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汉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汉陵 西汉陵西汉 (前206—5)诸帝的陵墓。自高祖刘邦至平帝刘衎共十一帝,埋葬在汉都城长安北的咸阳原,与长安东南的白鹿原和杜东原二个陵区。咸阳原位于今咸阳市北,是由古渭河泥沙冲积而成,地高土肥,依山面水。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祖长陵和景帝阳陵。九陵一字排开,广延百里,这是西汉陵的主陵区。东南陵区只有二座帝陵,即位于今西安东郊的文帝霸陵和东南郊的宣帝杜陵。汉代坟墓以方形为贵,各帝陵冢封土一般为截尖锥形,又称 “覆斗形”。《关中记》载: “汉帝诸陵皆高十二丈,方百二十步,惟茂陵高十四丈,方百四十步。”各陵俱为夯土筑成,保存较好,至今仍高耸于地,虽没有始皇陵高大,但仍然雄伟、壮观。陵墓旁建有以寝殿为中心的建筑群,以象征生前的 “朝”、“寝”。西汉实行帝后合葬,但同茔不同穴。一般帝陵居西,后陵居东,后陵规模略小于帝陵。陵园外立庙,《汉书·韦贤传》载: “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庙”,庙内设木制皇帝 “神主”。当时人们认为死者灵魂居住在墓及寝里,“月祭于庙”时,把墓主曾穿过的衣冠“请出”,通过专用的 “衣冠道”,送到庙里,表示灵魂来此接受祭祀。除月游衣冠外,每年八月还要举行一次大祭,各级诸侯王都要参加,并根据所辖人口多少,奉献黄金助祭,称为 “酎金”。中央王朝常借口所献酎金数量不足或质量低劣,给予削县乃至免国的处分。这不但起到增加皇帝财政收入的目的,而且还可削弱和打击诸侯王的势力。西汉在陵园附近置“邑”,朝廷迭次迁徒豪强大族、达官巨富于邑中,“盖以强干弱枝,降上都而观万国也” ( 《西都赋》),以使供奉陵园,繁荣邑地,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控制。西汉帝陵附近一般都有陪葬墓,墓主俱是达官显贵,作为一种荣誉被皇帝赐葬于此。 ☚ 陈胜墓 汉高祖长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