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视皮质病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视皮质病变

视皮质病变

视皮质是视觉的分析中枢,它局限于枕叶的内侧面、距状裂上下唇的大脑皮质中,还有一小部分伸至枕叶尖端的外侧面。视皮质在视野定位上与同侧眼视网膜的颞半侧与对侧眼视网膜的鼻半侧相对应; 枕叶最后端与黄斑区相对应; 视网膜的上半部与下半部与距状裂的上方与下方相对应;距状裂的最前端与对侧眼视网膜鼻半侧的周边部相对应。颅脑部的血管性损害、炎症损害、外伤、肿瘤、脱髓鞘疾病及中毒情况都可造成视皮质病变,最主要的症状为视野改变。
枕叶视皮质病变所导致的失明称为“皮质盲”。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双眼失明、瞳孔对光反应存在、眼底正常。尚可有不成形的幻视,注视反射、瞬目反射或调节、辐辏反应消失等其他症状。皮质盲的病人常常不自觉其视功能已残缺,不承认自己已失明,且经常“描述”眼前的“情景”,这可能是过去的经验或想象的反映,视皮质局限病灶所致的视野缺损也常常不自觉其存在,某些同侧性偏盲的病人在经过多次碰撞之后,始理会该侧已失明。
皮质盲应与某些功能性黑蒙作鉴别。功能性黑蒙的表现亦为双眼失明,瞳孔反应良好及眼底正常,但枕叶视皮质无器质性病变。常见者为癔病性黑蒙和诈盲,前者走路时可自行躲开前面的障碍物;后者常故意碰撞,而真正的盲人是经常极小心地慢步前进的。功能性黑蒙病人常主诉畏光,眼睑紧闭,尤其是癔病患者,可突然发作及反复发作。确诊为功能性黑蒙以前要详细询问有关病史,观察他日常生活中视力的情况。能接受视野检查者,其视野缺损常表现为螺旋状缩小、管状缩小、或各次检查结果均不一样。视觉电生理检查有重要意义。
皮质部分损害时可出现各种不同的视野变化,分述如下:
(1) 双眼视野在病变的对侧有同侧偏盲: 常因大脑后动脉分支阻塞所致。一般是一致性的,有时呈象限性偏盲,有时呈极小的偏盲。由于视皮质离运动和感觉纤维较远,故发生偏盲时,并不伴有感觉和运动障碍。
(2) 颞侧视野新月形缺损:当病变仅累及距状裂最前端或视放射最内侧不成对的纤维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颞侧视野的周边部出现新月形缺损,很有定位意义。相反,当病变在距状裂处,未损及最前端时,则表现为两眼同侧偏盲,但对侧眼的颞侧偏盲区的周边部仍保留着新月状正常视野区,称新月回避现象,这也是很有定位意义的。
(3) 黄斑回避: 枕叶病变所致的双眼同侧偏盲在视野中央约2°~6°范围内经常保持的正常视野,称为黄斑回避。这种现象至今仍未得到很满意的解释。一般认为黄斑在视网膜上所占部位很小,而在枕叶皮质上却占较大的部位,当枕叶有病变时,可能部分黄斑皮质仍未受到损害;另一学说认为黄斑纤维终止于枕叶大脑皮层最后端,该处接受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分支的双重血供,枕叶皮质病变未必影响全部血源,因此还能保留黄斑功能,出现黄斑回避现象。
(4) 偏盲型同侧中心暗点: 如果病变局限在视皮质后端,可出现可重性的偏盲型同侧中心暗点。
(5) 双侧同侧偏盲: 必须在左右两侧视路上均有病变。以血管性损害最为多见,两侧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先后发生。有的尚保留部分视野。约有1/4的病人永远失明。在多数病人尸检中可发见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有时会发生一过性黑蒙,有时发生不同部位的两眼同侧偏盲。双眼同侧偏盲也可见于脑血管造影、推动脉造影、脑室造影及腰椎穿刺后,因颅内压忽然变化而发生脑疝,或因血管反应性收缩引起基底动脉血供不足所致。双眼同侧偏盲对病变的所在并无定位意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大脑后动脉的距状裂支血供障碍,除发生双眼同侧偏盲外,常常同时伴有脑干症状,如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眼肌麻痹,眼球震颤等。
(6) 同侧偏盲性水平暗点:Wilbrand曾报告一例视野中有一狭条状水平缺损,从注视点伸展到视野60°,位于双眼之同侧,可能和对侧距状裂底部病变有关。

☚ 视路病变   瞳孔异常 ☛
000124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