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施女春秋末期越国美女。施姓,以家住苎罗(今浙江诸暨南)浣纱村西而得名。父以砍樵为生。越王勾践败守会稽(今浙江绍兴)时,从范蠡以美人计破吴之谋,献西施于吴王夫差。夫差好色,果为所迷,军政殆忽,后被勾践所灭。关于西施的下落,一说吴灭后她复归范蠡,同泛五湖(今太湖)而去;一说吴灭,西施投江死,以报范蠡。 西施xī shī西施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泛指美女;也用以抒发朝代兴亡的怀古之情。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谓大夫(文)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种曰:‘可破。夫吴王淫而好色,宰嚭(pi)佞以曳心,往献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选择美女二人而进之。’越王曰:‘善。’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𣪸,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成而献于吴。……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遂受其女。”汉·杨雄《方言》:“吴有馆娃之宫。”宋·范成大《吴郡志》:“响屟(xie)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屟,廊虚而响,故名。”唐·陆广微《吴地记》:“香山,吴王遣美人采香于山,因以为名,故有采香径。”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陆龟蒙《吴宫怀古》: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之一: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西施亦作“先施”。春秋末年越國美女。又作美女之代稱。《後漢書》張衡《思玄賦》:“斥西施而弗御兮,羈要褭以服箱。” 西施 西施民间传说中的著名美女。原是越国古都诸暨 ☚ 鲁般 王昭君 ☛ 西施 西施也叫西子,春秋吴王夫差宠妃,越国苧罗(今浙江诸暨南)人,姓施。初由范蠡献给越王勾践,后勾践败于夫差,范蠡以美人计将她献给夫差。夫差沉溺女色,吴国终被越国所灭。 ☚ 铜雀 明后 ☛ 西施 西施春秋时代善舞者。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南)人。因其貌美,越王勾践拟献吴王夫差以乱其朝政,遂于会稽县东土城习舞三年,练就超群伎艺。入吴后,为吴王宠妃,经常于灵岩山馆娃宫中表演歌舞,舞姿轻盈,神态飘逸。吴王曾于一长廊下放置大缸,上覆木板,取名“响屐廊”,令西施率众宫女脚穿木屐、裙系小铃,舞于廊上。吴亡,传说随同越国大臣范蠡乘扁舟入五湖。 ☚ 舞蹈 戚夫人 ☛ 西施 西施文学故事人物。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南)卖柴女子,亦称西子。越被吴打败后,越王勾践为复兴越国,把她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宠妃。相传吴亡后,与范蠡偕入五湖。事见《吴越春秋》、《越绝书》等。明梁辰鱼《浣纱记》传奇即写其故事。 ☚ 八、著名文学形象 王昭君 ☛ 西施 西施五幕悲剧。林文铮著。1934年8月完稿。1934年10月国立艺专剧社初版。 ☚ 续一个青年底梦 梁允达 ☛ 西施 西施见宋柳永《乐章集》。柳永该调词凡三首,第一首“苎萝妖艳世难偕”即咏西施故事,调名或即取此。《乐章集》注仙吕调(夷则羽)。《词律》卷一○、《词谱》卷一六列此调。《词谱》列柳永“苎萝妖艳世难偕”一首,双调,七十三字,上片七句四平韵,下片七句三平韵;又列“柳街灯市好花多”一首,于上、下片各减一字,馀与七十三字者略同。 ☚ 西河 西湖 ☛ 西施 西施生卒年不详春秋时越国美女。曾于土城习“容步”(舞容舞步),聪明灵巧,能歌善舞。吴国对越国构成威胁时,越王勾践把她献给了吴王夫差。传说夫差被其美色舞姿所迷,荒于朝政,而被吴国废掉的越王勾践经过长年“卧薪尝胆”、蓄积力量,终于使越国东山再起并灭掉了吴国。以后,人们常把美女比为西施,西施、西子成了美女的同义词。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成语亦有“东施效颦”之说。 ☚ ·舞人· 戚夫人 ☛ 西施 【出典】 《荀子· 正论 》:“以人之情为欲此五綦者而不欲多,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十二年,越王谓大夫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种曰:‘可破。夫吴王淫而好色,宰嚭佞以曳心。往献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选择美女二人而进之。’越王曰:‘善。’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蠡进曰:‘越王勾践窃有二遗女,越国洿下困迫,不敢稽留,谨使臣蠡献之,大王不以鄙陋寝容,愿纳以供箕帚之用。’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子胥谏曰:‘不可。……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姝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 【释义】 西施为春秋时越苎萝之鬻薪女,以貌美著称,传说被越王选中,经范蠡献于吴王夫差,促成吴国的败亡。后世用作咏美女的典故。 【例句】 ①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万楚《五日观妓》1469)这里借“西施”衬托所咏妓女之美。②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李白《子夜吴歌·夏歌》1711)传说若耶溪为西施采莲之地。这里借西施采莲事以切夏季。③嫫母衣锦,西施负薪。(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1719)这里以“西施负薪”同嫫母衣锦对举,借以感愤是非颠倒,才士不遇。④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1818)这里以“西子妍”同“无盐”对举,借以称美僧中孚的赠诗远较己作为佳。⑤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1883)这里以“西施”喻指吴王美人。⑥高文激颓波,四海靡不传。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1955)这里以“西施”之美,比喻孟云卿文才出众。⑦暗尘生古镜,拂匣照西施。(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2491)这里用照西施以拟崔氏得现丰彩,施展才华。⑧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沈檀。(李贺《美人梳头歌》4434)这里用西施喻指所咏美女。⑨拊心却笑西子颦,掩鼻谁忧郑姬谤。(长孙佐辅《古宫怨》5335)这里用“西子颦”典形容宫女美貌动人。⑩莫言无物堪相比,妖艳西施春驿中。(施肩吾《山石榴花》5594)这里以美女西施比喻娇艳的山石榴花。(11)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杜牧《鹤》5973)这里用西施的红颜比拟鹤顶的红色。(12)西施舞初罢,侍儿整金钗。(刘驾《姑苏台》6781)这里以“西施舞”点明吴王沉迷女色。(13)阿娇生汉宫,西施住南国。(曹邺《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其二情》6862)这里举美人西施与阿娇,表现后宫专宠之情。(14)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曹邺《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6866)这里以“西子不宜老”反衬自己有“西子欲老”的感慨,意在希望得到赏识。(15)枉破吴王国,徒为西子身。(于濆《越溪女》6930)这里引西子之事以咏越溪女,点明西子的娇宠,意在衬出贫女的辛酸。(16)东风狂不惜,西子病难医。(司空图《村西杏花二首》其一7256)这里以美女西子病难医比喻飘落的杏花。(17)南威病不起,西子老兼至。(罗隐《庭花》7617)这里以西子已老,比喻庭花将谢。(18)越山重叠越溪斜,西子休怜解浣纱。(罗虬《比红儿诗》其九7626)这里引出西施,是为了诗的下文说明作者钟爱的杜红儿比西施还美。(19)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唐彦谦《牡丹》7684)这里用“西施”比拟牡丹。(20)馆娃人尽醉,西子始新妆。(吴融《蔷薇》7881)这里用西施新妆比喻所咏蔷薇花的娇美。(21)西子去时遗笑靥,谢娥行处落金钿。(韦庄《叹落花》7997)这里用西施比喻落花。(22)十日笙歌一宵梦,苎萝因雨失西施。(韦庄《残花》8016)这里用西施的消失比喻花的残谢。(23)君不见西施绿珠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贯休《偶作五首》其五9330)这里用吴王夫差宠西施事寄托盛衰之感,及嗜欲招祸的感叹。(24)嫫母西施共此身,可怜老少隔千春。(吕岩《题广陵妓屏二首》其一9703)这里以西施同嫫母对举,借以喻指广陵妓屏上的妓女形象。 西施 吴王从骄佚, 天产西施出。 历代诗人咏西施的故事多得不胜枚举。苏拯此作,在同类题材的诗歌中可以说较有见解的。“君王政不修,立地生西子”二句乃为一篇之骨。 “吴王从骄佚,天产西施出。岂徒伐一人,所希救群物。”吴王自身骄纵淫佚,上天才降下乱吴的美女西施。西施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惩罚吴王一个人,同时也是为了拯救吴王臣下的百姓。这首诗一开始即言西施降生是出自天意,是上天要西施乱吴,要西施惩罚吴王。但是,这一观点并非新颖。真正代表了这首咏史诗独到见解的是“不独破吴国,不独生越水。在周名褒姒,在纣名妲己”四句。上天降下乱政的美女,不仅仅是为了攻破吴国;这种美女也并非仅仅生在越国。在周朝她叫褒姒,在商纣王处她叫妲己。褒姒是周幽王宠幸的妃子,性不好笑。周幽王举烽火以召诸侯,诸侯急至,而无外敌入寇事,褒姒大笑。周幽王遂数举烽火以博褒姒一笑。后申侯与犬戎攻周,周幽王又举烽火,诸侯以为戏,不至,遂被杀。妲己,商纣王的爱妃,姓己名妲,武王灭商,被杀。褒姒乱周,妲己乱商,西施乱吴,这本是三件各自孤立的事件,作者却用联系的眼光,指出三者的内在关系。唯其如此,诗人才认为:“变化本多涂,生杀亦如此。”上天降下乱政的美女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君王的生杀也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如果君王不修政令,立时即会出现乱政的西施。这就叫“君王政不修,立地生西子。”“西子”,即西施。 女色亡国,是历代封建文人吟唱的主旋律之一。苏拯此诗仍未脱此陋说。晚唐诗人陆龟蒙的《吴宫怀古》诗即云:“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陆氏在这一点上显然高于苏拯。苏拯此诗并未强化女色亡国论,而是强调君王自身修明政令的重要性,这一观点显系高明之论。 如果将全诗主旨加以概括的话,可以得出“乱由己生”四字。亡国,亡家,亡身,并非出自天意,亦非褒姒、妲己、西施作祟,而是自己乱了方寸。 西施 西施xīshī━━ 泛指美女。唐·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诗:“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清·黄遵宪《九姓渔船曲》:“西施一舸轻波软,原是官船当娃馆。” ☚ 西村 地仙 ☛ 西施 西施辞赋传说人物。屈原《九章·惜往日》:“虽有西施之美兮。”洪兴祖补注:“西施,越之美女。《越绝书》曰:‘越王勾践得采薪二女西施、郑旦,以献吴王。”东方朔《七谏》:“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王逸注:“西施,美女也。”刘向《九叹》:“西施乐于北宫兮。”《淮南子·精神训》:“视毛嫱、西施,犹䫏丑也。”高诱注:“毛嫱、西施,皆古之美人。”此外,《吴越春秋》、《越绝书》、《庄子》等典籍,均有西施的记载。 ☚ 西皇 西王母 ☛ 西施❶指春秋时越国美女。唐万楚《五日观妓》诗: “西施漫道浣春纱,碧玉合时斗丽华。” 西施xīshī春秋时越国姓施的美女,曾被越王句践献给吴王夫差。后作为美女的代称。 西施春秋越国美女。一作先施,又称西子。传说越人败于会稽,命范蠡求得美女西施,进献于吴王夫差,吴王答应议和。越王总结教训,终得灭吴,西施归范蠡,从游五湖而去。见《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后也以西施为绝代佳色的代称。《荀子·正论》:“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 西施(1次) 人名。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亦称西子。越王勾践败于会稽,范蠡取西施献于吴王夫差。吴亡,西施复归范蠡,从游五湖。虽有~之美容兮《章·日》 西施xī shī人名。古代美女,春秋时越国人。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献与吴王夫差。传说夫差因为宠爱西施,沉湎女色,不理国政,最终导致吴国灭亡。《惜往日》:“虽有西施之美容兮。” 西施xī shī名词。春秋越国一个美女的名字,后来指类型化人物,代称美女,用于褒义。 西施【同义】总目录 西子西施西村夷施西氏 西施 西施一作先施。春秋末年越国苧罗(今浙江诸暨南)人。传说越人败于会稽,越王命范蠡求得美人西施,进于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吴亡后,西施归范蠡,与之入五湖。因西施以美著称,后常用作绝色美女的代称。《荀子·正论》:“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让西施、夏姬、阳文、段干、吴娃、闾 ☚ 昔卫叔之御昆兮,昆为寇而丧予 奚斯颂鲁 ☛ 丑八怪、丑怪、东施、嫫母、无盐;娥眉[蛾眉]、粉黛、国色、红袖、红颜、佳丽、佳人、娇娘、娇娃、绝色、美女、美人、少艾、姝丽、天仙、西施[西子]、仙女、仙子、尤物、玉人○丑八怪chǒu bā guài(名)指长得很丑的人:长得~似的|没有容你这个~的地方。 ○丑怪chǒu guài(名)丑八怪:做鬼脸扮~|你是那老~的女儿? ○东施dōng shī(名)丑女名。相传为美女西施的东邻。后泛称丑女:~效颦|她俩一比,简直就是~与西施。 ○嫫母mó mǔ(名)传说中的丑妇:误认岳丈,错逢~|朦胧月下,有如西施,灯前近视,却为~。 ○无盐wú yán(名)常用为丑女的代称:唐突西施,刻画~|朕封你为~公主,择日与临淄王成亲。 ●娥眉é méi(名)指美人:芙蓉池上哭~|虽然不是千金体,也有~一段娇|红粉中博士,~里状元。也作【蛾眉】。 ●粉黛fěn dài(名)借指美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无颜色|可怜~丛中绝质,囹圄队里愁形。 ●国色guó sè(名)〈书〉在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天姿~|~天香|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 ●红袖hóng xiù(名)指美女:~添香夜读书|~伴耕读,松风吹解带|青裙按舞,~抒歌|今夜还先醉,应须~扶。 ●红颜hóng yán(名)指貌美的女子:~白发|~薄命|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知己。 ●佳丽jiā lì(名)〈书〉美貌的女子:后宫~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绝代~|参选~数百人。 ●佳人jiā rén(名)〈书〉美人:才子~|绝代~|乱世~|二八~。 ●娇娘jiāo niáng(名)少女;美女:闺屋藏~|貌美如花的~|新娶的~。 ●娇娃jiāo wá(名)美丽的少女:绝色~|两个女孩都是美艳~。 ●绝色jué sè(名)〈书〉绝顶美貌的女子:天下~|人间~|公主确实是~|她或许不是~,却十分清秀顺眼。 ●美女měi nǚ(名)美貌的年轻女子:东方~|金发~|用金钱和~收买了他|俊男~|妙龄~。 ●美人měi rén(~儿)(名)美貌的女子:~计|~迟暮|~二八颜如花。 ●少艾shào ài(名)年轻漂亮的女子:知好色,则慕~|万岁颁旨,另选~。 ●姝丽shū lì(名)美女:有得许多~,拟把名花比。 ●天仙tiān xiān(名)传说中天上的仙女,比喻美女:貌若~|他整天守着~般的娇妻,已不思进取。 ●西施xī shī(名)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后来把西施当作美女的代称:~捧心|情人眼里出~。也说【西子】。 ●仙女xiān nǚ(名)年轻的女仙人,比喻美丽女子:她好像不是娘生的,而是下凡来的~|像~一样美丽的小姑娘。 ●仙子xiān zǐ(名)仙女,比喻容颜姣好的女子:如~临风|满街芳草卓香车,~门前白日斜|美貌脱俗如~。 ●尤物yóu wù(名)〈书〉指绝色美女,有时含贬义:~移人|女中~|迎出来的女主人,简直可以说是个~。 ●玉人yù rén(名)多用以称美丽的女子:隔墙花影动,疑是~来|二十四桥明月夜,~何处教吹箫。 美女 美女娇(娇姝;娇妩;娇娘;娇淑;娇娇;姣娥;烟娇) 姣姬 姝(姝好;姝丽;玉姝;妍姝;艳姝;明姝) 娃(姬娃) 媛(媛女) 娥(娥娙;媌娥;灵娥;玉娥;琼娥;巫娥;丽娥) 姹(姹女) 佳侠 佳丽 佳口 佳人 佼人 佚女 玉女 玉仙 天仙 妖人 妖玩 妖姬 细娘 粲者 美姬 妙姬 曼姬 艳姬 媌娙 玉京人 ☚ 美人 年轻美丽的女子 ☛ 西施 西施女子的美称。原专指春秋越国名闻四方的美女西施,后亦作泛称。或作“西子”。 ☚ 嫦娥 姹女 ☛ 西施 255 西施春秋时代著名舞蹈家。出生于越国(今浙江)诸暨县苎罗村施姓家中,因居村西,故称西施。家境贫寒,靠父亲砍柴卖柴度日。西施貌美如花,且能歌善舞。当时越国为吴国所败,越王正十年卧薪尝胆,准备雪耻复国。大夫文种献计用美人计祸乱吴国,勾践派范蠡去选美。一天行至苎罗村恰遇西施在水边浣纱,立即选入宫中。又经三年的演练进献给吴王,夫差贪恋美色,喜其歌舞并为她建《馆娃宫》。后来勾践于前475年一举攻灭吴国。大夫范蠡知勾践能共贫贱不能同富贵将杀功臣,就及时的带着西施乘舟远遁,不知所往。西施善做《响屐舞》类似今日之踢踏舞,穿木屐在木板地上踏舞,舞衣上的铜铃随之摇响,再配上白纻飘舞,刹是好看。苏东坡曾有“若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赞西施之美。明戏剧家梁辰鱼以西施故事编成名剧《浣溪纱》。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西施》剧中编成优美的浣纱舞段。 ☚ 舞蹈艺术家 响屐舞 ☛ 西施 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美女。姓施,因家住苧萝(今浙江诸暨以南) 浣纱时而得名。吴王夫差二年 (前594年)越被吴击败,退保会稽山 (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为求日后复仇,忍辱负重,在吴国为奴。越王大臣范蠡施以美人计,训练江南美女西施,传说西施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范,三年学服而使范蠡献于夫差。甚受宠爱,因而荒废了朝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几年之后反败为胜,消灭吴王。相传西施与范蠡驾扁舟偕入太湖,不知所终。(《吴越春秋》、《越绝书》) ☚ 南子 褒姒 ☛ 西施 西施一作先施。春秋时越国苧萝(今浙江诸暨县南) 人。家贫,以出卖柴薪为生。相传她容貌很美,但患有心病,经常痛得捧心皱眉。同村丑女东施以为美,亦捧心效颦 (皱眉),因而更丑。西施年少时,正值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所败,欲和不能。大夫文种教他求和复国的九条办法,其中第四术就是 “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他说:“吴王淫而好色,宰嚭佞而曳心。往献美女,其必受之。” 越王以为然,乃派人在全国搜求美女,结果在苧萝山找到了西施和她的同伴郑旦。她俩都是乡下人,衣着破烂,又不懂宫廷礼仪。勾践便在会稽东筑了一座土城 (后来称为美人宫),把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请人教给他们容步规矩,还带她们到都巷去观摩。三年之后学成,乃使相国范蠡将她送到吴国。吴国夫差见她如此美丽,大喜,连朝称赞越王对他的忠诚,并立即答应了勾践的乞和请求。从此,西施成了吴王最为宠爱的妃子。越王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西施复归范蠡,跟随他乘扁舟,游五湖,成为富家妇。一说吴亡之后,西施被沉于江而死。 ☚ 骊姬 秦昭王宣太后 ☛ 西施 西施古代美女,春秋时代著名的宫廷舞人。春秋末年,吴越争霸,越国战败投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准备复仇。他用大夫范蠡之 “美人计”,选越国苎罗西村美女西施进宫,并在会稽城东的土城派人传授她歌舞技艺。经过三年的严格训练,西施成为技艺超群的绝世美人。勾践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昏庸好色的夫差被西施的美色与歌舞搞得神魂颠倒,不听大臣伍子胥的劝阻,纳西施为妃,而且倍加宠幸。从此,夫差终日沉溺酒色,不理朝政。他特意为西施建“馆娃宫”、“响屐廊”,让西施穿上木屐跳舞。吴王宫中歌舞升平,国势却日渐衰微。越王勾践趁机兴兵,一举灭了吴国。西施也因才貌和功绩名扬天下。功成后的范蠡深知 “飞鸟尽,良弓藏” 的道理,于是带上西施隐退于江湖。一代名媛从此杳无踪迹。 ☚ 五、中国历代舞蹈家 提谟与旋娟 ☛ 西施文学故事人物,又作“先施”。传说为春秋时越国农家美女。越王勾践将她献给吴王夫差以为美人计。吴亡后,偕越大夫范蠡隐于五湖。见《吴越春秋》、《越绝书》。明梁辰鱼作传奇《浣纱记》更敷衍之。 西施又作“先施”。春秋末越国美女。苎罗(今浙江诸暨南)人。被勾践献给吴王夫差,得其宠信。据传吴亡后,同范蠡一道遁迹五湖。 西施xi shi❶name of a famous beauty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西施xi shiname of a famous beauty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beauty 西施❶Xishi,name of a famous ancient beauty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西施又称西子。春秋时越国有名佳丽。浙江诸暨苧罗村人。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4),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屈辱求和,并入吴为质。勾践为了博得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与范蠡施以美人计。与郑旦两人被选,献于吴王。吴王得美女后说:“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证也”。并于姑苏台上筑春宵宫,与其日夜作乐,致朝政日渐衰败。越国灭吴后,一说“西施复归范蠡,从游五湖(今太湖);一说“沉西施于江,以报鸱夷(指范蠡)”。 西施也称西子。春秋末吴王夫差宠妃。越国苧罗(今浙江诸暨南)人。姓施。初由范蠡献给越王勾践,后勾践败于夫差,范蠡以美人计将她献给夫差。吴亡, 她又归范蠡(一说吴亡后,她投江而死)。明梁辰鱼曾编有传奇《浣纱记》记其事。 西施又名西子。春秋末越国人,苧萝山(苧音zhu; 浙江诸暨县南)樵夫之女。勾践败降于吴王夫差,卧薪尝胆图谋报仇。用文种的“九术”,其四:为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乃选美女西施、郑旦献于吴王。夫差最为宠幸。成为越灭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其绝美,后世以为美女的代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