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褐马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褐马鸡属鸡形目,雉属。俗称角鸡、黑雉。为中国Ⅰ级保护鸟类。仅见于中国山西北部宁武、岢岚一带及河北西北部小五台山区。全长90~100cm左右,尾长40~60cm,体重约2~3kg。体羽主要为浓褐色。尾羽共22枚,中央2对特别长大,披散似马尾状。褐马鸡栖息于海拔1165~2000m的山地林区。冬季极端低温为-23.5℃,夏季最高温度为33.3℃。冬天常20~30只成群活动,飞行缓慢,善奔走。3月中旬进入繁殖期。此期间雌雄成对活动,雄鸡叫声粗厉而洪亮,远在2km之外隐约可闻。发情期3~5月,交尾时间一般在9∶00~11∶00,17∶00~19∶00。在海拔1830~2500m高度营巢产卵。相邻巢距离180m,垂直高差53m,产卵期为4月上旬和中旬。每年产1窝,每窝产卵4~17枚。卵呈淡褐色,无斑点,平均重量58.8g,大小为59.9mm×43.8mm。孵化时巢温36.5~36.7℃,孵化期约26~27d。雏鸟早成型。 褐马鸡 040 褐马鸡又名“鹖鸡”,古称“鹖”。鸟纲,雉科。雄鸟体长约1米,雌鸟略小。体羽大部黑褐色;眼周裸出,呈红色。颏和上喉色白。耳羽亦白,并向头后延长呈角状。故又名“角鸡”、“角雉”、“耳雉”。喙淡红,足及趾珊瑚红色。腰羽及尾上复羽银白,尾羽褐色,向后转紫,稍带光泽。尾羽中央4根尤长,两侧羽支分离呈线状,酷似马尾,有“马鸡线”之称。我国古代用以赐予武将之“鹖冠”,至清代的“花翎”、“蓝翎”,皆以其尾羽或马鸡线制作而成。褐马鸡群栖高山密林,以植物之根、叶、果实及甲虫、毛虫为食。春季繁殖,雄鸟以距及喙为武器,行激烈之争偶格斗。古书《禽经》云:“鹖毅鸟也毅不知死。”这种斗死乃止的本性和鲜艳美丽的羽毛,为人们所喜爱,故亦遭捕杀。加之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数量大减,仅见于我国山西省西部吕梁山系及河北省西北部部分山区。自建立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后数量已有所增加,其分布已沿吕梁山系向南扩展至黄河一带。褐马鸡为我国特产的世界珍稀鸟类,列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角雉 孔雀 ☛ 褐马鸡 褐马鸡hemaji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脊椎动物,鸟纲,雉科。为我国特有的珍禽。善于快走。雄鸟体长约1米。体羽大部分为黑褐色,眼周裸出,呈赤红色。颏和上喉白色。耳羽也呈白色,并向后各展伸呈角状,故俗称角鸡。腰羽和尾上覆羽呈银白色。尾羽的基部银白色,末端转成黑色,并显出紫蓝色光泽,除最外侧的两对外,其他各对的外翈散离而蓬松,曲长下垂。雌鸟稍小,羽色与雄鸟相似,但脚上无距。成鸟约二三十只群栖于高山深林中,以植物的叶、芽、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取食时,常有1只在高处放哨警戒。于灌木丛间的地面凹陷处营巢。分布于我国山西北部宁武、岢岚及河北西北部山区,终年留居。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图335 褐马鸡 ☚ 黄腹角雉 环颈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