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南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民族

民族

族(汉~;藏~;满~;回~;彝~;苗~;白~;侗~)
汉民族:汉(汉族;~民) 中华 华胄 黄族 华夏族
古代少数民族:夷(东~;西南~;蛮夷戎狄) 番(番族;~落;西~;诸~) 羌(西~) 髻(~髦) 蛮(蛮夷;髦蛮) 戎(西戎;阴~;鬼~) 裔 叟 僰 俅 笮 霞氐 羯 纥(回纥) 胡(胡人) 狄 貊 粤(百~) 虏(鞑虏) 鞑(鞑子) 长(~夷) 猃狁 匈奴 獯鬻 左语 鞮译 靺鞨 鞮汗 鬼族 鬼方 韦韝 吐谷浑
四方少数民族:鞮译象寄
旧时泛称某些少数民族或南方人:蛮子
旧称未开化的南方少数民族:蛮人
现代各民族:苗 蒙 藏 彝 回 傣 土 佤(佤族;佧佤) 瑶 侗 独(~族;~龙) 京(京族) 鞑靼仫佬 仡佬 锡伯
本族以外的民族:外族(~入侵) 殊族 异族 异类
种族:族 种(种类;黄~;白~;黑~)
卑贱的种族:贱种
弱小民族:瘠牛羸豚

另见:家族 国家 社会 家庭

☚ 族、性   性别 ☛

西南夷

汉代对分布在今川西、川南和云南、贵州以及甘肃南部的少数民族的总称。《史记·西南夷列传》 认为他们都处在 “巴蜀西南外”,故名。其生产、生活方式不一: 夜郎、靡莫、滇、邛都等族为农耕,定居; 嶲、昆明等族为游牧; 其余如徙、笮都、冉駹、白马等族或农或牧。均与巴、蜀有商业往来。西汉武帝至东汉灵帝时 (前140年~后189年),先后置有犍为、越巂、汶山、沈黎、汉嘉、牂柯、永昌、武都八郡及在蜀、广汉等郡置县以管辖。

西南夷

中国古代民族名,为汉时分布于甘肃、四川、云南、贵州一带民族的总称。部落众多,各族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其中夜郎、滇、邛都等为定居的农业民族盘发于顶;巂、昆明为随畜迁徙的游牧民族,编发为辫;徒、筰都、冉𩧪等兼事农业、牧业。此外还有白马、句町、漏卧、哀牢夷等。有的已进入阶级社会,有的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与氐羌、濮越等有渊源关系,和巴蜀交往十分密切。前279年,庄𫐆入滇,称王,开始与中原来往。秦也曾在这一地区修筑道路,设置官吏,前135年在夜郎设置犍为郡,前111年,在南夷设牂柯郡,此后,汉武帝以邛都为越巂郡;以榨都为沈黎郡;以冉𩧪为汶山郡;以白马为武都郡。前169年,汉出兵伐滇,在当地设置益州郡。东汉时期,在当地设立永昌郡。西南夷民族成分复杂,为今汉藏语系壮侗、藏缅语族和南亚语系孟高棉各族的先民。

西南夷

❶汉时对分布在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和南部、云南、贵州一带诸少数民族的总称。始见《史记·西南夷列传》。包括夜郎、靡莫之属的滇、邛都等定居的农业民族,巂、昆明等游牧民族;徙、筰、冉駹等或定居、或移徙的民族,以及白马、句町、漏卧、哀牢夷等。各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有的已进入阶级社会,有的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阶段。族属上与氐羌、濮越等族群有渊源关系,为今日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壮侗语族及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等民族的先民。自古以来与巴蜀交往密切。公元前279年左右楚将庄蹻(庄豪)率军进入滇池地区后, 西南夷居住地区开始与中原地区大规模往来。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正式遣使设郡县。
❷中国古地名。指两汉时西南夷的分布地区。西汉武帝时, 其地置犍为、牂柯、越巂、沈黎、汶山、武都、益州七个“初郡”。东汉时设置永昌郡。其辖境相当于今滇、黔、川三省及甘肃南部部分地区。以巴蜀为基点,分“南夷”、“西夷”两部分。

西南夷

124 西南夷

汉代对分布在今川西、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系今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壮侗语族等民族的先民。夜郎、靡莫、滇、邛主要从事农耕,巂、昆明等系游牧民族,徒、筰都、冉駹等农牧兼营。西汉武帝至东汉明帝时,遣使,设越巂、益州、汶山、永昌、武都、沈黎等八郡。

☚ 哀牢夷   俚 ☛

西南夷

汉代对巴蜀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分布范围包括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南部,贵州西南部及云南大部分地区。族属与氐羌、濮、越等族群有渊源关系。各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已进入阶级社会,有的尚处于部落联盟阶段,其中夜郎、滇、邛都,皆有邑聚,从事农耕,民皆椎发;嶲、昆明,其民编发,随畜迁徙,无常处,无君长;徙、筰都、冉駹则农牧兼营。《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百数”,互不统属。战国时,楚将※庄𫐆经夜郎入滇,威定滇池地区,始与西南诸民族相通。秦有常頞略通五尺道,始置吏。西汉初,开蜀故徼(犹北方之塞),巴蜀商贾与之交易。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汉遣唐蒙出使夜郎,说服夜郎附汉,始置吏,通道路及。以夜郎一部分地区置犍为郡。继命司马相如出使邛与筰,以其地置1都尉、10余县,属蜀郡。元狩元年(前122),复命王然于等出使西南夷,商讨通身毒(今印度),未能通。元鼎六年(前111),平南夷,置牂柯郡。夜郎入朝献贡,封夜郎王,授王印。及汉破南越,诛且兰、邛君,杀筰侯,西南夷皆争求内附,汉以邛都为越嶲郡,筰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汶山郡,白马为武都郡。元封二年(前109),汉发巴蜀兵灭滇之劳参(又作深)、靡莫,滇王举国降,以其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始元元年(前86),益州之廉头、姑缯民众举兵,杀长吏。※牂柯、谈指、同并等24邑,3万余众皆反。三年,姑缯、叶榆复起兵,杀益州太守。河平(前28一前25年)中,夜郎王※兴与鉤町王※禹、漏卧侯※俞连年争战,汉使调解,无效。牂柯太守陈立杀兴,夜郎国亡,乃止。王莽时,改汉制,贬杀鉤町王,致使西南夷纷起反抗,官军不能制。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昆明等诸族反,杀长吏。武威将军刘尚率军渡泸水入益州。二十一年(公元45年),诸部悉平。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置永昌郡。其后常用“蛮”泛称西南诸夷。其地今有彝、苗、仡佬、布依、羌、白等民族居住,多从事农耕并兼畜牧。

西南夷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𩧪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𩧪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主要在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贵州西南部及云南一带。其发展极不平衡,有的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有的则已进入阶级社会。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始在其地建立行政机构。汉武帝时曾派唐蒙为中郎将率兵进入夜郎,置犍为郡(治今四川宜宾),统辖夜郎及其附近归附汉朝的城邑。后又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置一尉,十余县,属蜀”。张骞通西域归来后,汉武帝想打开由西南地区通往身毒的道路,前后派出使者十多起,到了昆明以西。元鼎六年(前111)西汉始在西南广为设郡: 以邛都为越巂郡(治今四川西昌东南),筰都为沈黎郡(治今四川雅安南),冉𩧪为汶山郡(治今四川茂汶县北),白马为武都郡(治今甘肃成县),滇为益州郡(治今云南晋宁),并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这颗“滇王之印”已在晋宁石寨山滇族贵族墓中发现。此后,西南大部分地区都归入了西汉王朝的直接管辖。

西南夷

古代西南民族群体。汉时对分布在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和南部、云南、贵州等地各少数民族的总称。始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包括夜郎、靡莫之属的滇、邛都等定居的民族,巂、昆明等游牧民族, 徙、 笮、 冉𩧪等定居或移徙的民族, 以及白马、句町、漏卧、哀牢夷等。族属上与氐羌、濮越等族群有渊源关系,为今日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壮侗语族和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的先民。与巴蜀和中原交往密切。

西南夷

汉、魏时代对分布在今四川西部、南部、甘肃南部和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总称。居住在云南、贵州及四川南部的又称南夷,四川西部的则称西夷。是氐、羌及百越的后裔。其各族经济、文化发展有较大差异,夜郎、靡莫、滇、邛都等族定居,主要从事农耕。巂(xi 西)、昆明从事游牧;其余各族或农或牧;与巴蜀有商业来往。西汉武帝至东汉明帝时,于其地置犍为、羘柯、越巂、益州、武都、沈黎、汶山、永昌等八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