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计算机病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计算机病毒jìsuànjī bìngdú

一种人为制造的、潜藏在计算机中、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和传染力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一旦被传染后能反复增殖自身,慢慢腐蚀计算机的记忆部分,轻则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重则破坏程序,抹掉所有数据。

计算机病毒jìsuànjībìngdú

一种人为制造的、潜藏在计算机中、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和传染力的计算机程序或某种密码。一旦传染后能反复增殖自身,慢慢腐蚀计算机的记忆部分,轻则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重则破坏程序,抹掉所有数据。
 ◇ 一种被称为“幽灵”的计算机病毒已开始袭击我国计算机行业。(人民日报.1995.2.10)
 ◇ 有的利用互联网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危害网络运行安全(人民日报.2000.12.30)

计算机病毒jìsuànjī bìngdú

即电脑病毒。例如:“所谓计算机病毒是指进入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错误信息,它可以是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会把已储存的信息搞乱或破坏,还具有再生能力,自动进入所有关联的程序中进行自我复制,冲乱正在运行的程序。”(《中国青年报》1989.10.5)

计算机病毒jìsuànjībìnɡdú

一种人为制造的、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和传染力的计算机程序。也叫“电脑病毒”。

计算机病毒

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计算机病毒自1987年出现以来,其种类已超过10000种。1988年11月2日,“蠕虫”病毒进入美国Internet网,击垮了6000多台联网的计算机,经济损失近1亿美元。据“国际计算机安全协会实验室”(ICSA)报告:2000年度病毒以“宏(Macro)”、“VBS/Java Script”及“特洛伊木马型(Trojan)”为主流。电子邮件是网上病毒主要传播者,1996年占26%、1997年占26%、1998年占32%、1999年占56%、2000年占87%。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Jisuanji bingdu

计算机病毒是指能把自身复制到另一个程序上并有破坏性的小程序,1983年11月, 弗雷德·科思博士研制出一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复制自身的破坏性程序, 伦·艾德勒曼把它命名为计算机病毒,当然,弗雷德·科思博士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自1986年以来.计算机病毒已经给计算机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1986年巴基斯坦的两兄弟编制了Pakistan病毒, 此后不久, 这一病毒就在美国的特拉华大学被发现,并迅速漫延。美国的罗伯特、莫里斯编制的计算机网络病毒植入军事计算机系统,于1988年11月2日造成六千多台计算机被感染, 使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Znternet不能正常运行。罗伯特·莫里斯因此受到法律制裁。著名的“黑色星期五”病毒最初是1987年秋在以色列的希伯莱大学被发现,该病毒的激活条件是系统日期, 日期是13日又适逢星期五,则病毒被激活,耶路撒冷病毒以及最近发现的米开朗基罗病毒都属此类。在中国, 最先是1988年发现了小球 (Bouncing Ball) 病毒, 此后病毒的发现越来越多。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
❶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程序,短小精悍因而不易被发现。病毒程序设计者往往有较高的编程技巧并且熟悉计算机内部结构。
❷病毒程序可以隐藏在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中。
❸具有强的再生机制,即可以传播。例如微机系统的病毒可以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病毒程序的中断请求随机读写, 不断扩散。病毒程序一旦加到当前运行的程序体上,就开始搜索能进行感染的其他程序, 从而使病毒扩散到磁盘存储器和整个计算机系统。
❹可潜伏性。即在激发条件未被满足时不造成破坏,但只是不断复制,因此不易被发现。
❺可激发性,在一定条件下病毒程序被激发,可以按设计者的要求在某个点上开始攻击, 造成破坏。
从病毒程序设计者的意图和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程度来看,现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恶作剧型的,设计者的动机是为了消遣或好奇,病毒被激活时,只是以某种方式表现其存在,对计算机系统其他部分下造成破坏或仅造成较小的破坏。另一类是恶性病毒,设计者的动机是破坏计算机系统,这种破坏往往是通过消除数据,删改文件,进行磁盘格式化等方式进行, 常可使一个大型计算机系统中断正常工作或者使一个计算机网络瘫痪,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从法律上讲,无论设计者是何居心,设计与传播汁算机病毒都是一种违法行为。
病毒程序的结构一般分为二个模块, 病毒安装模块(潜伏机制),病毒传染模块(再生机制),病毒激发模块(激发机制)。安装模块把病毒程序分散隐藏在寄生程序体内,使之不易被发现,传染模块通常是根据传染标记对对象程序实行一次性感染, 并给已感染过的程序加上标记。激发程序根据系统的特定条件 (如日期、时间等)进行激发,这一模块是进行破坏的主体,但只有系统条件合适时这一模块才被激活, 否则病毒程序运行时只进行复制。
从病毒的传染方式和破坏性质来讲可分为源码病毒、用源语言(高级语言编写).这种病毒设计难度大,传染范围小,不多见。入侵病毒,病毒程序插入于宿主程序内部, 隐蔽性好, 难消除, 也难编写。外壳病毒,病毒程序附着在宿主程序的首尾,不破坏宿主程序,编写和消除都比较容易。操作系统病毒,病毒程序潜入操作系统内部,取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工作,是最常见,破坏性较大的一种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肆虐迫使人们寻求对抗的方法, 由于有了计算机信息交换和共享, 计算机病毒才得以传播, 禁止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当然可以根绝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但这无异于因咽废食,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恰是计算机对于当今世界的最了不起的贡献之一。要对付病毒,只能另想办法。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一些方法:1°. 加强系统使用权的管理和检验,包括人工的和软件编码的方法。2°.用消毒软件搜索和消灭系统中的病毒,但万灵解药大概是没有的。3°.修改系统数据以避开某些已知病毒的激活条件,这纯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对于那些破坏性很大而又难以去除,甚至难以发现的病毒, 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对于计算机病毒的作用机制, 设计与对抗技术的理论层面的研究, 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新兴分支——计算机病毒学。

☚ ASCII码   竞赛与趣味 ☛

计算机病毒

通过修改(感染)计算机程序,把病毒本身嵌入其中,用以传染其他的程序的病毒程序。它具有传染性、潜伏性和可激发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