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门豹治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古代清官传说。西汉褚少孙撰。本篇是他为《史记·滑稽列传》所作的增补。相传在魏文侯时,邺县县令西门豹,从当地长老处了解到百姓被三老、廷掾、巫祝一伙假借为河神娶媳妇,弄得民穷财尽,甚至被迫逃亡他乡,便抓住这一陋俗,巧妙地破除迷信,惩治坏人。到了为河神办喜事的日子,他来到河边,表面上虔诚地支持这一活动,说给河神找的媳妇不漂亮,让巫婆去禀告河神,过几日重新送一美貌姑娘,借机把巫婆投进了河里。接着又借派人去催促,一连把巫婆的三个弟子投进了河里,使三老、豪绅等人受到教训。此后再也没人敢提替河神娶媳妇的事了。西门豹随即征集百姓,大兴水利,开凿12条水渠,使民田得到了灌溉,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 汉武帝与栾大 外国道人 ☛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即《河伯娶妇》。 ☚ 河伯娶妇 虞初 ☛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汉族民间故事。流传在河南省。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大臣西门豹任邺令时,他清正为民,受到百姓的欢迎。故事共讲了两个小故事。《投巫》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描写西门豹巧妙革除了巫婆借敬河神为由搜刮百姓钱财害人的事,教育人们神是不存在的。《赠驴》是写西门豹治服叼恶的盐商,造福于民的故事。这篇故事歌颂了西门豹破除迷信,敢于同邪恶势力做斗争的事迹,表达了人民热爱清官的心情。见《河南民间故事集》。 ☚ 西里娥乍 西藏商人和印度商人 ☛ 《西门豹治邺》
褚少孙 魏文侯(1)时,西门豹为邺令(2)。豹往到邺,会长老(3),问之民所疾苦(4)。长老曰: “苦为河伯(5)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 “邺三老、廷掾(6)常岁赋敛(7)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8)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9)。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10),闲居斋戒(11),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12),女居其中。为具牛酒(13)饭食,十余日。共粉饰之(14),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15)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16) ,吾亦往送女。”皆曰: “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17)、里父老皆会,以(18)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19),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 “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 “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 “巫妪何久也? 弟子趣 (20)之! ”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 复使一人趣之! ”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 “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21),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22),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23)?”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 “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 “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24)。”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 “民可以乐成(25),不可与虑始(26)。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27)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28)。 〔注释〕(1)魏文侯: 名斯,战国时魏国的君主。(2)西门豹: 复姓西门,名豹。邺: 今河北省临漳县。令: 这里指县令。(3)会: 召集。长老: 地方上年老而有影响的人。(4)之: 代长老。(5)河伯: 河神。(6)廷掾(yuan): 古代辅佐县令的官。(7)赋敛: 征收捐税。(8)祝: 替人告神求福的人。巫: 女巫。(9)娉取: 订婚。娉同 “聘” 。取: 同“娶” 。(10)缯(zeng): 绸子。绮: 有花纹的绸子。縠(hu): 有皱纹的纱。治: 做。(11)斋戒: 包括沐浴、更衣、素食、独居等,表示对神的恭敬。闲居: 独住,与别人隔离。(12)缇(ti): 黄红色的帛。绛: 红色。张: 张挂。(13)牛酒: 牛肉和酒。(14)粉饰: 装饰。(15)即: 如果。(16)幸: 希望。(17)豪长者: 地方上的豪绅。(18)以:同“与”。(19)所: 同“许”,表示大约的意思。(20)趣(cu):催促。(21)白事: 禀报事情。(22)簪(zan)笔: 用毛装饰簪头,插在帽前,叫做笔。古代行礼之前要在帽子前插上簪笔。磬(qing)折:弯着腰象磬的形状,表示恭敬。磬: 古代石或玉制乐器。其形中曲垂两头。(23)奈……何:对……怎么办? (24)状: 这里表示揣测的意思。若: 这里指你们。罢: 散。(25)乐成: 共享成功的快乐。(26)不可与虑始:不可和他们商讨创业。(27)期: 必。(28)给:富裕充足。民人:老百姓。 〔鉴赏〕本文紧扣 “治”字,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充分表现了西门豹的足智多谋,果断勇敢。司马迁云: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 (《史记·滑稽列传》)对西门豹的政绩作了中肯评价。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他到了邺地以后,深入民间调查研究。他首先“会长老” ,了解人民疾苦。“长老曰: ‘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 ,一语道出当地人民灾难深重的渊源。西门豹并不满足于长老这概括的介绍,为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他追本穷源。“豹问其故” ,就是说的这一情形。长老对西门豹提出的问题,作了具体回答,其内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 “娶妇”前,官吏豪强“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这实为横征暴敛,搜刮民财,祸及全邑百姓。(二) “娶妇” 的方法,先是“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进行选择; 决定以后,“闲居斋戒” ,“为具牛酒饭食,十余日”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行数十里乃没” 。这实属草营人命。(三) “娶妇” 的结果,“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 ,背乡离井,漂泊他乡,致使“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四) “娶妇” “所从来久远矣” ,说明人民灾难深重之久。长老的回答语言简洁,但字字血泪,是对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沉痛控诉。长老的这些回答,也揭示了事件发生的背景,显示了西门豹治邺的正义性。 面对这一严峻的势态和恶俗,西门豹却闭口不提“治邺” ,他不露声色地对长老说: “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这段话中的“愿” “幸” “送” ,表面上写的是西门豹对为河伯娶妇的温和态度,实质是反意用墨,预示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即将发生,在文章中颇有悬念作用。 接着,文章进入重点描写部分,具体描写西门豹革除河伯娶妇恶俗的斗争。“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 ;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作者把西门豹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描写他与贪官污吏、地方豪强作斗争,这就渲染了紧张气氛,更能紧扣读者心弦。 这一部分,作者精心构思了人们意想不到的一场斗争,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发展,充分体现了西门豹的智勇兼备、韬略过人。他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战术,闪电般地向贪官污吏、地方豪强发起猛攻,置其于死地。他先虚晃一枪,“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西门豹看过河伯妇以后,提出这个女子不美,要给河伯找个更好的媳妇,并且煞有介事地说: “……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情节在略略盘旋后,急转直上,西门豹一下子抓住了搞神权迷信骗局的罪魁祸首——大巫妪,让她到“河伯府”报信去了。接着又把大巫妪的主要帮凶派做催问的“使者” ,一个一个地投入河中,一连投进三人,均杳无音信。西门豹故作镇静地说: “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 ,于是就把恶贯满盈的三老送进了 “河伯府” 。西门豹这一着可谓是绝招,没有寒光闪闪的刀影,没有声嘶力竭的呼喊,而是巧妙地处置这些为害百姓多年的元凶,其大智大勇,令人赞叹不已。 西门豹不满足已经取得的胜利,继续向贪官污吏、地方豪强营垒作纵深进攻,彻底挖掘恶俗的基石。战局变化了,西门豹随之改变了战术,他“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这一神态的描写,预示着更大的斗争风暴。于是,“立待良久”之后,“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 。由于作者写出西门豹默然、坦然的神态,因而,他的这一命令就更有潜在的威力。廷掾和豪长者吓得“色如死灰” ,栗栗危惧,急忙叩头告饶,以致把头叩破了,“额血流地” 。至此,神权迷信的大骗局,不揭而穿。西门豹大获全胜,然后说: “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西门豹直到最后都没有显露声色,真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稳操胜券的大将风采。他的“廷掾起矣”一句话,虽然语意澹淡,实有千钧之力,表现了他对这些害人虫的蔑视和居高临下的情态。经过这场斗争以后,“邺吏民大惊恐” ,“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这里,补充交待了西门豹所进行的这场斗争的效果。 对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打击,一并揭穿神权迷信的骗局,教育了人民,遂为根治漳河扫除了障碍。“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 ,“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 ,证明西门豹治漳河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当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 时,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西门豹面临新的矛盾,但因为矛盾的对象不同,他没有用暴力征服,而是说服开导: “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这段话语重心长,推心置腹,更是感动人心。由于西门豹处理有方,漳河由“害”变“利” , “至今皆得水利, 民人以给足富” 。这是西门豹治邺政绩所在,并已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本文紧紧围绕“治” 字,铺展情节。西门豹深入民间调查,揭示了“治” 的原因,为“治”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揭露为“河伯娶妇” 的大骗局,既是根治漳河的前提,又是“治” 的方法;治理漳河是“治” 的结果,也是“治” 的根本目的,全文结构就这样天衣无缝地组合在一起。作者还善于刻画人物形象、性格,表现西门豹的足智多谋,英雄气概。正、反面人物形象,相互映衬,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记人叙事,绘声绘形,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愧古典散文佳作。 字数:3804 陈伦明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350-354页. 西门豹治邺 魏文侯时,西门豹被委派为邺令。到任之初,西门豹去向父老们询问民间有什么疾苦。父老们说:“最大的疾苦就是替河伯娶媳妇,为着这件事,把大家都拖穷了。”西门豹追问详情,父老们说:“咱们这地方的官吏、三老和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一大笔钱,多达数百万,用其中的二三十万替河伯娶媳妇,而和巫祝等人共分剩余下来的钱。为河伯娶妇时,先由巫婆到各家察看,谁家的女孩子长得好,就说她应该嫁给河伯。像平常人家女儿出嫁那样,把新娘子漂到河面上,一会儿便沉下去看不见了。有女孩子的人家,害怕女儿被挑选去嫁给河伯,纷纷逃亡他乡。要是不替河伯娶媳妇呢,他们说便会发大水,把人都淹死。”西门豹听后嘱咐说:“待到以后替河伯娶媳妇时,希望当地三老、巫祝和父老们都到河上来,并通知我一声。”后来,又逢到要替河伯娶媳妇了,西门豹果然和大家一样,来到了河岸上。这一天人去得特别多,包括三老、廷掾、豪强长者、闾里父老和看热闹的,共有二三千人。替河伯觅送媳妇的巫婆,原来是个七十来岁的老女人,背后站着十余位女徒弟。西门豹吩咐说:“把河伯的新娘子叫出来,看看她长得怎样。”西门豹见到新娘子后,对在场的官吏、巫婆和父老说:“这个女孩子长得并不漂亮嘛,怎么把她嫁给河伯呢?麻烦大巫婆去转告一下河伯,等以后找到更好的女子,再给他送去吧!”西门豹立即命人抱住老巫婆,把她扔进了河里。等了一会儿,老巫婆不见了,河面上一点儿信息也没有,西门豹说:“巫婆去了这么久,派个徒弟去催催她吧!”又命人把一位女徒弟扔到了河里。这样一连扔下了三个女徒弟。西门豹说:“巫婆和徒弟都是女人,不会办事,还是请三老亲自走一趟为好。”说完又命人把三老投入河中。西门豹屹立河岸,严肃而平静地等待着,长老、官吏和看热闹的人都吓懵了。西门豹问大家:“巫婆、三老他们都不见回来,你们说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再派一位廷掾或豪强长者去催促一下呢?”廷掾和豪强长者们赶快跪下叩头,把头都叩出血来了。西门豹最后才慢吞吞地说:“看样子,是河伯把客人们都留下啦,大家都起来,不用呆等了,都回家去吧!”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要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西门豹在破除了为河伯娶妇的迷信后,发动当地百姓大修水利,开凿了十二条水渠,引河水灌溉农田,以预防洪水灾害。(《史记·滑稽列传》) 西门豹治邺 题解 原文 魏文候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支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椽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椽起矣。状河伯留客久之,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译文 魏文侯的时候,西门豹做邺县令。西门豹去到邺县,会见年高德望的人,询问他们人民感到痛苦的事情。那些人说:“苦于给河神娶媳妇,因这个缘故民穷财尽。”西门豹问这个事情的原因,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向老百姓征收捐税,收到他们的钱上几百万,用其中二三十万替河神娶媳妇,跟巫婆瓜分那些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当那时,巫婆出来巡查,见到贫苦人家的女子长得漂亮的,说这应该做河神的媳妇,立刻留下聘礼,把人抢去。让她洗澡洗头,替她缝制新的绸绢衣服,单独住下来清心静养;替她在河边建造斋戒的房子,张挂着红色的绸帐子,女子住在里面。替她备办牛酒饭食,经过十多天。到那天,大家来装点这嫁娶的场面,像出嫁女儿那样的床帐枕席,让女子坐在上面,把它浮在河中。起初浮在水面上,漂流几十里就沉没。那些人家的漂亮女子的,担心大巫婆替河神娶她,因此大多带着女儿远远逃亡。因此城里逐渐空虚,没有居民,更加穷困了,这样的情况出现很久了。民间相传‘如果不给河神娶媳妇,河水冲来淹没田庄,淹死那里的老百姓’一说。”西门豹说:“到给河神娶媳妇时,希望三老、巫婆、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也希望来告诉我,我也要去送新娘。”大家说:“诺。” 到了那天,西门豹到河边和大家会合。三老、官吏、豪绅、乡间的父老们都集在一起,与前来观看的百姓两三千人。那个大巫婆是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岁。随带女徒弟十来个人,都穿着绸子祭服,站在大巫婆后面。西门豹说:“叫河神的媳妇来,让我看看她长得漂亮还是丑陋。”巫婆们就把新娘子从帐子里扶出,来到西门豹跟前。西门豹看了她一眼,回头对三老、巫婆、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相烦大巫婆替我进去报告河神,应该再找一个漂亮的女子,后天把她送来。”就让官吏士兵一道抱起大巫婆扔进河里。过了一会,说道:“巫婆怎么一去这么久呢?徒弟去催她一下!”再把一个徒弟扔进河里。过了一会儿,说道:“徒弟怎么一去这么久呢?再派一个去催她们一下!”又把一个徒弟扔进河里。一共扔了三个徒弟。西门豹说:“巫婆、徒弟是女人,不会报告事情,相烦三老替我进去报告一下。”又把三老扔进河里。西门豹把毛笔似的簪子插在头发上,腰弯得像石磬似的,面对着河水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官吏和旁观者都惊慌害怕。西门豹回过头来说:“巫婆、三老不回来,怎么办呢?”要再派廷掾和一个豪绅进去催她们。廷掾和那个豪绅都叩头求饶,头皮都碰破了,额头上的鲜血一直流到地上,脸色像冷却的灰烬一样苍白。西门豹说:“诺,暂且等待一会儿。”过了片刻,西门豹说:“廷掾起来吧。看样子河神要把客人久留些时候,你们都回去休息吧。”邺县的官吏和百姓非常惊慌,从此以后,不敢再说替河神娶媳妇了。 西门豹立即征发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黄河水灌溉百姓的农田,农田都得到了灌溉。在开渠的那个时候,百姓对开渠稍嫌烦扰劳苦,不愿意干。西门豹说:“百姓可以跟他们安享现成事情,不可跟他们商量新事情的创造。现在父老、青壮年虽然埋怨我,但是百年以后,一定要使得父老的子孙们想起我所说的话。”直到现在,那里都得到水利,老百姓因丰收而富裕。十二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渠上的桥梁断绝了御道,彼此又挨得很近,不行。打算把一些渠道合并,而且把流经御道那段渠道三条合成一条,只架一座桥。邺县百姓父老都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是西门先生所规划的,贤良长官的制度不能更改。地方官吏终于接受了他们的意见,把合渠的事搁置了。所以西门豹做邺县的县令,名声传扬天下,恩泽流传后代,没有终了的时候,难道可以说他不是一位贤良的长官吗! 赏读 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历来为人称诵,不仅仅是因为它表彰了西门豹这样一个贤吏,不只是因为西门豹兴利除害的事迹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而且更因为西门豹惩治巫祝、三老等恶势力的做法本身以及文章作者对它的叙述描绘,具有浓厚的幽默、诙谐情调和令人畅快淋漓的喜剧色彩。 其一是革除“为河伯取妇”的陋习。这是作者刻划了一位以退为进、欲擒故纵、大智若愚、为民除害的父母官形象。整个故事虽简短却悬念迭生,充满诙谐、幽默的戏剧效果。其二是兴修水利,为民造福。这一部分其实是与前一部分有所呼应的。因为“河伯娶妇”的陋习之所以能愚弄百姓,正是出于天旱对人们的自然威胁。如不解决这一根源问题,还是不可能彻底清除老百姓的迷信思想。 本文在写作上,是融小说、戏剧之笔法于散文,其构思之巧,令人佩服。且其妙语连珠,险象环生,令人忍俊不禁。正如有评曰:“非大家手笔何能为此?”真乃实言。 西门豹治邺(节自 《滑稽列传》)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①。豹往到邺,会长老②,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 “苦为河伯娶妇③,以故贫。” 豹问其故。对曰: “邺三老、廷掾尝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④。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⑤,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 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⑥,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⑦。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⑧,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 ‘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 云。” 西门豹曰: “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皆曰: “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⑨,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 “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 “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 “巫妪何久也? 弟子趣之⑩!” 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 “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 “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11)。烦三老为人白之。” 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旁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 “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 “廷掾起矣! 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12)。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13)。” 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14)。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15)。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16)! 【译文】 战国魏文侯的时候,西门豹做了邺城长官。他前往到邺地,就召集会见当地那些年长而有名望的人,询问他们老百姓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长老们说: “痛苦的是,为河伯娶媳妇,因这缘故弄得百姓很贫苦。” 西门豹问了此事的缘由。长老回答说: “邺地掌管教化的官吏,城邑的掾吏,常年向百姓征收钱财,所收的钱币数额达几百万,其中的二三十万用来给河伯娶妇,其余的钱财就被他们与祝巫共同瓜分拿走。这个时候,巫婆就到处巡视,看到贫寒人家有长得好的女子,就说她应当做河伯的妇人,立即下娉娶去。给她洗浴洁身,为她缝制有花纹而轻薄柔软的丝绢新衣,使她离家独居清心静待; 还为她在河边上造一座斋戒宫室,里边张挂着橘红和深红的帐幔,选来的女子就居住在这里边。为她备齐肉酒饭食,经过十几天。大家一齐共同来装饰这嫁娶的场面,就像出嫁女儿那样备办陪嫁的床及床上用品,叫那女子坐在那床上,把它浮置在河面上任其漂流。刚开始时,那床浮在水面,漂浮几十里便沉没河中。这里有女子长得好的人家,害怕巫祝头儿为河伯娶了这女子,所以大多携女逃亡到远处。因此之故,城中愈来愈空无人烟,更加贫困了。这个风俗流传下来已很久远了。民间传说: ‘假使不为河伯娶妇,就会发大水,漂走房屋,淹没田地,溺死人民。’” 西门豹说: “到了河伯娶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送女到河边,一定来告知我,我也前往送那女子。” 大家都说: “可以。” 到了河伯娶妇的日子,西门豹前往会聚在河边上。三老、官属、豪长、被选女子乡里的父老都会集了,前往观看的百姓约有二三千人。那个巫婆是个老年女人,已七十岁。跟随她的女弟子十来个,都穿着丝绸单衣,站立在巫婆的背后。西门豹说: “唤河伯妇前来,让我看她长得美不美。” 立即将那女子叫出帷帐中,来到西门豹前。西门豹看了她一眼,转过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女子长得不好看,麻烦大巫婆为我入河伯府禀报河伯,请让我们重新寻找一个美丽的女子,改天送去。” 立即命令官吏士卒一齐抱了大巫婆投入河中。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 “巫婆怎么去了这么久呢? 你们这些弟子去催促她一下吧!”又将一弟子投入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 “这个弟子怎么去了这么久呢? 再派一人去催促一下!” 再投一弟子到河中。一连投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 “巫婆、弟子都是女的,不能够将我的话禀告清楚。烦劳三老为我入河伯府报告。” 又投了三老在河中。西门豹头插笔,伛着腰,做出极其恭敬的样子,面对河立着,等待了好久。那些在旁边观看的长老、官吏们,都很惶恐。西门豹回转头说: “巫婆、三老不回来,怎么办呢?” 又打算派廷掾和豪长各一人入河伯府催促一下。这些人都连连叩头,而且将头都叩破了,额头的血流在了地上,脸色犹如死一般灰白。西门豹说: “好吧,暂且等待一会儿!” 一会儿,西门豹说: “廷掾们起来吧! 看这情形,河伯留客太久了,你们都退下回去罢。”邺地的官吏民众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谈为河伯娶妇的事。 西门豹当即发动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水渠,引河水灌溉百姓的田地,百姓的田地都得到灌溉的好处。在当初凿渠的时候,百姓开挖水渠少不了有许多烦恼苦楚,因而不愿意干。西门豹说: “老百姓只可以安享现成事物,不可以与他们商讨新事物的创办。现今这里的父老子弟虽然埋怨苦恼我,然而百年以后,必然会使父老的子孙后代思念我所说的。” 直到现在,因为得到水渠灌溉的利益,百姓们都能够富裕满足。十二条水渠横断阻隔了京城通往邺地的快马驿道,到了汉朝的建立,那儿的长官认为,十二条水渠的桥阻拦快马驿道,靠得太近,不方便。打算合并渠水 (减少渠道),而且到了快马驿道边,可以每三条渠建一座桥。邺地百姓中的老一辈人不肯听从长官的意见。他们认为这是西门君所做的。也就是说,这是从前贤良的邺令君所遗留下的模样,是不可随便更改的。那长吏官终归听任邺地父老的坚持,把减渠并桥的事搁置了下来。因此之故,西门豹做邺地长官,名闻天下,他凿渠的恩泽流经后世,没有断绝终了的时候,难道可以说他不是贤良的大夫么! 【鉴赏】 西门豹,战国魏文侯时邺 (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 令,名豹。曾破除当地“河伯娶妇” 的迷信,并开凿水渠十二条,引漳水灌溉,改良土壤,以发展农业生产。本文通过西门豹破除 “河伯娶妇” 的迷信活动和修筑水渠之举,表现了西门豹急人民之疾,苦人民之苦的爱民精神,以及修渠引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为民办实事的政治才干。文章分两大层次,一是破 “河伯娶妇”,一是修渠。 (一) 破除“河伯娶妇” 的迷信。文章先写西门豹任邺县令时,立刻调查研究,会长老,问民之疾苦。当得知 “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并了解详情后,就告诉长老,待河伯娶妇时,告诉他,他也同大家一样去送女。西门豹忧民爱民的精神得到初步显现。 接着,文章写西门豹在“河伯娶妇” 现场的斗争。河畔,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与会,围观者有两三千人,热闹异常。巫婆已七十,带着十几位女弟子。盛会开始前,西门豹说: “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然后说此女子 “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即令吏卒将巫婆投入河中。巫婆没有回应,西门豹又命派巫婆的徒弟去催,如是者三次,投了三个徒弟到河里。又说: “女人不会办事,麻烦三老到河里报告一下。”又将三老投进河里。最后,准备派廷掾和一个老豪绅去河里催促的时候,那些人都吓得叩头。从此,再不敢提河伯娶妇之事,解除了百姓的痛苦。这里,西门豹用 “请君入瓮” 的方法,处置了巫婆及当地敛财的三老等人,可谓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二) 修渠。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改善邺县人民生活,西门豹征发百姓开凿十二条水渠,引水灌田。但刚修渠时,一些百姓感到烦劳苦痛,不愿干。西门豹说: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果然渠修好后,邺县百姓的子孙后代得水利之福,家富人足。这里,西门豹不迁就百姓落后意识,坚持修渠的政治远见和办事的果断魄力,得到了有力的表现。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 中说: “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西门豹、东方朔、优旃均是《滑稽列传》中描写的人物,他们都具有超尘脱俗、伸张正义、关心民苦的共同特点。本文在写作上同其他两篇一样,叙事简洁,情节紧凑,语言生动。西门豹的形象,通过其语言与行动描写,做到了形神鲜明,妙笔传神。 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治理邺县。用以赞颂地方官为民除害,治理有方。战国时,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做邺县令。当地的三老和豪绅勾结女巫以河伯娶妇为名拼命搜刮民财、残害妇女,老百姓敢怒不敢言。西门豹到任后雷厉风行,设计把三老、女巫投入河中,为百姓除了大害。然后他革除弊政,兴修水利,邺县百姓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见《史记·滑稽列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