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
懂得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邓小平反复强调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好青年,使青年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鸦片战争以来的我国有识之士寻求中国出路的正确选择。
从鸦片战争开始以来,我国的有识之士不断地为寻求国家出路而奋争。孙中山由学习西方到 “以俄为师”,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国民党叛变革命,国民党统治从 “一九二七年到一九四九年,中国搞成了什么样子? ‘中国人站起来了’,是什么时候站起来的? 是一九四九年。使中国人站起来的,不是蒋介石,而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
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长期侵略、压迫和剥削,邓小平深有感触地说: “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一九○○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七国中除加拿大外,其他六国再加上沙俄和奥地利就是当年组织联军的八个国家。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7—358页)多少年来,我们将近代中国历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让青年知晓这段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和中国接受欺凌的屈辱史,从而激发起当代青年不让中华民族再受苦难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唤起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现实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
同样,也只有对中国历史的深刻了解,才能更加自觉地维护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历史经验时指出: 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政策、开放政策; 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反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不能改变,不能动摇,不但我们这一代不能变,下一代,下几代,都不能变。历史证明,这条基本路线,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谁要改变,人民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