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要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要塞yàosài

【释义】
在军事上意义重大、防御设备十分牢固的据点。

【色彩】
含褒义。

【近义】
要地︱要冲︱要隘︱重地︱重镇。

【扩词】
要塞司令︱军事要塞︱厦门要塞︱坚守要塞。

【造句】
 ❍ 战士们浴血奋战,但是因寡不敌众,虎门~终于失守了。
 ❍ 我军控制了江阴~,封锁了长江。
 ❍ 这位就是~司令。

【正音】
“要”不念作“要求”的“要”yāo。“塞”不念作“塞子”的“塞”sāi。

要塞yàosài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防御设备的据点。
边防要塞驻扎着精锐部队。

要塞

邊城要害處也。《禮記·月令》: “備邊竟,完要塞。”鄭玄注: “要塞,邊城要害處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塞,先代反,注同。”

要塞

(-sài)军事上的险要之地。《吕氏春秋·孟冬》:“备边境,完~。”(完:修葺。)

要塞/边塞

☚ 军事要地   要塞 ☛

要塞

要塞

扼塞 险塞 冲塞
边界要塞:走集
边境上的城堡、要塞:边障
营垒要塞:营塞
堡垒,要塞:堡塞
险阻要塞:厄塞
(有坚固防御设备的战略要地:要塞)

另见:关隘 关口 要地

☚ 要塞   边塞 ☛

要塞yào sài

重要的关塞。《礼记·月令》:“完~~,谨关梁。”

要塞

形势险要的设防堡垒。《尉缭子·攻权》:“男女数重,各逼地形而攻要塞。……津梁未发,要塞未修,城险未设,渠答未张,则虽有城无守矣。”《墨子·号令》:“空队要塞之人所往来者”。

要塞

筑有永备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通常分为陆地要塞和海岸要塞。应构成独立的防御体系,包括储备充足的物资,配备强有力的守备部队。其工程是在和平时期,根据国家的设防方针而构筑。战时能起到迟滞和阻止敌人长驱直入,牵制、吸引和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作用,以掩护国家进行战争动员和军队的战略、战役展开。

要塞

要塞yaosaifortress

在边境和国土纵深战略要地,主要以永备筑城设施构成环形防御体系,可以长期独立坚守的军事要地。要塞通常在和平时期构筑,配备有常驻守备部队,有固定的武器装备和充足的物资准备。
要塞平时具有遏制敌人侵略图谋的威慑作用,战时可以迟滞敌人进攻,阻止敌人长驱直入,牵制、吸引和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以便争取时间,掩护国家的战争动员和军队的战略、战役展开。
要塞按其所处地理位置分为陆地要塞、海防要塞和江防要塞。陆地要塞又分为边防要塞和内陆要塞。海防要塞又分为海岸要塞、海口要塞和海岛要塞。
要塞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兵书《尉缭子》:“津梁未发、要塞未修,城险未设…”。在古代,要塞与城池和设防城堡等词同义。泛指津要地带的城堡防御体系。最初的要塞只是围有土、木和石等简陋围墙的居民地。直至大威力、远射程火炮出现以前,要塞的形制为在其中央筑有中心堡垒,外围筑有高大的环形城墙,城墙上有观察和战斗设施,城墙外挖有环城的护城壕沟的环形防御体系。如中国的关隘、海防城堡和欧洲的园台堡式要塞、棱堡式要塞等。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发生了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国家战争。随着作战兵力、火炮威力的急剧增加和军事学术的发展,使要塞的形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时期的要塞,在中心堡的前方和翼侧构筑了纵深可达数千米的1~2个堡垒地带,堡垒之间的距离可达3~4km,其间设置重炮炮台,并构筑有野战工事和机动道路,从而构成更大范围、更大纵深和环形防御的堡垒式要塞体系。18世纪末,中国政府为了防御资本主义国家由海上入侵,在沿海、沿江一带修筑了一系列由炮位、望楼、药局、官厅、兵房和演武厅组成的炮台,其间设置障碍物,形成以炮台为中心,能以多层火网封锁航道的炮台式要塞,如虎门要塞、旅顺要塞和江阴要塞等。这些要塞在19世纪抗击英、法、日等国多次发动的侵略战争中,起到了积极的防御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随着火炮威力的增大和部队机动作战能力的增强,孤立的环形要塞很容易被敌炮火压制、摧毁,较容易被进攻部队迂回包围,不能达到长期固守的目的。因此,它逐步被以堑壕为主体,沿防御正面连绵延伸和纵深梯次配置的阵地筑城体系所取代。

☚ 阵地工程   城市防御工程 ☛

要塞

fortres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