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头jiè tóu科举中乡试第一名,也称“解元”。广文诸生《诗》:省司府局正绸缪,殷梦无知作解头。 解头自学成才的举子,须至县、州府投帖、贽文(行卷)、考试,以求取解。孟郊有《湖州取解述情》诗,描写自己取解时的心情。 各州府解送的乡贡进士,第一名称“解头”,也叫“府元”或“首荐”。也可称为“解元”。有的州府不试而贡,称作“拔解”。拔解的人,必须有诗辞,作为省卷;倘自己不能作,必须托人代作。 自开元(713—741)以来,京兆府和同州、华州解,最为当世看重。这三处考试也最严格。常与礼部一样,置三场试。成绩在前十名的,排定名次,称作“等第”,力求他们能名实相副。礼部也常在这三处所送的“等第”内,选定部分擢第名单。元稹《和王侍御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诗说:“珍重刘繇因首荐,为君送和碧云诗。”自注:“进士李景述以同(州)判解头及第。”说明了“解头”与及第的关系。 解头(一) 科举制中乡试的第一名。同“解元”。《文献通考·选举考》:“五代唐长兴四年,取诸科解头一人就列。” 考中的名次 考中的名次科考分科按成绩排列的等级名次:科级 科考名列前茅:高魁 巍科 巍峨 榜头榜首 考试中式,名列前茅:高荐 第一名:魁 头等 首卷(贡监~) 科考第一名:案元 举首 榜首 抡元 抡魁 一甲一名 科举考试,县、府试及院试的第一名:案首 乡试第一名:解元 解首 解头 正解 发解 擢解 魁解 省元 省魁 会试乡试第一名:头彩 会试第一名:会元 院试第一名:批首 礼部考试第一名:部元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连中三元 殿试前三名:及第 鳌甲 殿试第一名:状元(中状元;状元及第;考中状元) 状头 鳌头 鳖头 敕头 龙头 龙首 殿元 首甲 魁甲 殿魁 元魁 廷魁 大魁(~天下) 魏科 名魁金榜 殿试第二名:榜眼 殿试第三名:探花 殿试一甲三名:鼎甲 考最后一名:孙山 科举考试榜上最后一名:背榜 科考排名末尾的美称:凤尾 ☚ 考中的等次 解头见“解元”。 解头 ☚ 廷魁 举首 ☛ 解头唐代科举之制,称解试第一名为解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