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双版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双版纳傣语音译,直译意为“十二千田”。云南省地名。傣历932年(1570年),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辖区划分为十二个版纳,作为提供封建负担的行政单位。“十二”,傣语为“西双”,故名。每一版纳辖一至数*勐,当时十二个版纳所辖地区为:(1)景龙(景洪)、勐罕,(2)勐遮、勐鲁、勐翁,(3)勐笼,(4)勐混、勐板,(5)景真、勐海、勐阿,(6)景洛、勐满、勐昂、朗勒、勐康,以上为江西六版纳;(7)勐腊、勐伴,(8)勐岭(普腾)、勐旺,(9)勐拉(思茅、六顺)、勐往,(10)勐捧、勐润、勐漭,(11)勐乌、乌德,(12)整董、播剌(倚邦)、易武,此为江东六版纳。后区划屡有变动, 1895年勐乌、乌德-版纳被强行划归法属越南。现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 西双版纳 237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西南部,地处滇西山地南部,澜沧江斜贯境内,多河谷平坝。居民有傣、汉、哈尼等族。盛产热带作物,并有象、犀鸟、孔雀等野生动物。名胜古迹有傣族风格的版纳群塔,勐海八角亭佛塔等。每年泼水节喜庆欢乐,热闹非凡。 ☚ 路南石林 苍山与洱海 ☛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Xishuangbanna原名“勐仂”,傣族聚居区之一。在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接壤。西双版纳在北回归线以南,面积约为25 000平方公里。这里雨量充沛,四季常春,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这里素有“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之称,是我国的热带植物宝库。这里盛产稻谷及甘蔗、橡胶、油棉、橄榄、金鸡纳霜、可可、咖啡、剑麻等经济作物,还出产柚木、紫檀、铁力木等珍贵木材。林海中有高达70—80米的望天树,有附生在大树上悬空高挂形成空中花园的四薮木,有粗壮挺拔,占地面积4—5亩的千年大榕树等,构成了植物王国的奇观。在茫茫林海中还活跃着野象、犀牛、金丝猴、孔雀等多种珍奇动物,被誉为“孔雀之乡。” ☚ 西湖 三味书屋 ☛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西南,以美丽的热带风光和浓密的原始森林著称于世。生长着品种繁多的稀有野生动植物,如象、大犀鸟、野牛、孔雀、箭毒木、美登木、轻木、天然木等。四季如春,风光优美,是中国著名的游览区之一。名胜古迹有版纳群塔、勐海八角亭等。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原名“勐仂”。在云南南部,傣族主要聚居地。明隆庆四年( 1570 )傣族统治者刀应勐将辖区划为十二个提供负担单位,十二,傣语称“西双”,每一单位称作一个“版纳”,意即“千田”,始有西双版纳之称。版纳包括若干个勐,勐以下有火西,每个火西包括若干自然村,基本负担单位为由几户个体家庭组成的“火很”。直至解放前夕,领主的各项剥削就是通过这一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征派。 ☚ 湖广填四川 二、农业 ☛ 西双版纳傣语音译, “西双”意为十二,“版”即千,“纳”为田,直译“十二千田”。云南省地名。原名“勐仂”,位于云南省南部,是傣族主要聚居地。明隆庆四年(1570),傣族最大封建领主即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辖区划为12个提供封建负担的单位:(1)景龙、勐罕; (2)勐遮、景鲁、勐翁;(3)勐笼;(4)勐涽、勐板;(5)景直、勐海、勐阿;(6)景洛、勐满、勐昂、郎妄、勐康;(7)勐腊、勐半;(8)勐岭、勐旺;(9)勐拉、孟往;(10)勐捧、勐润、勐漭;(11)勐乌、乌得;(12)整董、倚邦、易武。每一单位称作一个“版纳”,故称。其地包括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境,北面包括今思茅、普洱、六顺、宁江,东面包括今江城、镇越,南面包括1895年被强行划归法属越南的勐乌和得乌两地。后划定区域时有变更,现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