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衣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衣裳

❶泛指衣服。參見“衣”。枚乘《七發》:“衣裳則雜遝曼煖,燂爍熱暑。”揚雄《羽獵賦》:“俄軒冕,雜衣裳。”
❷古制,人之服飾隨地位等級而異,故亦以衣裳喻禮儀。公孫乘《月賦》:“君有禮樂,我有衣裳。”

衣裳

衣裳

古代衣服,上身曰衣,下身曰裳。《释名》:“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后世“衣”“裳”往往连用,泛指衣服。宋周密《江城子》词:“清楚衣裳,不受尘侵。”刘辰翁《霓裳中序第一》词:“裳衣还未欲,蓦自怪,野鸳双浴。”

☚ 服饰   深衣 ☛

衣裳

古代衣与裳,分别指上衣下裳;裳,专指遮蔽下身的“裙”。《白虎通·衣裳》:“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闭也。”唐时,衣裳连用,往往泛指衣服。如唐王梵志《吾富有钱时》诗:“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杜甫《丽人行》:“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白居易《卖炭翁》诗:“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衣衫 单衣。元稹《至州乐天所寄纻丝有白轻榕制成衣服》诗云:“腰带定知今瘦小,衣衫难作远裁缝。”

衣裳

衣裳yīcháng

上衣和下衣。《齐风·东方未明》一章: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郑《笺》:“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服。”《唐风·山有枢》一章:“子有衣裳,弗曳弗娄。”毛《传》: “娄,亦曳也。”孔《疏》:“曳、娄俱著衣之事。”《曹风·蜉蝣》一章:“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犹有羽翼以自修饰。楚楚,鲜明貌。”

☚ 充耳   杨舟 ☛

衣裳

上衣。

衣裳2175专指上衣。中原官话。河南洛阳〖 〗。西南官话。贵州赫章〖〗、黎平〖〗。湖北随州。云南玉溪〖〗。徽语。安徽绩溪〖〗。你的~搭裤一点不配。吴语。浙江金华岩下〖〗。这块布约拿来做~还是做裤?浙江绍兴、杭州、嵊县太平、嵊县崇仁、余姚、永康、衢州。江苏丹阳童家桥、常州、无锡、溧阳。嫁妆。晋语。山西忻州〖〗。衣物。西南官话。贵州黎平〖 〗。

衣裳yīshɑng

衣服
 △ 买一件新~。
【注意】古代“裳”读cháng,指下身穿的像裙子一样的服装。后来跟“衣”组合,泛指服装。
★衣着(zhuó) 衣食住行
★便衣 布衣 衬衣 单衣 风衣 毛衣 内衣 绒衣 蓑衣 雨衣 量体裁衣

衣裳yīshɑng

〈名〉衣服。

衣裳yī·cháng

衣服: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去罢。(二三·525)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統稱 > 衣裳
衣裳  yīshāng

泛指各種衣服。古時上曰衣,下曰裳,通稱曰衣裳。史載衣裳始作於傳説中的黄帝之世。作爲最早的能够遮蔽身體的織物,衣裳的出现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西周以後,服裝式样增多,但上衣下裳仍是服装的基本形式。衣裳漸成爲各種衣服的總稱,沿用至今。宋·高承《事紀物原·衣裳》:“《通典》曰:‘上古衣毛,後代以麻易之,先知爲上以制衣,後知爲下以制裳。’”《易·繫辭下》:“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書·説命中》:“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

衣裳

上衣和下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泛指衣服。《孔雀东南飞》:“何不作~?莫令事不举!”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口中食。”

好君主

好君主

贤明的君主:明主 明后 明君(一代~)贤君 盛主 灵主 英辟 哲王 睿哲
圣明的君主:明王 盛君
仁明的国君:仁君
借指圣贤的君主:衣裳
英明有为的君主:雄主
名声显赫的帝王:显王
知权变的君主:谲主

☚ 国君   坏君主 ☛

中国

中国

中(中华;中州;中土;中夏) 华(华夏;华域) 夏(夏区;区夏;有夏;方夏;诸夏) 齐土 东土齐州 神州(神州大地;神州赤县)神乡 神县 赤县(赤县神州) 紫县 海县 神宇 神都 禹域 农土 斗南 丝国 黄图 龙野 畿服 畿岳 颛顼
中国和外国:中外
借指中国:衣裳
京都,中原,中国:华甸
中华的美称:神华
西域称中国:
古代印度称中国:震旦 真丹
西方称中国:支那
整个中国:函夏 全中国 普天率土
天下,全中国:九区 九州 九有 九宇九牧 九垠 九域 九隅 九围 九壤 九囿
中国全土:八州
文明先进的华夏之国:阳国

另见:国家 中国各地 ︱外国

☚ 国家   外国 ☛

衣服

衣服

衣(衣裳;衣裘;衣衫;衣袍;衣裙;衣襂;衣着;襦衣;布~;罗~) 裳(裳衣;裳服;衲裳;衽~;长~) 服(~装;礼~;军~;和~;西~) 制 裙衫 襟裾 穿著 衫袍 衫裙 裙衫 襦袴 襦襡 震越 领襘
骂称人的衣服:尸皮
衣和裙:衣裙
古谓男女同用的下裳:
衣服和被子:衣衾
衣服和被褥:衣被
衣服和佩巾:衣巾
衣服和头巾:衣巾 衣帻
衣服和装饰:衣饰 衣著 衣装
衣服等物:装 巾帓
衣带、手板等上朝衣物:钩牒
衣服和行囊:衣装
衣服和车子:衣车
衣服和日用器物:衣物
衣服和裤子:衣裤 袴襦
别的衣服:余衣
以云霞为衣:霞帔 霞衣

另见:行装 裙子 服装 穿戴 穿衣 装束 腰带 披肩 衣带

☚ 衣服   衣食 ☛

衣裳yīchánɡ

上衣下裳的合称,古时上衣曰衣,下裙曰裳。上衣下裳为我国服饰最早基本形式。后世把各种衣着都统称为衣裳。《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汉毛亨传:“上曰衣,下曰裳。”又《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题汉刘歆《西京杂记》:“国人邹长倩,以其家贫,少自资致。乃解衣裳以衣之,释所著冠履以与之。”《陈书·沈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于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屦。”《通典》卷六一:“上古穴处衣毛,未有制度。后代以麻易之,先知为上以制其衣;后知为下复制其裳,衣裳始备。”唐白居易《卖炭翁》诗:“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越人服青为然。”

衣裳

衣裳

衣服的泛称。初,衣与裳各有所指,上曰衣,下曰裳。《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也即上穿绿衣,下着黄裳。衣,指上衣,防御严寒的上体遮盖物,衣长至带下一尺遮蔽裳的上部分。《仪礼·丧服记》之“衣带下尺”,郑玄注说: “衣带下尺者要也,广尺,足以掩裳上际也。”裳,即常,《说文》释“常”为“下帬也”。帬又是裙之意,是保护下体的遮盖物。《释名》:“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下裳,为我国最早的衣裳制度基本形式,后“衣”与“裳”连用,泛指衣服。如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褐   裘 ☛

衣裳

古代对衣服的总称,著于上者称衣,著于下者称裳。《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传》:“上四衣,下四裳。”

衣裳

衣服。上为衣,下为裳。《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九歌·东君》: “青云衣兮白霓裳。”衣裳又通言为“衣”,《九辩》:“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尔雅·释水》:“以衣涉水为厉。”其“衣”皆连带“裳”言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