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区级民族自治地方,成立于1953年1月24日。位于云南省南部边疆,辖景洪、勐海、勐腊三县。州政府驻景洪县,面积19700平方公里。人口798100人。居民有傣、汉、哈尼、布朗、瑶、基诺族。澜沧江斜贯,多河谷平坝。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历来无四季之分,只有干湿季之别,高湿多雨。由于州内年温差小,各种植物终年常春,故历来有“植物的王国”之称。各种野生动物繁多,药物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矿产有岩盐、铁、铜、锰、钴等。茶叶制作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橡胶事业飞速发展,是我国第二个橡胶基地。三十多年来,工业从无到有,初步建立了自已的工业底子。农产有水稻及甘蔗、茶叶、香蕉、椰子、紫胶、砂仁等。全州所有的区都通了公路。澜沧江开辟了航道,初步形成了以景洪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财贸工作发展很快,初步形成了县、区有商店,乡有代销点的商业网。教育、卫生和文化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3年1月24日建立自治区,1955年6月改为自治州。在云南省南部。自治州人民政府驻景洪县。唐宋时属南诏、大理国管辖,宋淳熙七年(1180)傣族首领叭真以今景洪为中心建景龙金殿国,奉“天朝皇帝为共主”,元设彻(车)里路军民总管府, 明清为车里宣慰司,民国设思普沿边行政总局,后改为普思殖边总办公署, 并先后在下属各县设流官统治。辖三个县(1984年6月)。居民有傣、汉、哈尼、布朗、瑶、基诺等族。澜沧江斜贯,多河谷平坝。农产有水稻及甘蔗、茶叶、香蕉、椰子、紫胶、砂仁等。有象、犀牛、长臂猿、孔雀、双角犀鸟等珍贵动物。矿产有铁、盐。解放前受封建领主统治,经济文化落后。解放后建立了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制盐、食品加工、制茶、榨糖、制胶等工业。文教医疗卫生事业皆有发展。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1953年1月24日成立自治区,1955年6月改为自治州。州首府驻景洪市。辖1市2县,面积1.91万km2,与老挝、缅甸接壤,边境线长966.3km,世居傣、汉、哈尼、布朗、拉祜、基诺、瑶等13个民族。人口85.36万(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63.21万,占74.06%。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据考察有陆栖脊椎动物539种,中草药500多种,水果植物约有110多种。矿产资源主要有岩盐、铁、铜、锰、钴等5种。各级各类学校639所,其中各类民族学校10所,职业中学5所,中等专业学校5所。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46.2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3.39亿元,粮食总产量347357t,农民人均纯收入1742元。地方财政收入32653万元。公路通车里程4149km,水路通航近200km。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最南端,与老挝、缅甸两国接壤,总面积19700平方公里。境内最高点为勐海县东北桦竹梁子,海拔2430米;最低点在勐腊县澜沧江与南腊河交汇处,海拔477米。河流均属澜沧江水系,主要支流有罗梭江、南腊河、小黑江、流沙河、南果河等。 ☚ 迪庆自治州 景洪市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云南省南部行政区。与老挝、泰国相邻,澜沧江穿过境内。辖景洪、勐海、勐腊3县。首府景洪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