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表面安装技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表面安装技术

表面安装技术biaomian anzhuang jishu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把超小型无引线或引线很短的元件直接焊装在印制电路板(PCB)表面的组装技术。也称表面贴装技术、表面组装技术或面接触装配技术。英文缩写为SMT。
表面安装技术不同于传统的PCB通孔插装技术,具有使电子产品小型化、轻量化、高可靠、低成本和容易实现自动化组装生产等一系列优点,统称第四代组装技术,并被公认为电子产品的“组装革命”。
SMT由表面安装元件(SMD)、表面安装工艺和表面安装设备三部分组成。SMD按功能分为无源元件,机电元件和有源元件,以及集成电路;按外型分为扁平型和圆柱型两大类,其规格品种繁多。SMT工艺主要包括表面安装工艺类型、SMD贴装方法、再流焊和波峰焊的焊接技术以及PCB清洗与检测等。表面安装设备主要有丝网印刷机、贴装机、再流焊机、波峰焊机、清洗机及检测装置等,其中贴装机是核心,重复精度和角误差精度是贴装机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志。
日本的SMT占领先地位。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SMT开发民用产品。1977年松下公司首先采用片式元件生产微型收音机。目前SMT已在大部分民品中得到应用。日本SMD主要发展无源元件,1991年研制成功超小型1005型片式电阻和电容器,在小型化、售价低和产量大方面世界领先。1990年SMD产量为360亿只,每年都有大量出口。生产厂家众多,主要有TDK、松下和NEC公司,可提供多种型号的贴装机,出口30多个国家。
美国是发展SMT的始祖,早在20世纪60年代率先研究应用SMT,主要用于军事电子装备,但由于当时市场容量小而放慢了SMT的发展。80年代中期急起直追,使SMT得到迅猛发展。SMD主要发展有源元件,产量居世界首位,1990年产量60亿只。贴装机很先进,以贴装速度快、面积大、精度高和功能多而闻名于世。在相关技术方面,美国已形成SMT的新型产业,从事SMT产业的有250多个厂家。
SMT在西欧发展也很快,法国和荷兰具有优势,SMD的产量为世界第三位。1988年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0万种元件中,SMD占80%,较普遍的用于民用电子产品。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MT设备享有盛誉,瑞士的波峰机也很出众。
SMT在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亦取得较大进展。香港从1987年开始生产SMD,现已转向重点生产SMD-IC (IC即集成电路)。1988年香港当局提供2200万港元发展SMT,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表面安装IC封装地区。台湾于1987年研制成功贴装机,采用独特工艺生产的廉价“改型”SMD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新加坡有许多跨国公司生产小型化SMD,无源元件尺寸发展到0805型和0603型,芯片载体引线数做到200脚。
中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跟踪研究SMT,1985年在彩电国产化带动下才真正应用。SMT主要应用在电子调谐器行业,先后引进20多条生产线和50多台贴装机。初步具备SMD生产能力,生产厂有30多家,生产品种有几百种,多为片式元件。

☚ 微组装技术   质量 ☛
0000110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