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构造地貌zhezhou gouzao dimao
指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地貌。因褶皱的规模大小和岩层弯曲程度不一,在地貌表现上也不相同。
❶褶皱山:岩层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地表褶曲隆起成为山地。它包括简单褶皱构造所形成的背斜山、向斜山,也包括由复背斜与复向斜构成的复杂山系。地球表面高大的新生代褶皱山系多属于这一类型,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数百公里,主要分布在板块构造的边缘,是由板块碰撞,产生巨大的推复体和逆掩断层,形成强烈的褶皱山地,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❷背斜与向斜地貌:在构造活动强烈的褶皱地区,如侵蚀切割速度未能超过构造作用的速度,形成了背斜山和向斜谷的地貌形态。在长期剥蚀和侵蚀的过程中,由于背斜轴部张节理比较发育,侵蚀作用进行得较快,背斜山就可能逐渐演变成背斜谷地,而两侧的向斜谷则变成向斜山,这种现象在地貌上称为地形倒置(图1)。
❸单斜地貌:经过褶皱后,岩层呈倾斜状,凡发育在单向倾斜岩层上的地貌,称为单斜地貌。如单面山、猪背山、构造台地和方山等。凡是发育在软硬相间的缓倾的岩层地区(倾角不足40°时),顺岩层面的山坡坡度较缓而长,而另一侧山坡陡而短,这种山地称为单面山。在岩层倾斜较大的单斜构造上,两坡都较陡并近于等长的山岭,因形似猪背,称猪背山,如我国南京的钟山。若岩层顶部平坦,山坡陡峭的山体,规模较大的称构造台地,较小的称为方山(图2)。
❹穹窿构造地貌:是指地下岩浆或可塑性盐丘向上挤入盖层,使盖层拱曲成穹窿构造,在穹窿构造上所形成的地貌形态为穹窿构造地貌。未经强烈侵蚀切割的穹窿构造,仍保持原始的椭圆形或长条穹丘形态,由穹丘中央向四周形成放射状水系。如果经过长期侵蚀切割,穹窿周围可以形成各种单斜地貌,而在穹窿中心形成结晶岩山地,并发育成环形水系。

图1 地形倒置示意图

图2 构造台地 (a)、单面山 (b)和猪背脊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