②大宗城卤获妇——“大宗城”,指金统治者的同姓权贵。语出《诗经·大雅·极》:“大宗维翰,小宗维城”,大宗,强族。“大宗城卤获妇”,指金人同姓权贵所虏掠的华人妇女。

赏析孙觌这个卖国贼,《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七摘南宋人的记述,历数其罪,罄竹难书。史称:“怙恶不悛”“人人鄙之”。而朱熹《记孙觌事》,却集中记他向金人写降表一事,此文短小精悍,如投枪匕首,似聚光镜头,充分透示,剖析了他的丑恶灵魂。

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以凝聚、精炼,老辣之笔,通过映衬对比之手法,使其卖国求荣的丑行秽迹昭然若揭。始则对金人逼钦宗写降表之事,一笔写钦宗:“不得已,为诏从臣孙觌为之,阴冀觌不奉诏,得以为解”;一笔写孙觌“觌不复辞,一挥而就”。这是以钦宗与孙觌映衬对比。钦宗被逼无奈,曲与周旋,苦恨悲抑之状毕现;孙觌则不辞不拒,“一挥而就”,一马当先,大有“当仁不让”“舍我其谁”之气概。其投机取巧之用心毕显。继则降表写成,朱熹对这一卖国之文的评议:一笔述其内容之丑:“过为贬损,以媚虏人”,一笔赞其文辞之美:“词甚精丽,如宿成者”,这是对其文“内容”“形式”的反差对比。似赞实贬,似扬实抑。“如宿成者”,蕴含极深,力透纸背。可见其卖力尽心,极意献媚,流于肺腑,发至骨髓。三则写金人对其赏赐,以虏掠的华人妇女“饷之”,而“觌亦不辞”。一方是同胞姊妹被凌辱;一方孙觌竟欣然接受,感恩戴德,这一映衬,更揭其恬不知耻,禽兽之心。更其妙者,朱熹进一步记述其卖国理论;孙觌“每语人曰:人不胜天久矣,古今祸乱,莫非天之所为。而一时之士,欲以人力胜之,是以多败事而少成功,而身不免焉。孟子所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者,盖谓此也。”他竟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且引经据典。细研其谬论有三层:一媚金人侵略为顺天理,合时运。可见其思想感情,政治立场,已堕落为彻头彻尾的胡子胡孙。二自诩为识时务之“俊杰”,似有独识之“慧眼”实为民族之蠹虫败类,三则引孟子之言;似奉行儒学儒道,儒雅风流,实则不知天下“羞耻”二字;与孙觌的“宏论”相对比的是,有一人仅以两言冷语戏之:一曰:“子在虏营也,顺天为已甚矣”,你在敌营中,顺天确实顺得太过分了,一曰:“其寿而康也,宜哉”,你能长寿而安康,真是应享有这个福气。朱熹这两段记言,一繁一简,简者嫉恶如仇,入木三分,浩然正气犹存;繁者满纸荒谬悖逆,卑劣至极。对比之下,善者愈显其正,恶者愈显其邪。最后,朱熹又推进一层,拿孙觌与全社会的人民对比:一笔写“觌无以应”,一笔写“闻者快之”,孙觌是“惭”、是羞、还是洋洋自得,且不管它,而他的丑行秽迹,不胫而走,为全社会众目所视,千夫所指,口诛笔伐,何其快哉!文章结语云:“乙巳八月二十三日,与刘晦伯语,录记此事,因书以识云。”“乙巳”是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刘晦伯”,名爚,朱熹的学生。这个结尾,以干支记年,言之凿凿,用史笔笔法针砭其事,将孙觌永远识订在历史的羞辱柱上。

这篇200字的短文,作者从不同角度通过种种对比映衬,连推出五层,逐层剥脱,步步深入,既伐其行,又诛其心,使这个卖国贼曝光于千秋万代。值得提出的是:无论对比与映衬,无论记言与记行,绝非客观,冷漠之笔,而渗透了作者极浓烈的感情色彩。对比之中,既有强烈的反差效应;字里行间又饱蕴作者切齿之恨,忠愤之气。读完此文,孙觌的可恨可杀,自不待言,朱子的严正义态,也使人肃然起敬。可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记孙觌事

《记孙觌事》

宋朱熹撰。作于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作者奉祠两年后。本文通过对钦宗被掳后孙觌代写降表事件的记叙,揭露了投降派的卖国嘴脸,寄托了作者的爱国情操。文章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作者仇视投降,反对苟安,却不直接议论,更不破口大骂,其抵抗异族侵略的爱国公心,是通过孙觌形象的塑造体现出来的。本文长于写行为:金人欲得降表,“觌不复辞”;金人饷以卤妇,“觌亦不辞”;寥寥数语,其卖国丑行跃然纸上。作品又善于写自白:孙觌写降表后,“每语人”以“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的“道理”,只此几句其投降心理暴露无遗。而反语的运用,他人的揶揄,更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

☚ 百丈山记   诗集传序 ☛
000068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