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观音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观音堂guān yīn táng供奉观世音塑像的殿堂:那女尼道,“师父不知那里去了!”众人道,“~打坐呢。”(一一二·1418) 观音堂 301 观音堂又称普济禅院,位于市内美副将大马路,建于明代末期天启年间,殿堂建筑气势雄伟,供奉如来佛祖、观音大士神像。庙堂的庭园里摆着石桌、石凳地点,是1844年中美缔结不平等的“望厦条约”签字处,碑亭内有中、英文的记述。园林内有著名的“连理树”和“福寿九里香”。连理树一生为四,高大茂密,浓荫蔽日,蔚为壮观。盆景九里香由树枝组成一字,正面是寿,背面是福,集福寿于一株,深受善男信女喜爱。 ☚ 妈阁庙 东望洋山 ☛ 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西郊7.5公里佛字湾附近。始建于辽重熙年间(1032—1054)。明代重修。清顺治八年(1651)重建。堂坐南朝北。门前有三龙琉璃照壁1座,龙身盘曲,色彩鲜艳,为明代遗物。堂内现存建筑,左右有钟鼓楼,沿中轴线为戏台、正殿及三真殿。正殿为观音殿。正面居中有观音立像1尊,高5.2米,彩饰贴金,神态自若;两侧分立胁侍菩萨4尊,面容圆润,姿态端庄。立像前有神台,上有1尊观音坐像与6尊雕像。殿内左右还有护法天神10尊。塑像除观音为泥塑外,其余皆为辽代石雕,极为珍贵。三真殿为券洞式仿木构建筑,砖石砌成。殿内有佛教、道教、儒教三真人像。殿顶有殿阁5间,内有多幅壁画。 ☚ 九龙壁 七峰山 ☛ 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市西南5公里的梁家庄。创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四合院形制,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鼓二楼、观音殿和配殿。观音殿居中,顶饰琉璃脊兽,隔扇上镂刻有交错别致的棂花图案,前檐筑有卷棚式廊屋。殿内塑像满布,或塑于坛上,或悬于半空。观音、文殊、普贤菩萨居中,十八罗汉环绕周围,两侧雕塑二十四诸天。上靠顶部为十二圆觉菩萨,再上悬塑有天宫楼阁形象和西方圣境。殿内雕塑艺术高超,人物面部慈祥圆润,是明代彩塑中少有的佳作。 ☚ 1. 长治市 城隍庙 ☛ 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市西北点苍山圣应峰麓,莫残溪北岸。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千平方米。自清嘉庆年始,历经扩建、修葺,于光绪间形成佛寺规模,有山门、求签亭、观音阁、前殿、大雄宝殿、左右厢、南北花厅等建筑。入山门,绕过小亭,在石砌水池中,有“妇负石”兀立。相传汉时敌兵进犯大理,观音化为一老妪,用草索负一大石嚇退敌人。“负石阻兵”故事流传广远,于是筑观音阁纪念。观音阁昂然耸立于建筑群中,梁柱门窗、回廊栏围皆用大理石制成,精巧玲珑,犹如海上神宫。阁西有石桥通前殿,殿上横匾大书“仙山全境”四字。前殿侧道可通大雄宝殿。大殿巍然壮观。现存观音阁及部分房舍。 ☚ 蛇骨塔 感通寺 ☛ 观音堂 观音堂建于明末,位于望厦村,原名普济禅院。有宽敞的前后院,庙深三进,横连三座,辟门互通,气势雄伟。庙内藏品丰富,观音殿十八罗汉全身贴金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右前一尊西方人像,相传系据马可波罗造型。烛台香案、钟鼓宝鼎等也颇具历史。藏经阁内经卷、名画,不少为明清文物。观音堂后院的小庭院里,有花岗石桌,周围有四条长石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美国专使顾盛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此签订了《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望厦条约),这是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旁边碑亭内石碑上用中文载述了这段屈辱历史。庭院里栽种各种花木,在遮天蔽日的乔木林中,有一株四株树干交错相连的连理树,形似鹿。据说从前望厦村有一对情侣因抗拒封建包办婚姻,在此殉情,死后合葬之处长出此树。抗日战争时期,名画家关山月和岭南画派鼻祖高剑父曾寄居于此,为画坛佳话。 ☚ 妈阁庙 莲峰庙 ☛ 观音堂辽代始建的建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通往云冈的公路旁佛字湾附近。建于辽代重熙六年(1037年),明代重修,清初毁,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门前有一座3龙照壁。两进院落,前院有观音殿,殿内中为观音菩萨像,高5.2米,两侧分列高为2.88米的4尊菩萨,左右分列护法天尊10尊。观音立像前的神台上有一尊坐姿观音,左右两侧有1米多高的塑像6尊。塑像中除坐姿观音为泥塑外,其余均为辽代石雕。观音殿后有三真殿,殿中券洞内有佛、道、儒3教真人塑像。殿顶有阁5间,正中3间内壁有送子观音、文殊、普贤像和“普救老人”多幅画。左右小殿,东为山神殿、西为海神殿,有“河神治水图”壁画。 观音堂契丹时期佛教建筑。座落在今山西大同西郊佛字湾(崖上刻有2米见方“佛”字)附近。始建于辽兴宗重熙六年(1037),后经多次重修。现有前后两院。院前有琉璃照壁,上为3条彩龙腾飞,优美华丽。前院置钟、鼓楼,正面观音殿,内有高5米多观音菩萨立像,彩饰贴金,端庄秀丽;两侧分立胁侍菩萨4尊,容貌丰满,衣纹流畅;前神台上有一观音座像,侧有6尊雕像;还有10尊护法天神,手持法器,威武雄壮。除观音为泥塑外,余像皆为石雕,均为辽代遗物,十分珍贵。此殿后为三真殿,塑佛、道、儒三真人像。东侧山神殿,内有壁画“降服妖魔图”;西侧河神殿,有壁画“河神治水图”。皆为宝贵文物。关于建堂缘由,当地流传一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常有人在此丧生,原为一蛤蟆精作怪。一日,老和尚过此,合掌吹气,哈蟆降伏,化为乌有,和尚遂现原形,化成观音飘然而去。为纪念观音为民除害,于此建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