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肿瘤
角膜的肿瘤,大多起自角膜缘,特别是睑裂部位的角膜缘。因肿瘤多来源于上皮组织,既累及角膜又涉及球结膜,临床上常用眼球表面肿瘤一词来概括它们。原发于角膜的肿瘤则十分罕见。
角、结膜角化不良是角、结膜上皮较常遇到的病理现象,往往与外伤或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关。病变处上皮层增厚,特别在棘细胞层而颗粒层中可有角化现象,角膜角化不良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可能转变为恶性,通常分为二型: 白斑病和Bowen型上皮内上皮瘤。这两型都具有恶变倾向。
白斑病 多起于睑裂部的角膜缘,病灶小而局限,色白,表面干燥,无明显炎症反应,与巩膜无粘连,有时可见一粗大的供应血管,有向角膜蔓延的倾向。组织学上显示上皮增厚,有角化,在深层或浅层都有分裂相可见,细胞排列不规则,分裂相,细胞大小和排列的不规则,以及细胞核的异染性都提示了病变的生长迅速,患者的男性居多,50岁以上更易罹患。
Baowen型上皮内上皮瘤 又称原位癌,多见于60岁以上男性。表现为一种弥漫性轻度高起的新生物,色灰红,外观呈肉芽肿样,血管颇多,常可因伴随的慢性炎症,掩盖了肿瘤的实质,肿块常易向角膜蔓延。组织学上可见上皮的基底细胞增殖,失去其正常排列,而呈指状突起,但不侵犯基底膜,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染色反应都变得不规则,分裂相常见。
其他一些比较常见的肿瘤包括皮样肿瘤、乳头状瘤、乳头状癌、鳞状上皮细胞癌、黑色素瘤等,临床上有时可以遇到,但常常不是局限在角膜部位,而大多同时累及角膜及球结膜,临床表现可参见“结膜肿瘤”条。角膜肿瘤原则上应予手术切除,为求彻底,切除时应包括一部分病变周围的正常组织,并切去一部分病变部位的角膜或巩膜层间组织,创面用同种角、巩膜组织修复,必要时同时移植粘膜或球结膜,如病变已广为蔓延,特别是侵犯到上下穹窿部结膜时,局部切除常有困难,如属恶性,应考虑作眶内容剜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