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计划体制改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计划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底到1984年,为探索阶段。1985起,全部取消了农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只对主要的生产指标实行指导性计划,至1992年,已将原有的69个指令性计划指标减为19个;工交计划管理的产品品种,由374种减少为140种;对生产资料和商品流通的计划管理,由51种减少到11种。对外经贸方面,大幅度减少了计划管理的品种,出口商品除国家管理和限制出口的品种外,将自治区管理的品种已全部放开,并开始运用现代化方法和信息手段为计划工作服务。 计划体制改革 计划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 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宏观调控目标和产业政策, 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总体上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为此,我省对计划的指导思想、指标体系、管理方式,调控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幅度缩小指令性计划。省上管理的农业、工业、物资、商业计划指标大大减少,农业方面全部取消了指令性计划; 物资平衡分配计划除国家重大工程和产业政策需要由国家指定用项外已全部放开,对部分生产资料实行国家订货制度;商品流通除保留个别关系国计民生和支农产品外,其余由市场调节。二是在计划管理方面简政放权,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凡资金、原材料需由省上平衡的限额以上项目,报省上审批;限额以下项目,全部自筹资金建设的项目, 债务性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等,由地州市和部门审批。三是加快了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在建立各类专项建设基金、加强建设资金调度、落实重点建设资金到位、扩大全省资金运筹总量、规范投资行为、强化投资风险意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划清了政府、企业、集体、个人和省、地县投资范围及责任。四是加快了与计划体制改革相适应的职能转变工作,大力抓好年度计划报告制度,加强对经济运行中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 为各级部门作好协调服务。 ☚ 甘肃中长期和年度计划 甘肃“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 计划体制改革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计划体制所进行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改革。计划体制,是“计划管理体制”的简称,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包括法律法规、职能规定、管理方式、组织形式等的总称。计划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转变计划管理的职能,把原先无所不包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的、总体上来说是指导性的计划。计划工作要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主要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宏观调控目标和产业政策,重点放到中长期计划上。 计划体制改革 计划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决策制度、计划调节制度、计划组织制度以及计划监督制度等方面的不断自我完善过程。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 改革长期形成的高度集中,以直接控制和行政手段为主,僵化而缺乏活力的计划体制,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相结合,富有弹性和生机的计划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计划工作的重点,由年度计划为主,逐步转向以中长期计划为主; (2) 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由直接管理为主开始转向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 (3) 计划的范围,由比较单一的经济计划,改变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结合为一体的计划体系; (4) 计划管理方法,由主要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改变为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指导性计划; (5) 扩大地方的计划管理和经济调控权力,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权; (6) 确立起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两级管理和控制体系。 ☚ 计划体制模式 计划管理组织系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