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感知yanyu ganzhi
包括对语音的感知和对文字的感知。言语首先是以声音或形状被人们所感知。语音感知的测定是在读者和听者之间,通过一定的传声系统把读书的语音加以改变,用以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可懂度和清晰度。清晰度和可懂度是估算言语感知效果的指标,是指听者了解讲者讲话的百分率。当语言单位的上下文关系对听者的理解不起重要作用时,用清晰度表示;在上下文关系占重要地位时,用可懂度表示。影响清晰度和可懂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❶语音强度和语音的复杂程度。随着语言强度的增加,语音正确辨别率随之增加,但到一定程度则不再增加。此外,材料越复杂,随语音强度的增加,语音辨别的正确率增加越慢。
❷纯音和复杂音及噪音的掩蔽作用。低频比高频的纯音的破坏效果大得多。复杂音是由许多倍音组成的, 因而在比纯音低的强度下就能掩蔽言语频率的全部范围。在高频率时,纯音与复杂音对言语的掩蔽效果相同。噪音的掩蔽作用表现在噪音的强度和S/N比值,其中后者的作用更为重要。文字的感知主要与阅读和字形的辨认有关。心理学中通常以阅读速度作为语言文字感知的指标。阅读速度可用单位材料(如一个字母或字,一个标准句等)或文章等阅读的时间来表示,也可用单位时间内阅读单位材料的数量来表示。测定阅读速度的方法很多, 简单的如让被试者阅读一段文字,把所需要的阅读时间记录下来,根据这段文字的字数和所需要的阅读时间即可算出每单位时间(秒)能读多少字或每读一字需多少时间。实验方法有速示法,即利用速示器呈现试验材料。阅读速度与视知觉广度、知识经验以及阅读技能的形成等有关系。字形的辨认服从于知觉整体性原则。对拼音文字的辨认研究表明, 由字母组成的字的整体知觉决定于各个字母的知觉。对汉字的感知也服从于知觉整体性原则,对字形的辨认一般是依据字形轮廓和某些特点,个别笔画的脱落或畸变有时并不影响字形的辨认。研究发现,一个字的上半部比下半部容易辨认, 横排较直排容易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