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税同盟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税同盟理论 西方学者范纳(J.Viner)、李普西(R.G.Lipsey)等人研究关税同盟的形成对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而形成的理论。 他们的主要观点如下:(1)关税同盟形成后具有以下的静态效果:贸易创造效果、贸易转移效果和贸易扩大效果。贸易创造效果由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构成:关税同盟形成以后,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使生产更加专业化,使资源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利益;同时,成本更低的产品的进口使一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减少,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会使贸易量增加。 贸易创造效果使关税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贸易转移效果是指关税同盟国某种产品的进口国由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转为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时,若两者不是同一国,则进口成本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 成立关税同盟后,成员国进口产品的价格均比成立前要低,如果这种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则成员国对此产品的需求就会增加,又使进口量增加,这就是贸易扩大效果。在评估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时,以贸易创造及贸易转移效果最为重要。(2)关税同盟的建立还有以下动态效果:使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加强、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获得规模经济;刺激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的流动性;加速经济成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