襕读音l·an(ˊ),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郎干切,平,寒韵。 ❶古代的一种上下相连的衣服。 上一条: 斕 下一条: 襴 襕襴{}五7376见「襕干」、「襕衫」   襕*襴lánD25B 古代的袍子、长衫一类的上下相连的衣服。 服装 服装衣服,服装:装(男~;女~;童~;短~;春~;新~;古~;上~) 传统戏剧服装:靠肚 靠牌子 传统戏剧服装和道具:行头 戏服 服装器用:袭玩 服装用品:衣物 有规定式样的服装:制服 操衣 中式服装:中服 中装 适于平日穿的或为平日穿而设计的衣服:便装 西式服装:西服 洋服 洋装 日式服装:和服 古时上下衣相连的服装:襕 旧时一种腰身肥大、袖子也很大的服装:宽袍大袖 宽衫大袖 古人家居时的服装:褒明 出行时的服装:行装 御寒的服装:裘帽 黑色服装:袀玄 华丽的帽子,漂亮的服装:华冠丽服 艳丽的服装:靓衣 华丽的服装:丽服 媠服 倩服 冶服 华美的服装:文衣 华美的御寒服装:裘罽 飘逸华美的服装:蝉衫麟带 奇异的服装:异服 险服 比一般人衣着式样特异的服装(多含贬义):险衣 奇装异服 身着奇装异服:鲜衣凶服 同一的服装:袀服 服装相同:袀 (衣服鞋帽等的总称:服装)
另见:衣服 穿戴 装束 ☚ 服装 各种人的服装 ☛ 襕lán❶官吏、士人袍衫膝部的横线。通常用一块与整件衣服颜色、质地相同的布料横施一道,以象征衣裳分制的古代服制。制出北周。唐代以后各朝沿用。此种样式的服装即称为“襕衫”或“襕袍”,亦省称“襕”。《隋书·礼仪志六》:“保定四年,百官始执笏,常服上马。宇文护始命袍加下襕。”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后周武帝始令袍下加襕。”《玉篇·衣部》:“襕,音阑,衫也。”《资治通鉴·唐昭宗龙纪元年》:“僖宗之世,已具襕、笏。”一说制出于晋。宋郭若虚《图画见闻记》卷一:“晋处士冯翼,衣布大袖,周缘以皂,下加襕,前系二长带,隋唐朝野服之,谓之冯翼之衣,今呼为直裰。”《金史·舆服志中》:“十五年制曰:‘袍不加襕,非古也。’遂命文资官公服皆加襕。” ❷上下衣相连的服装。《类篇》:“衣与裳连曰襕。”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身穿着绿襕,手拿着一管笔。”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乌纱小帽耀人明,白襕净,角带傲黄鞓。”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黥》:“忽有一人,白襕屠苏,倾首微笑而去。” 襕(襴)lán (古时上下相连的服装) gown with blouse and skirt together in ancient times 襕(襴)lán17画 衣部 古时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