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昆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昆体

西昆体

北宋初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以所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欧阳修《六一诗话》:“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作品多反映内廷侍臣优游生活,专从形式上摹拟李商隐,摭拾典故,堆积词藻,讲求对偶,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诗风。

☚ 南唐词派   婉约词派 ☛

西昆体

 宋初有《西昆(崑)酬唱集》,其中的诗成为“西昆体”。这儿所谓“体”,不仅是广义的派,而且是自觉的派,其中主要的人为杨亿,他有势力,居高位。这派共同处在学李商隐。李于晚唐时诗文本已成为领导,多人学他,特别是在文这一方面。不过那时是不自觉的。到宋,就有更多的人学他,成为“西昆体”。义山诗多艳情诗,写男女之爱,其中一部分是真的艳情诗,但另一部分是关于自己的出处的,欲得上司令狐绹的知遇。此外,更有咏史诗,借咏史以讽当时之政局。在表现方面,能用典故、比喻,以典故组织成诗。在技巧上,是有意创新艺术,继承宫体而有意地扩大之。北宋初,大乱初定,天下承平,做官的比较有优游从容之闲暇,所以,他们的诗就很容易与现实脱节,而走向李义山一派。杨亿政治上的朋友刘筠、钱惟演,杨在《西昆(崑)酬唱集·序》说:“并负懿之,尤精雅道。雕章丽句,脍炙人口。”从此,可见他们的作风。他们常在一起作诗,“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芳”,美人香草,用典也;“润”,含蓄也。又说:“更迭唱和,互相切劘。”可见结成一集体。其集团共有十七人,编成《西昆(崑)集》时,有五七言律诗二百四十七章。所以题名《西昆(崑)酬唱集》,有“玉山策府”之意(西方昆仑山,仙人所居。又,昆仑出玉,表示其诗宝贵,地位高,趣味清要)。其中诗多有咏史的,而艳情者甚少,以友情代替艳情。他们咏史,不如李义山借古讽今,只是从艺术的观点来看历史,觉有普遍人生趣味的,或可助成其艺术之美的,就取来作诗。为咏史而咏史,对人生实际政治无甚关系。时学者甚多。一直至欧阳修出来(北宋中叶),风气始渐变。北宋中叶仁宗以后,外患威胁日甚,于是人人都要多重现实。而且,当时诗多用卓文君典(取〔卖〕酒临邛),仁宗不悦,以为浮薄,乃下诏禁之。而欧阳修等亦攻击之。这是配合时代之要求的。——西昆体诸作者不敢自称为结成朋党,因为中国人向来不以朋党为尚。西昆体之盛,甚至优人也讽之。
 其实宋人结党派之风甚盛,在政治上如此;而在政治上有地位的又往往是能文者。
西昆体

363 西昆体

宋初诗歌流派,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除杨亿外,尚有刘筠、钱惟演。成员多是当时的宫廷侍臣和馆阁学士。该派诗多唱和之作,描写优游生活,点缀升平气象,内容空洞贫乏;在形式上追摹李商隐而又不得其精髓,专在文字藻饰、对仗用典上用力,形成柔弱浮华的诗风,对宋初文坛影响甚大。其中一部分作品,词采精丽,音律谐美,表现了较深厚的语言功力。

☚ 花间派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西昆体

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诗风。代表者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刻板地搬用李商隐的诗题、典故、词藻,为人诟病。他们曾互相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故名“西昆体”。

西昆体

西昆体

北宋初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均为高官重臣。他们曾将彼此酬唱的近体诗248首,辑成《西昆酬唱集》,世称其为西昆体。这些诗篇多为点缀升平、粉饰现实之作,内容大都单薄贫弱。形式上模拟李商隐,专主雕词丽句,堆砌典故,以致诗意索然,味同嚼蜡。这种形式主义诗风曾风靡宋初文坛数十年。

☚ 宋话本   北宋复古运动 ☛

西昆体xi kun ti

Xikun Style,a style of poetry which was popular in Early Song with Yang Yi,Qian Weiyan and Liu Yun as its representatives

西昆体

亦称“昆体”。宋诗流派之一。以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得名。该诗集内收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人在馆阁唱和的五、七言律诗。这些诗歌讲究声律、对仗、典故、词藻。杨亿是这一派诗人的代表,其诗学习晚唐李商隐。或谓王禹臞已开西昆体之先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