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银币
铸造并流通于西藏的银币。西藏原流通碎银和尼泊尔银币。乾隆五十七年( 1792 )大学士福康安奏准停用尼泊尔银币,令商上(西藏地方政府)铸造乾隆宝藏银钱,并于次年开铸。钱中心有一方形框纹,象征方孔。正面为汉文“乾隆宝藏”四字,边缘有铸造年份。背面为藏文。大小分三等:大样每枚重一钱五分,六枚当纹银一两;中样重一钱,九枚当纹银一两;小样重五分,十八枚当纹银一两。以一钱重的最为流通。嘉庆( 1796—1820 )和道光( 1821—1850 )年间曾铸嘉庆宝藏和道光宝藏。这些银钱钱身薄,俗称“薄片”。另外,商上还铸造无年号的银钱。随着英国势力的侵入,印度卢比亦流入西藏,行用日广。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四川铸造银元厂仿印度卢比,用机器铸四川卢比,供西藏流通。宣统二年( 1910 )驻藏大臣又奏准在西藏铸宣统宝藏重一钱银元。正面铸“宣统宝藏”四字,背面为龙纹,环以藏文“库平一钱”字样。民国年间,西藏铸有狮像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