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讣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讣告 讣告又作“讣闻”、“赴告”。告丧之文字。为死者亲属向亲友及有关方面报告丧死所用。通常应具死者生卒、祭葬时日和死者重要经历。“讣”是“赴”的后起字, “讣告”意即奔赴相告。 ☚ 挽联 哀启 ☛ 讣告fù gào报丧的通知。1939年《王振铎流滇日记》:“接顾虬公讣告,商酌近日礼事。”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殯器 > 訃 > 訃告 訃告 fùgào 即訃。 讣告 讣告由死者亲属或治丧委员会发出的报丧文书,又称“讣文”、“讣闻”、“讣帖”。“讣”原指把死讯告诉大家。《礼记·檀弓》:“伯高死于卫,赴 (讣) 于孔子。”讣告有一定的撰写格式,常见的有一般式、公告式、新闻报道式。其语言要简明扼要,语调要庄严肃穆。讣告周围应加黑体方框,以示哀悼。它可派人传送,可用墨笔写到白纸上张贴,也可以由电台播出、由报刊登载。 ☚ 诗句题词 讣文 ☛ 讣告报丧。《白虎通·崩薨》:“天子崩,~诸侯。”今指报丧的文告。 讣告 讣告报丧;报丧文书。《白虎通·崩薨》:“天子崩,~诸侯。”闻宥《与张永言》:“陆志韦君逝世期为一九七○年十一月廿一日,此据~上所写,想极可靠。”张元济《与胡适》:“岫庐兄月初丁外艰,丧葬既毕,三日即到馆视事,不~亦不受赙。” ☚ 讣启 赴 ☛ 治丧 治丧发送 发散 发丧 行丧 理丧 营丧 营葬 营兆 津送 声钟给赙 另见:办理 丧事 亲丧 棺材 丧葬具 风俗 吊唁 ☚ 治丧 装殓 ☛ 文告 文告文示 公告 正告 ☚ 布告 告示 ☛ 告诉的文书 告诉的文书通知对方的文书:知会 ☚ 上行文书 诉讼文书 ☛ 通知 通知照(照会;知照;通照) 知会 关白 关知 通报 通白 晓告 晓谕 另见:告诉 告知 报告 ☚ 通知 传达 ☛ 讣告 讣告即报丧。《礼记·杂记上》记载: “凡讣于其君,曰: ‘君之臣某死。’ 父、母、妻、长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 君,讣于他国之君,曰: ‘寡君不禄,敢告于执事。’ 夫人,曰: ‘寡小君不禄。’ 太子之丧,曰: ‘寡君之嫡子某死。’”讣告的内容,一般是叙述死者的生卒年月、履历、祭葬时间和地点等。据古礼,讣告是由护丧、司书发出报丧文书,将死讯告诉死者的亲戚、君臣。若不发文书,则由主人遣人或亲自讣告,“不讣僚友”。其它书问,一概停止。以书信来吊的也一律在卒哭礼以后复书。 ☚ 初终礼 小功 ☛ 讣告亦称“讣文”、“讣闻”,是一种报丧的文书。有一般式、公告式和消息式3种。目的是把某人不幸逝世的消息、治丧活动的安排通知给死者的亲属、朋友和有关人士、有关单位。 “讣”字,古代写作“赴”,取疾急之意。就是说,要及时将死者的消息报告出去。随着文字的发展演变,报丧之意专以“讣”字代之,而从“赴”字中分离出来。讣告可以追溯到古代以瑞圭报丧的形式,以后才逐渐演变为文字书写的文报形式。现代讣告可以根据死者的身份和发表的方式采用各种较灵活的形式。如死者为社会中较有影响的人物,一般通过新闻媒介发布,形式较郑重;一般情况下,则以通告形式张贴即可,还可以沿用旧时的讣告形式,即以信函向有关人士和亲友发出。 讣告 讣告fuɡɑo民间丧葬习俗。流行于各地。一般用白布或白纸书写张贴于大门一侧。各地格式不一,内容也不尽相同。如淳化的格式是: ☚ 订婚 认亲 ☛ 讣告 讣告死者死后,必须尽快通知其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同事及其有某些经济关系的合作者。告诉死亡消息最好是用电话,也可以用一封简单的书信,保证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有可能参加追悼会的人能直接知道消息。 ☚ 死亡登记及登记项目 守灵仪式 ☛ 讣告fu gaoannounce sb.’s death 讣告announcing somebody's death;obituary notice 讣告obituary 讣告obituary notice;obituar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