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厢记诸宫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诸宫调作品。又称《西厢弹词》、《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金董解元作。取材于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但根本上改变了原作主题。张生被改写成有情有义、始终忠实于爱情的正面人物,他和莺莺一起为争取自由结合而同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最后双双团圆。还塑造红娘这个热心为崔张奔走的婢女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伟,语言活泼,长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是今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而又标志当时说唱文学水平的作品,对元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有直接影响。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刘知远诸宫调 ☛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亦作《董西厢》、《弦索西厢》。金诸宫调作品。董解元著。取材于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但改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为两人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约束而结合,强调“从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歌颂男女主人公与封建婚姻制度作斗争的精神。故事以张生游寺、闹道场,莺莺、张生月下联吟,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老夫人酬宴拒婚,张生害相思,莺莺探病,拷问红娘,郑恒争婚,长亭送别,出奔团圆等情节贯串,运用说唱艺术利于细腻描写和叙事的特点,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成功地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情节铺排巧妙,常有惊人之笔。曲词“精工巧丽,备极才情,而字字本色,言言古意,当是古今鼻祖,金人一代文献尽此矣。”(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然也明显受宋金时曲艺重视“朴刀、杆棒”一类题材的影响。其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白马将军出兵解围一节,以较多篇幅叙述孙飞虎与法聪、白马将军的战斗。现存《西厢记诸宫调》版本,有明嘉靖本《董解元西厢记》和约刊于嘉靖、隆庆间或万历初年的《古本董解元西厢记》。另有明黄嘉惠校本、屠隆校本、汤显祖评本、闵齐伋刻本以及《西厢六幻》本、暖红室刻本等。元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系在《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成。 ☚ 刘知远诸宫调 董西厢 ☛ 西厢记诸宫调 小亭送别〔1〕 后数日,生行,夫人及莺莺送于道,法聪与焉。经于蒲西十里小亭置酒。悲欢离合一尊酒,南北东西十里程。 【大石调】〔玉翼蝉〕〔2〕蟾宫客〔3〕,赴帝阙〔4〕,相送临郊野。恰俺与莺莺,鸳帏暂相守,被功名使人离缺〔5〕。好缘业〔6〕!空悒怏,频嗟叹,不忍轻离别。早是恁凄凄凉凉,受烦恼,那堪值暮秋时节!雨儿乍歇,向晚风如漂冽〔7〕,那闻得衰柳蝉鸣凄切!未知今日别后,何时重见也。衫袖上盈盈,揾泪不绝〔8〕。幽恨眉峰暗结,好难割舍。纵有千种风情,何处说?〔9〕 〔尾〕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越调】〔上平西缠令〕景萧萧,风淅淅,雨霏霏,对此景怎忍分离?仆人催促,雨停风息日平西,断肠何处唱《阳关》〔10〕?执手临歧〔11〕。 蝉声切,蛩声细〔12〕,角声韵,雁声悲,望去程依约天涯〔13〕。且休上马,苦无多泪与君垂。此际情绪,你争知?更说甚湘妃〔14〕! 〔斗鹌鹑〕嘱付情郎:“若到帝里〔15〕,帝里酒酽花秾,万般景媚。休取次共别人〔16〕,便学连理〔17〕。少饮酒,省游戏,记取奴言语,必登高第。专听着伊家〔18〕,好消好息;专等着伊家,宝冠霞帔〔19〕。妾守空闺,把门儿紧闭。不拈丝管,罢了梳洗。你咱是必把音书频寄〔20〕。” 〔雪里梅〕“莫烦恼,莫烦恼!放心地,放心地!是必是必。休恁做病做气〔21〕。”“俺也不似别的,你情性俺都识。临去也,临去也!且休去,听俺劝伊。” 〔错煞〕“我郎休怪强牵衣,问你西行几日归? 著路里小心呵〔22〕,且须在意。省可里晚眠早起〔23〕,冷茶饭莫吃,好将息。我倚着门儿专望你。” 【仙吕调】〔恋香衾〕冉冉征尘动行陌〔24〕,杯盘取次安排。 三口儿连法聪外,更无别客。 鱼水似夫妻正美满,被功名等闲离拆。 然终须相见,奈时下难捱。 君瑞啼痕污了衫袖,莺莺粉泪盈腮。 一个止不定长吁,一个顿不开眉黛。君瑞道:“闺房里保重。”莺莺道:“途路上宁耐。”两边的心绪,一样的愁怀。 〔尾〕仆人催促怕晚了天色,柳堤儿把瘦马儿连忙解。夫人好毒害〔25〕,道:“孩儿每回取个坐车儿来〔26〕。” 生辞。 夫人及聪皆曰:“好行!”夫人登车,生与莺别。 【大石调】〔蓦山溪〕离筵已散,再留恋应无计。 烦恼的是莺莺,受苦的是清河君瑞。 头西下控着马,东向驭坐车儿。〔27〕辞了法聪,别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28〕。临上马,还把征鞍倚。低语使红娘,更告一盏以为别礼〔29〕。莺莺君瑞,彼此不胜愁,厮觑者〔30〕,总无言,未饮心先醉。 〔尾〕满斟离杯,长出口儿气,比及道得个“我儿将息”〔31〕,一盏酒里,白泠泠的滴彀半盏儿泪〔32〕。 【黄钟宫】〔出队子〕最苦是离别,彼此心头难弃舍。莺莺哭得似痴呆,脸上啼痕都是血,有千种恩情何处说? 夫人道:“天晚教郎疾去〔33〕。”怎奈红娘心似铁,把莺莺扶上七香车〔34〕。 君瑞攀鞍空自攧〔35〕,道得个“冤家宁耐些〔36〕。” 〔尾〕马儿登程,坐车儿归舍;马儿往西行,坐车儿往东拽:两口儿,一步儿离得远如一步也。 【仙吕调】〔点绛唇缠令〕美满生离,据鞍兀兀离肠痛〔37〕。旧欢新宠,变作高唐梦〔38〕。回首孤城,依约青山拥。西风送,戍楼寒重,初品梅花弄。 〔瑞莲儿〕衰草萎萎一径通〔39〕,丹枫索索满林红。平生踪迹无定着,如断蓬。听塞鸿,哑哑的飞过暮云重。 〔风吹荷叶〕忆得枕鸳衾凤,今宵管半壁儿没用〔40〕。触目凄凉千万种。见滴流流的红叶,淅零零的微雨,率剌剌的西风〔41〕。 〔尾〕驴鞭半袅〔42〕,吟肩双耸。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43〕。 〔1〕诸宫调,是流行于宋、元间的一种讲唱文学样式,它先采用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曲牌联成套曲,再用不同宫调的若干套曲构成长篇,间以说白,讲唱长篇故事。《西厢记诸宫调》取材于唐传奇《莺莺传》,讲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婚烟恋爱故事,突破了传奇的思想局限,突出了反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也大大扩充了故事的内容,共用十五种宫调的一百九十三组套曲,加上说白达五万余字,构成规模宏大的讲唱文学作品。这里节选一节,据通行选本,名《小亭送别》。作者董解元,名、字、籍里、生平均无确考,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言其活动于金章宗(公元1190~1201)时,一说其名郎,隐居未仕。“解元”是对当时读书人的敬称,一说金代乡试榜首者称“解元”。 〔2〕大石调:宫调名。玉翼蝉:曲牌,每一宫调若干支曲子,曲牌即曲名。下文的“上平西缠令”、“雪里梅”等亦同。 〔3〕蟾宫客:蟾宫即月宫,相传月宫中有蟾蜍桂树,故名。古人常称科举中试为蟾宫折桂,故称应考人为蟾宫客。 〔4〕帝阙:代指皇城。 〔5〕离缺:分手。 〔6〕缘业:佛教语,意指前生注定的因缘。 〔7〕漂冽:当作“凓冽”,寒冷。 〔8〕揾泪:拭泪。 〔9〕“纵有”二句:化用柳永《雨霖铃》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柔情蜜意。 〔10〕《阳关》:即《阳关曲》,又称《渭城曲》,送别时唱的乐府曲曲名。 〔11〕临歧:面对旁出的道路,指分别。 〔12〕蛩(qiong):蟋蟀。 〔13〕依约:依稀、隐约。 〔14〕湘妃:舜之二妃为娥皇、女英,舜死后二妃悲泣,沉湘水而死,化为湘水神,称湘妃。 〔15〕帝里:皇帝居住地,指京城。 〔16〕取次:随便。 〔17〕连理:两棵树枝条连生共长,喻男女相爱不可分离。 〔18〕伊家:你,第二人称代词。 “家”为语助词。 〔19〕宝冠霞帔:即凤冠霞帔,古代命妇礼服,冠上有凤饰,丝织帔肩饰以彩霞图案。 〔20〕你咱:偏义复词,指“你”,“咱”在此处不起作用。 〔21〕恁(nen):这样。 做病做气:生病惹气。 〔22〕著路里:在路上。 〔23〕省可里:不要。 〔24〕行陌:旅途道路。 〔25〕毒害:狠心。 〔26〕每:们。 回取:去取。 〔27〕“头西下”二句:意为马夫牵马马头向西,车夫驾车车头向东,表示将分奔东西,离别在即。 〔28〕樽俎:樽是饮酒酒器,俎是切肉器具。 〔29〕更告:再请。 〔30〕厮觑:互相注视。 〔31〕比及:等到。〔32〕彀:同“够”。 〔33〕疾去:速速启程。 〔34〕七香车:女子乘坐的装饰华美的车。 〔35〕空自攧:白白跺脚顿足。 〔36〕冤家:对所爱者的昵称。些:阿。 〔37〕兀兀:形容悲痛的样子。 〔38〕高唐梦: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息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这里指梦中相会。 〔39〕一径:一直。 〔40〕管半壁儿:只半边儿。 〔41〕率剌剌(lulala):象声词,风声。 〔42〕袅:飘摇。 〔43〕向:放在。驼:同“驮”。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将短篇传奇小说《莺莺传》进行了加工、改造和扩充,完成为规模宏大的讲唱文学作品,塑造了莺莺、红娘、张生、老夫人等人物形象,内容集中于主题:赞扬追求自主婚姻,反对封建礼教对真挚爱情的摧残。《小亭送别》这一节,浓笔重彩地描绘了莺莺与张生百般依恋难舍难分的柔情和忍痛分离的愁苦。既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珍视,又写出拆散他们的原因:“鱼水似夫妻正美满,被功名等闲离拆”。他们的分别,表面上看是老夫人的逼迫,实质是封建的功名思想和门第观念。在这一场,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渲染烘托的浓重色彩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衰柳、红叶、悲雁、残蝉、冷雨、寒风……构成满目萧瑟的暮秋景色,令人触景生悲;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象声等修辞手段的熟练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俗语、口语的自然应用,使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后来的王实甫,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加工和改造,创作了元杂剧名著《西厢记》。 《西厢记诸宫调》 金代董解元著。《西厢记诸宫调》,又名《弦索西厢》或《西厢弹词》,是今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而又标志了当时说唱文学水平的作品,也是王实甫以前写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最完美作品。董作本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并且吸收了其他作家同一题材的内容和民间传说。经过作者的再创造,根本上改变了原作的主题。张生不再是一个薄倖男子而是一个有情有义的青年,崔莺莺一反柔弱女子的形象,敢于反对封建礼教和大胆地追求爱情。董作纠正了莺莺是“尤物”和称许张生始乱终弃的行径为“善补过”的封建观点,以出走和最终团圆代替了张生抛弃莺莺的悲剧结局。作品描绘了居于奴婢地位的红娘的光彩形象,表现出作者的进步思想。《西厢记诸宫调》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作品结构宏伟,故事情节曲折。作者以爱情纠葛为线索,用交叉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在相爱过程中的性格发展,同时巧妙地穿插了其他人物的活动,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夸张,或比喻,或烘托,或倒叙,故事情节曲折多致,为戏剧的分折奠定了基础。作品的不足之处,是情节不够集中,有的人物性格不完整。但这些缺陷不能掩盖它的思想光辉和艺术成就。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便是在它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西厢记诸宫调》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部杰作。 西厢记诸宫调即《董解元西厢记》。 《西厢记诸宫调》即《董解元西厢记》,亦称《董西厢》。诸宫调作品。金代董解元所作。以唐人传奇《莺莺传》为基础改编创作而成。运用了14种宫调,长、短套数191套和2支单曲,把不足3000字的原作,扩展为50000字左右的长篇作品。内容突出了莺莺、张生、红娘和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并赋予了反封建的主题思想,以莺莺和张生团圆作结。成为金代优秀的说唱文学。该书主要描述一对年轻恋人张生和崔莺莺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也叫《西厢弹词》、《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诸宫调作品。金董解元作。取材于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但人物故事有很大发展和创造,突出了莺莺和张生、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并以张生和莺莺团圆结束。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张生、红娘等的典型形象,描写生动,文词优美,为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打下了基础。作品有白有曲,所用曲调介乎宋词和元曲之间,为北曲的早期形式。原刊本未见,现存者为明刊本,是现存诸宫调的惟一完整作品。 ☚ 三国志平话 刘知远诸宫调 ☛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金代诸宫调作品,又称《董解元西厢记》、《董氏西厢》,因说唱时用弦乐器琵琶和筝伴奏,所以也称《弦萦西厢》或 《西厢掐弹词》。董解元著。“解元”是金、元时对读书人的敬称,不是他的名字。其名号、籍贯及生平事迹等均不详。明汤显祖评本 《董西厢》说他名朗,多以为他是 “金章宗时人”,明朱权 《太和正音谱》说他 “仕于金,始制北曲”,此说待考。从《董西厢》卷首《引辞》和《断送引辞》所说 “平生情性好疏狂,疏狂的情性难拘束”,“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 等几支自叙之曲推知,他是个风流倜傥、性情疏狂放浪、不为礼教所拘的人,是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熟悉唐代传奇、宋词及民间诸宫调,落魄江湖,与社会底层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 ☚ 西厢记 张生煮海 ☛ 西厢记诸宫调诸宫调作品。又名《弦索西厢》或《西厢搊弹词》,通称《董西厢》。金董解元作。取材于唐元稹《莺莺传》,但主题与情节均已不同,以崔、张出走与最终团圆代替了张生抛弃莺莺的悲剧结局,纠正了原作认为莺莺是“尤物”和称许张生始乱终弃为“善补过”的封建观点。结构宏伟,情节变化曲折,善于叙述。有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本。又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董解元西厢记》、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明嘉靖本董解元西厢记》。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 是金代诸宫调作品,又称 《董解元西厢记》,是现存诸宫调作品中仅有的一部完整作品,也是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作者董解元,籍贯生平不详。解元是当时对一般读书士子敬称,本名不传。《西厢记诸宫调》 以唐代元稹的传奇文 《莺莺传》 (又名《会真记》)为蓝本,进行了再创作。运用了14种宫调,长、短套数191套和2支单曲,把不足3000字的原作、扩展为50000字左右的长篇作品。作品以崔莺莺和张生在封建礼法的压力下毅然出走,取得自主婚姻的胜利,代替了元稹 《莺莺传》 中张生抛弃莺莺的悲剧结局,提出了 “从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 的主张,认为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揭露了包办婚姻的不得人心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而进行斗争。第一次在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中赋予了反封建的主题思想,使其社会意义高于一般的描写爱情与婚姻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在艺术上,作品的结构宏伟,情节曲折跌宕,有很多生动的细节描写,都非常感人。在语言方面,既提炼民间的活泼生动的口语,又善于吸收古典诗词的精华,加工为清新流畅,质朴生动的典词,独具一格,富有生活气息。《西厢记诸宫调》 是元人王实甫杂剧 《西厢记》 的直接蓝本,但是,两者文学体裁不同,董解元在思想、艺术上的独到之处,仍不能为王实甫的杂剧所替代。 ☚ 京本通俗小说 天雨花 ☛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诸宫调作品名。一名《索西厢》、《西厢弹词》,通称《董西厢》,金董解元作。董解元(? ~?),或云名朗,金章宗时人。他所作的《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宋金惟一完整的说唱文学作品,内容据唐传奇《莺莺传》所写崔莺莺与张生的恋爱故事,但在情节和主题上都有创新。它成功地塑造了崔张二人的形象,着力描写了他们为争取自由结合而同崔母进行的斗争,突出了红娘、法聪二人的作用,并以崔张团圆的结局代替了传奇中莺莺被弃的悲剧。作品情节波澜起伏,结构宏伟浩大,善于通过心理活动刻画人物,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语言集诗词俚曲方言于一炉,形成丰富多彩的曲词。其弱点在于情节有些疏散,人物性格尚欠完整。 ☚ 萨都刺 窦娥冤 ☛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是金代诸宫调作品,又称《董解元西厢记》,是现存诸宫调作品中仅有的一部完整作品,也是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作者董解元,籍贯生平不详。解元是当时对一般读书士子敬称,本名不传。《西厢记诸宫调》以唐代元稹的传奇文《莺莺传》 (又名《会真记》)为蓝本,进行了再创作。运用了14种宫调,长、短套数191套和2支单曲,把不足3000字的原作、扩展为50000字左右的长篇作品。作品以崔莺莺和张生在封建礼法的压力下毅然出走,取得自主婚姻的胜利,代替了元稹《莺莺传》中张生抛弃莺莺的悲剧结局,提出了“从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的主张,认为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揭露了包办婚姻的不得人心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而进行斗争。第一次在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中赋予了反封建的主题思想,使其社会意义高于一般的描写爱情与婚姻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在艺术上,作品的结构宏伟,情节曲折跌宕,有很多生动的细节描写,都非常感人。在语言方面,既提炼民间的活泼生动的口语,又善于吸收古典诗词的精华,加工为清新流畅,质朴生动的典词,独具一格,富有生活气息。《西厢记诸宫调》是元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的直接蓝本,但是,两者文学体裁不同,董解元在思想、艺术上的独到之处,仍不能为王实甫的杂剧所替代。 ☚ 京本通俗小说 天雨花 ☛ 《西厢记诸宫调》xi xiang ji zhu gong diaoMedley on the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董解元(Dong Jieyua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