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纥❶南北朝时高车之一部,维吾尔族的祖先。隋作韦纥,唐作回纥或回鹘,元作畏兀儿。 ❷见“恩屈”。 袁纥古部落名。铁勒诸部落之一。北魏(386—534)时游牧于漠北鄂尔浑河流域。隋末(七世纪初)因先后被鲜卑、柔然、拓跋魏所败,有一部分北向退至色楞格河。“袁”字中古音读如“on”, 系突厥语“十”的音译, 故袁纥意为“十姓回纥”。隋时,称韦纥(即回纥)。 袁纥高车(敕勒)之一部。为高车六种之一。原居于漠北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后屡为北魏所掠,部分迁入漠南。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孝文帝征发四镇敕勒兵攻南齐。袁纥部首领树者不愿随魏军南征,遂举兵叛入柔然,后受招抚从漠北返回漠南。《隋书·铁勒传》作韦纥,唐称回纥或回鹘,学术界一般认为该部为维吾尔族先祖之一。 袁纥古代北方民族。即回纥。为北魏时对于该族族称的记载名。当时漠北敕勒诸部中有其部。为唐代回纥的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