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袁宗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袁宗道

袁宗道1560—1600

字伯修,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会元,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春坊中允,至右庶子。与其弟宏道、中道齐名,并称“公安三袁”。时当后七子笼罩文坛,独与同馆黄平倩起而力排其模拟剽窃之失。于唐好白居易,于宋好苏轼,并名其书房为“白苏斋”,用以自别于时流。为“公安派”开创者。能诗文。力求自然真率。有《白苏斋集》。

☚ 陈继儒   高攀龙 ☛
袁宗道

袁宗道1560—1600

字伯修,号石浦。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第一,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十七年辞归就学。九年后复官春坊中允,至右庶子。反对拟古文风,主张情真辞达,与弟宏道、中道志同道合,史称“公安派”。推崇白居易、苏轼,名其书斋曰“白苏”。有《白苏斋类集》二十二卷。《明史·袁宏道传》有其附传。《全明散曲》辑录其小令一首。

☚ 徐维敬   徐媛 ☛
袁宗道

袁宗道

袁宗道 (1560—1600) 字伯修,公安 (今湖北公安县) 人,与弟宏道、中道并有才名,时称 “三袁”。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深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很早就研究心性之说,尝试以禅诠儒,探求两家合一之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与二弟同访卓吾于黄州龙潭,讨教禅学方面的学问。于唐好白居易,于宋好苏轼,名其斋曰: “白苏”,世称其文为“公安体”。著有 《白苏斋类稿》24卷。

☚ 莲池坠簪题壁二首   山寺偶题 ☛
袁宗道

袁宗道1560—1600

字伯修,号石浦。公安(今属湖北)人。宏道长兄。少聪颖,十岁能诗,年二十即编有诗文集,并立志“此生以文章名世”。不乐仕进,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以父命进京会试,至黄河边而返。万历十四年,迫于父命,再次进京,考中会元,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奉使湖北,请假还乡,与弟宏道两次至麻城会李贽,受到“以禅诠儒”学说的影响。万历二十二年,再度入京复职,改任太子春坊中允,擢为右庶子。在京期间,与其弟宏道、中道、谢肇淛、黄辉、江盈科、钟起凤等组织葡萄社,诗酒唱和,相得甚欢。后卒于京。光宗泰昌元年(1620),追赠礼部右侍郎。宗道年轻时曾好李攀龙、王世贞诗文,入翰林后厌复古之学,遂与同馆之黄辉排击复古派理论,曾撰《论文》二篇,文中指出李、王“持论大谬,迷误后学”,并言:“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其论已开“性灵说”之端。清朱彝尊曾言:“自袁伯修出,服习香山、眉山之结撰,首以‘白苏’名斋,既导其源,中郎、小修继之,益扬其波,由是公安流派盛行。”(《静志居诗话》)宗道诗不如乃弟宏道、中道,以写日常生活琐事及其对隐逸、闲适生活之向往为主。诗风平稳畅达,和易清秀,如《食笋鱼》、《春日闲居》等皆可视为其代表作品。著有《白苏斋集》。袁中道为撰《石浦先生传》。《明史》卷二八八、《明史稿》卷二六九、《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皆有传。

☚ 谢肇淛   黄辉 ☛

袁宗道1560—1600

字伯修,号石浦、香光居士,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要作家。与弟宏道、中道合称“三袁”。万历十四年中状元,授庶吉士,任编修、东宫讲官,官至右庶子。著有《白苏斋类稿》二十四卷。
索引:袁宗道,伯修,石浦、香光居士;白苏斋。

袁宗道

袁宗道1560—1600Yuan Zongdao

明代文学家。字伯修,号石浦。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27岁会试第一,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万历十七年辞官归乡,钻研学术。后又入京,官右庶子,任东宫讲席。
袁宗道与其弟宏道、中道,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人称公安派。袁宗道反对贵古贱今,模拟古人,认为文章首先要有思想内容,而绝不仅仅是为了在形式、语言上模秦仿汉,应“从学生理,从理生文”(《论文下》),并且要有真情感。他的诗文创作不事模拟,率真自然,浅显通达,内容多是说理谈禅、抒写闲情逸兴。
著有《白苏斋类集》。

☚ 李贽   袁宏道 ☛

袁宗道1560—1600

明文学家。字伯修,号石浦,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状元,任编修、东宫讲学。与弟宏道、中道齐名,合称“三袁”,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说,崇尚本色,反对摹拟,称“公安派”。尤为推重白居易、苏轼,名其斋为“白苏斋”。有《白苏斋类稿》二十四卷。

袁宗道

袁宗道1560—1600

字伯修,号石浦,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有《白苏斋类集》22卷行世。
袁宗道与其弟宏道、中道志同道合,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人称公安派。三袁中,宏道成就最著,但发起者实为宗道。他在《论文》中,对复古主义进行了激烈批评,说:“古文贵达。学达即所以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泯其字句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殽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他在这里提出应学习古人辞贵达意的精神,否定七子的单纯模拟剽古,可谓一针见血之谈。他还正确说明了文章同语言、思想的依从关系,明确了文字作品必须以口头语言为基础:“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 (《论文》)他又进一步指出,古代著作都是运用当时口语写成的,故能真切表达作者心意。只是由于时代与语言变化,今天读来才艰深难懂,并非原来如此。由此看来,专求古文奇奥以学之,实不可取;而下笔平易,则应为追求的目标。
袁宗道还总结了《史记》等优秀作品的写作特点,批评王世贞等人在文学语言上是古非今的荒谬,并切中要害地指出复古派的病根“不在模拟,而在无识”。由此,可见表宗道对复古主义批判的尖锐、有力。

☚ 胡应麟   袁宏道 ☛

袁宗道

袁宗道1560—1600

字伯修,号石浦。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曾向焦闳及李贽弟子僧深有问学。万历十七年(1589)归里,九年后复入京,官右庶子,任东宫讲席。因推崇白居易、苏轼,名其斋为“白苏斋”,著有《白苏斋集》。宗道与其弟宏道、中道文学主张相同,崇尚本色,反对摹拟,人称“公安派”。他的散文优于诗歌,率真自然。如尺牍多情运笔端,亲切直率;游记作品也多清淡恬远,清新感人。论说文中有些篇章,浅显通达,警辟有味。然从社会意义认识,宗道许多散文多写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或谈理说禅,逊于宏道。

☚ 陈继儒   李日华 ☛

白苏书斋

☚ 遍游秦中   白苏书斋 ☛

袁宗道1560~1600Yuan Zongdao

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 Works: A Collection of Bai and Su Studio,etc.

袁宗道1560—1600

明文学家。字伯修。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授右庶子,进编修。与弟宏道、中道齐名。世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后七子倡导“诗必盛唐”时,他主张学习白居易、苏轼,崇尚本色,反对摹拟。才气虽不及宏道,而文学见解和诗文风格则大略相近。有《白苏斋类稿》二十四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