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藏民族学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藏民族学院

1965年7月成立。它的前身是1957年筹建,1958年正式开学的西藏公堂。“文革”期间,停止招生5年,一度被宣布撤销,1971年5月恢复。学院由创建初期的8个系科发展到现在的9个系科14个专业,设有政治、语文、医疗、历史、体育、经济、外语、干训、预科。在校生中,藏族学生占80%。设有民族研究室。编写教材30多种,出版专著10余部,并编辑出版《西藏民族学院学报》。校址在陕西省咸阳市。

西藏民族学院

位于咸阳市。是西藏自治区最早在内地创办的一所以培养政治干部为主的高等民族院校。1958年正式成立,校名为西藏公学。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校园占地34.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71万平方米。学院设有政治、汉语文、历史、财经、医学、体育等6个系、7个专业,有一个干训部和一个预科。在校学生1000多人,少数民族占43.1%。建校以来,已为西藏培养15000多名毕业生,其中少数民族12000多名,占西藏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巴桑、丹增,自治区副主席江措、布穷、拉巴平措,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才旦卓玛等都在民族学院学习过。学院设有一个民族研究所,专职科研人员7人。藏书42万册。编辑出版《西藏民族学院学报》、《西藏民族学院院刊》、《教学研究》等3种刊物。1986年以来,获国家部委级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获国家级学术团体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获省、自治区级学术团体优秀科研成果奖8项。门巴、珞巴族文学史的调查和编写,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

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民族学院xizɑnɡ minzu xueyuɑn

西藏自治区在咸阳办的民族高等学校,学院占地630亩。其前身是1958年建校的西藏公学。1957年6月开始筹建西藏公学。10月,中央批准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原西北工学院的校址转交西藏,作为西藏公学的校址。此后,3415名分散在内地学习的藏族和来自西藏的汉、回、门巴、珞巴、蒙、纳西、土、哈萨克等民族的学员陆续向咸阳校址集中。同时,西藏工委选调了716名干部职工来公学工作。1958年9月15日,西藏公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由西藏工委副书记、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兼任校长。1959年9月,开办藏语文专修科。上世纪60年代初,公学先后创办了师范、卫生、农业、畜牧兽医、会计、邮电等专业,为西藏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的民族干部。1963年10月,公学成立专业系科,办学方向逐步向专业教育和综合院校发展。1965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72年秋,学院部分专业迁往西藏林芝,成立了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林芝分院与西藏民族学院分立。至2002年,发展成为一所以文为主,文、理、经、管、法、医、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现代化高等学府,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涵盖专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预科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办学格局。设有七个二级学院,三个系和一个民族研究所,开设了31个本科专业和17个高职(专科)专业。各类在校生7000余人,其中在校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3665人。在职职工75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20人,兼职、客座教授30多人。有藏书60余万册的图书馆、功能齐全的教学医院、计算机中心、文科实验中心、语言实验室等。办学以来,先后为西藏输送了近3万名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被誉为“西藏干部的摇篮”。

西藏民族学院一角

☚ 西府游击总队   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 ☛
000049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