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相遗笏
唐朝裴休曾为相六年,故人称裴相。裴休曾居浏阳猿啼山读书,后人称该处为 “隐相台”。据《浏阳县志》载,唐僖宗时,有庆诸和尚居石霜寺二十年,徒众皆长坐不卧,形如朽株,人称 “枯木禅”。僖宗闻之,遣使赐紫衣,庆诸辞不受,僖宗乃命为之建禅林,敕匾曰“崇胜寺”,封庆诸法号 “普会禅师”,派裴休监造禅林。一日,普会指裴休牙笏问: “在天子手中为珪,在官人手中为笏,在老僧手中且唤作甚?”裴无以对,便将其笏留赠寺中作镇山之宝,乃建“遗笏堂”藏之。清朝康熙年间,笏失。同治七年 (1868),浏阳人刘澍寻得,购回归寺,因作《还笏记》,刻石立碑于遗笏堂,以纪其事。现该笏完好地保存在浏阳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