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行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行露

行露

《诗经·召南》篇名。此为女子拒婚的诗。全诗三章,一、三章三句,二章六句。《毛诗序》说:“贞信之教兴,强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朱熹也认为“女子能以礼自守,而不为强暴所污者,自述己志,作此诗以绝其人”。这与《鲁诗》所引召南申女以夫家轻礼违制而不肯与之成婚的故事相同。今人或认为诗中的女子已有夫家,因以对方要求缔结婚姻的理由不充分而拒绝其强行聘娶,这首诗就是女子家长对于男方以打官司作为压迫手段的答复。

☚ 甘棠   羔羊 ☛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行露》是《诗经·国风·召南》里的一首很有研究价值和鉴赏意义的民间叙事诗。
 前人对此诗注释颇多,虽有莫衷一是之弊,但是对于正确地理解原诗还是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的。《毛诗序》说:“《行露》,召伯听讼也。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兴,强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也。”《韩诗外传》则认为:“夫《行露》之人,许嫁矣,然而未往也。——见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守节贞理,守死不往。”《列女传》等依循是说。到了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就更进一步地阐发了“求为室家之礼有所不足”的观点。至此,聘礼的短缺违背了当时的习俗几乎成了定论。然而,问题实际上并未彻底解决,对于一首叙事诗来说,如果你没有把事件的原委解释得切合社会生活逻辑,又怎么能正确地诠注之并从中吸取出应有的教益来呢?对于这一意思,今人虽有一定的研究,可惜多数是依照前人旧说,或虽然提出了一些质疑但并未给出令人满意的明确的交待。换言之,女方执意不从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但她到底是因为遵从礼法而坚拒草率从事呢?还是深爱男方而单单因为财礼不足就不顾一切地闹到了“公堂”之上去了呢,后者显然不合逻辑,前者也较为明显地沾染了浓厚的封建礼法色彩。
 可能有的同志会引用“深究无益”的说法来制止这种二难推理式的调查研究,但是,若不把这件事情解释得合情合理,那么,隐含在本篇中的大胆的反抗精神与坚定的自我意识就不能被后人所接受和理解。
 是否可以这样认识呢,一个有权有势的男子,企图凭借他的地位,一文不花,随随便便地就把这个姑娘据为己有。在女方执意不从的情况下,他又勾结官吏,把这件事情闹到了法庭之上,妄图借此进一步羞辱女方,达到迫其就范的目的。但是,这个聪明的姑娘早就看穿了这条色狼的险恶用心,无论其如何骄横也决不被他的汹汹气势所慑服。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法庭上据理力争,用“财礼之不足”为主要依据对之进行了公开的有力的反击。从而使那个仗势欺人、欲行强娶之事的歹徒得到了应有的答复。
 应该说,在数千年前的奴隶社会里,这首虽至愁怨但依然斩钉截铁的民间诗歌,无疑成就了一篇惊世骇俗,不同凡响的女权宣言! 它最充沛地表达出了中国妇女不畏强暴,洁身自重的崇高情操与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的斗争艺术。
 《行露》的艺术特色是非常明显的。全篇多用兴寄手法,完满地衬托出一个纯洁的乡村姑娘愁苦的情感脉络与果绝的反抗心理。
 开篇以畏怕浓重的露水而不愿早行夜出为题,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柔弱少女对当时所处之不利局面的焦灼不安的复杂心境,造成了一种十分抑郁的艺术氛围,随后,连用两个“谁谓……”的反诘句,语气棱芒、机锋微露,大大加强了句中兴词的寄托作用“谁说雀儿没有角,为什么穿破我的屋? 谁说你没有家,为什么把我弄到法庭上来? ……”声声怨愤,句句血痕,紧接着再用两个相同的反诘句,如此就使读者不得不在无形中得到一种逐步升级的、引而不发的、强烈的反抗精神的穿透感。篇末由兴寄转为直接自述。语调就从低沉、缓涩一变而为愤怒、高昂“虽然你招致我入狱,也绝不顺从于你!”行文至此,一个弱女子奋起反抗恶势力的高大形象如闻声见人,跃然纸上。尽管本诗并未交待这一事件的结局,但是却使读者不由得不沉浸在一种胜利者的感觉之中。因为,这个弱女子斗争了,勇敢而坚决地斗争了。从这层意思上讲,她首先已经战胜了那种趋炎附势,奴颜卑膝的阿Q式心理状态。站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自尊自重的人,同那些沦于被污辱与被损害地位却不敢怒也不敢言的恪守“妇道”的女性相比,难道还不应该感到一种对于“女性解放”的由衷的愉悦吗?
 清人方玉润在其所著《诗经原始》中谈到,有人以为《行露》的主人公不见得,也没必要是一个女子。而诗中的故事很可能是一个大户人家硬行嫁女于贫寒之士而被拒绝的事。因此他认为:“以守正属君子,不属贞女,其言尚为有见。”作为一种见解,该说未尝没有参考价值,但是通观全篇,从语气、语调、用词及心理状态上看,如说主人公是一个男人似乎很难讲得通。比如说一个男人难道会去害怕露水对于衣衫的沾濡吗? 即便是从“诗人假其事而为之词”的角度出发,其所依托的“此”与其所表达的“彼”这两者之间也不能不说是风格迥异吧?
 《行露》在语言上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在极为短小的篇章里造成了极为动人的形象与意境。其感物伤情,借此兴彼的艺术手法运用得天衣无缝,混然一体。充分体现出本篇主人公当时当地、维妙维肖的细微心理变化过程,大大提高了本篇的生动性与鲜明性,读来曲折委婉,催人泪下。虽然在篇末语涉愤激之词,但丝毫不给人的突兀之感,反而让人觉得是顺理成章的必然转折。全篇在语言形式上杂用四言、五言两种句式,吟来毫不拗口,并且给人以错落有致,自然而然的感觉,具有着一种天然的韵律节奏。篇中重复使用“谁谓”及“何以”等语,在复叠的语句中增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与内在的音乐性,起到了深化和加强本篇主人公原有形象的有力作用。《行露》虽然是以叙事诗的体裁区别于《国风》中众多的抒情诗篇,但是,在叙述其事的字里行间,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本篇主人公深切凄婉的悲哀之感与毅然决然的反抗之情,感受到一个乡村姑娘既纯朴又刚烈的感情色彩与相应的性格特征。
 本诗完全从第一人称入笔,谈的都是自我感觉。但是却使读者无时不在地感觉到那个歹徒及其与之相勾结的上层官吏的阴影。这种观照手法的天然运用,既有助于一个纯洁少女的娓娓自述,又使恶势力的影响随处可见却始终处在一种陪衬的附属的地位之上,使主宾分明,经纬不乱,虚实相间,有明有暗。所以既便是信口读去仍觉妙语联珠,神韵天成。使人吟此诗如饮山间清泉,绝无半点异味掺杂其间。
 《行露》之属的《国风》古调,之所以能够百世流芳而至今让人掩卷感慨,受益颇丰,其成功之处大概也就在这里吧。

《诗经》篇文之《行露》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
 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11)


 

 【注释】①厌浥 (yì):潮湿。行:道路。②岂:副词。难道。夙(sù):早。③谓:通“畏”。害怕。④角:鸟嘴。⑤何以:即“以何”的倒文,意为“凭什么”。⑥女:人称代词,相当于“你”。家:指妻室。⑦速:招致。狱:诉讼,打官司。⑧不足:指成婚的理由不充足。⑨墉(yōng):墙。⑩讼:义同“狱”。(11)亦:也。“不女从”即“不从女”的倒文,意为“不顺从你”。
 【鉴赏】这是女子为争取婚姻自主而唱出的抗争之歌。
 一位男子已有妻室,但又想强娶一位未婚女子,并要挟说如不顺从就要让她吃官司。这种蛮横的举动,理所当然地遭到女方的拒绝。
 全诗三章。一章全为兴体,二、三章首二句也为兴体。一章说:谁不想早点赶路程,但怕道上露淋淋。诗以此兴比女子谁不想早点成亲,但怕所嫁不是意中人。二章说:谁说鸟雀没有嘴?它凭什么穿透我的屋?诗以此兴比谁说你没有娶妻室?你凭什么让我吃官司? 即使让我吃官司,要想成婚理不足。三章说:谁说老鼠没有牙?它凭什么穿透我的墙?诗以此兴比谁说你没有娶妻室?你凭什么让我吃官司? 即使让我吃官司,我也决不屈从你。不难看出,这是一位性格刚毅的女子。她面对威胁,毫不畏惧,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实在难能可贵。
 此诗的语言技巧值得称道。开头以“厌浥行露”起兴,接着以雀、鼠为喻,最后以赋体抒情。全诗明朗而不浅露,婉转而不质直,确是一首声情并茂的优秀民歌。
 《诗序》说:“召伯听讼也。”但从诗中看不出召伯如何听讼,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列女传·召南申女传》说:“夫家轻礼违制,不可以行,遂不可往。”女不可往,不是因为夫家礼仪不备,而是因为男方已有妻室,故这种说法与诗意不符。闻一多《风诗类抄》说:“男以为女无夫家,遂往求之,而陷于法。”此说显与“谁谓女(你)无家”一句相违背,也不足信。
 


诗词《行露》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注释】 ①厌浥(yi邑):湿貌。行露:道路上的露水。夙夜:早夜,指天色未明时。谓: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疑‘畏’之假借。‘谓行多露’,正言畏行道之多露耳。” ②角:鸟嘴。③女:汝,你。无家:没有家室,没有娶妻。速我狱:使我吃官司。速,招致。④室家不足:谓要求同我结婚成家的理由不充足。⑤墉(yong拥):墙。⑥讼:诉讼。⑦女从:即从汝,嫁你。
 
 【译文】 道上的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想起早赶路?就怕露水湿透了衣服。谁说麻雀没有嘴巴,却怎么啄穿了我的屋?谁说你还没有成家,却为何想把我投进监狱?即使真把我投进了监狱,你逼婚的理由也不充足!
 谁说老鼠没有长牙,却怎么打通了我的墙?谁说你还没有成家,却为何想把我逼上公堂?即使真把我逼上了公堂,我也决不嫁给你这黑心狼!
 
 【集评】 清·姚际恒:“(一章)此比也。三句取喻违礼而行,必有污辱之意。《集传》以为赋,若然,女子何事早夜独行,名为贞守,迹类淫奔,不可通矣。或谓早夜往诉,并非。”“‘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奇想,奇语。”(《诗经通论》卷二)
 清·方玉润:“借行露比起,已将避嫌远祸意写足。以下乘势翻入,毫不碍手。”(《诗经原始》卷二)
 清·顾镇:“夙夜之露自多,我身之行自洁,是亦以首章兴下二章之法。”(《虞东学诗》卷一)
 清·刘沅:“首章写己守礼避患,见几于先,文情跌宕,意多慨叹。下二章比非礼者于雀鼠,而慨其狡诈,无益于事,亦无损于我,贞烈而洁,则从容非有德者不能也。”(《诗经恒解》卷一)
 
 【总案】 一个有妇之夫蛮横地要强娶一个女子为妾,女子坚决不从,严词拒绝。诗以行露比起,表示自己谨言慎行,安分守己,并不想惹是生非;接着以雀、鼠穿屋破墙为喻,暗示男方曾经凌辱过自己,点明男方早已不是善良之辈;最后以斩钉截铁的语言,对男方的无理行径作义正辞严的斥责,同时表明自己决不苟合顺从的决心。诗以语气强烈的反问句贯穿始终,把强暴者置于被审判的地位,展示了女子咄咄逼人、声色俱厉、金刚怒目的神韵英姿和反抗强暴、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极富感染力、说服力和战斗力。女子如此刚烈不屈的性格,代表了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千年来一直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古代名诗《行露》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行露

 题解
 这首诗见于《召南》,是一首斥责男子强逼婚娶的诗。在《诗经》里反映婚姻爱情问题的诗作中,独树一致,新颖别致。
 
原文
 厌浥行露,
 岂不夙夜?
 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
 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
 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
 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
 亦不女从!
 注释
 ①浥:湿淋淋的。 ②女:通“汝”,你。 ③墉:墙。
 赏读
 前人对这首诗的解释,略有分歧。比较起来,余冠英先生的说法最为可取:“一个强横的男子硬要娶一个已有夫家的女子,并且以打官司作为压迫女方的手段。女子的家长并不屈服,这诗就是他给对方的答复。诗的大意说:你像麻雀和耗子似的害了我,教我吃官司,但是谁不知道我的女儿已经许了人家?你要娶,你可没有充足的法律根据。我拼着坐牢也不依从你”。
 这首诗展示了逼婚和拒婚的尖锐矛盾冲突。拒婚者作为诗歌的主人公发出一连串的质问,以不可凌侮的气势,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对对方的无耻要求和无耻行为,进行愤怒的申诉。诗歌使用的比喻恰当、贴切,既表现了主人公的无所畏惧,也表现出对逼婚者的嘲讽厌恶。在结构上,这首诗先写自己有理不怕告状,然后翻转开去再写即使输了官司也绝不相从。全诗起伏跌宕而又一气贯之。
 


《诗经》之《行露》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行露

 〔原文〕
 厌浥行露。(鲁韩厌作湆。)
 岂不夙夜?
 谓行多露。
 (露、露,鱼部。)
 谁谓雀无角?
 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韩女作尔。)
 何以速我狱?4
 虽速我狱,
 室家不足!
 (角、屋、狱、足,侯部。)
 谁谓鼠无牙?
 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
 亦不女从!
 (牙、家,鱼部。墉、讼、从,东部。)
 〔译文〕
 道上露水湿漉漉,难道因为这个不想早起走路,只是害怕道上多露。
 谁说雀没有嘴?凭什么能穿破我的屋?谁说你没成家?凭什么害我打官司?虽然害我打官司,成为夫妇有问题。
 谁说老鼠没有牙?凭什么打穿我的墙?谁说你没成家?凭什么害我打官司?虽然害我打官司,绝不会顺从嫁给你。
 〔评介〕
 《行露》三章,一章章三句,二章章六句。这是一位女子反抗逼嫁的诗。但旧解说法不一。如《毛诗序》曰:“《行露》,召伯听讼也。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兴,强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也。”又《韩诗外传》则认为“夫《行露》之人,许嫁矣,然而未往也。见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守节贞理,守死不往。”清姚际恒也说:“此当是女既许嫁,而见其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因不肯往,以见此女之贤。”又据刘向《列女传·贞顺篇》所载:“《召南》申女者,申人之女也。既许嫁于鄷,夫家礼不备而欲迎之。”这又指明此诗为申女所作。宋人王柏云:“《行露》首章与二章意全不贯,句法体格亦异,每窃疑之。后见刘向传列女,谓‘召南申人之女许嫁于鄷,夫家礼不备而欲娶之,女子不可,讼之遂作二章’,而无前一章也。”众说录此,以供参考。
 全诗三章。一章描写女子不敢在夜里行走,喻女子怕被坏人所污辱。二、三章写女子严厉地拒绝男子的威胁恫吓。表现女子意志坚强,有反抗精神。
 全诗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比兴手法,一章以 “厌浥行露”、“谓(畏)行多露”,喻女子夜里怕被坏人所害。二章以“雀穿我屋”、三章以“鼠穿我墉”分别兴起下句的“速我狱”、“速我讼”。以雀、鼠喻坏人。整个意思是指坏人强娶未遂,便仗势欺人。另外这篇诗中的“谁谓雀无角?”、“谁谓鼠无牙?”二句,谓“盖明知事之不然,而反词质诘,以证其然,此正诗人妙用” (钱钟书语)。《汉乐府·铙歌·上邪》: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亦师承其法,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行露》在语言上优美、形象。第一句用厌、浥联用,形容“露”湿淋淋的,滴滴欲坠的样子,真是生动、形象极了。全篇在语言形式上杂用四言、五言两种句式,第一章只三句,每句四言,音节短促;第二、三章不但句数增加,又各增五言四句,音节多,拍子急,这种句式突出了篇中主人公的反抗精神,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古代民歌《行露》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这首诗写一个强暴的男子硬要聘娶一个有夫之家的女子,女子坚决不从,他便告到官府,要强行娶她,女子严辞拒绝,终不屈服。
 诗分三章,首章三句,二、三两章各六句,以述其事,以表其意。
 首章写女子不敢早夜外出,担心遭蛮横的人玷污。大意是说:大道上的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想早起赶路?只怕露水打湿了衣服。这里以露水比喻蛮横无理的强暴。以露水打湿衣服,比喻强暴侵凌之患。从女子的担心里,看出她是一个以礼自守的坚贞的女子。
 二章写蛮横的男子向官府告状打官司要霸娶女子,女子依旧不从。这章大意是说:谁说麻雀没有角,为什么把我的屋子穿破?谁说你没有妻子,为什么逼我到官府打官司?即使逼我打官司,我还是不嫁给你。这里以雀比喻强暴的男子蛮横无礼。他作为有妇之夫,为了霸娶这位女子,他依仗权势,勾结官府,以达到霸娶的目的,而女子却不畏权势,坚决不从。
 三章与二章的内容基本相同。这章大意是说:谁说老鼠没有牙,为什么能穿透我的墙?谁说你没有妻子,为什么逼我打官司?即使逼我打官司,我也不嫁给你。这里又以鼠比喻强暴的男子,斥责其蛮横无理。
 全诗透过女子诉说一个有权有势,有妇之夫的男子想霸占她为妻,在她执意不从的情况下,男子竟依仗权势,勾结官府,把事情弄到法庭上,妄图达到迫其就范,据为己有的目的,而女子的面对强暴,无所畏惧,针锋相对,理直气壮地与之斗争,坚决不从,使强暴无可如之何,从而揭露并鞭挞了流氓恶棍的肮脏灵魂和卑劣行径,称颂了女子敢于反抗斗争的精神和洁身自重的高尚情操。
 诗中刻画女子形象,逐渐深入,开篇以害怕露水沾湿衣服而不敢早行,比喻畏惧强暴的侵凌,既写出了险恶环境,也写出了弱女子的胆小怕事。继而写事到临头,不容躲避,以“谁谓”几个反诘句,对强暴的蛮横无礼,恶人先告状的强盗行为进行了理直气壮的血泪控诉,并表现出决不相从的坚决态度和坚贞情操。把一个先是胆怯软弱,而后怨恨愤怒,而后坚强刚烈,而后愤起反抗恶势力的妇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尽管诗中不曾交待事件的结局,但强暴的痴心妄想化为泡影,女子的斗争终获胜利,可想而知。
 全诗多用比兴手法以叙事抒情,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行露》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行露》

 厌浥行露,道上露水湿漉漉,


岂不夙夜? 难道不愿赶夜路?


谓行多露! 实怕道上沾满露!



谁谓雀无角,谁说麻雀没有嘴,


何以穿我屋? 凭啥啄穿我的堂?


谁谓女无家,谁说你家没婆娘,


何以速我狱? 凭啥逼我坐牢房?


虽速我狱,即使真的坐牢房,


室家不足! 逼婚理由太荒唐!



谁谓鼠无牙,谁说老鼠没有牙,


何以穿我墉? 凭啥打洞穿我墙?


谁谓女无家,谁说你家没婆娘,


何以速我讼? 凭啥逼我上公堂?


虽速我讼,即使真的上公堂,


亦不女从! 也不嫁你黑心狼!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厌浥:湿。厌,湆(qi)之假借字。行(hang):道路。②夙夜:早夜,指夜色将尽、东方未明之时。此处含有早起赶路之意。③谓:畏之假借字,与后两章“谁谓”之“谓”不同。清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疑畏之假借。凡诗上言‘岂不’、‘岂敢’者,下句多言‘畏’。《大车》诗:‘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出车》诗:‘岂不怀归? 畏此谴怒。岂不怀归?畏此反覆。’……僖二十年《左传》引此诗,杜注:‘言岂不欲早暮而行,惧多露之濡己。’以惧释‘谓’,似亦训谓为‘畏’。” 角:嘴。④女:通“汝”。无家:没有成家。家,作动词用。⑤速:招致。⑥室家不足:那人要求婚配的理由不足。室家,指夫妇。古代男子有妻谓有室,女子有夫谓有家。⑦墉:墙。⑧讼:诉讼,打官司。



[赏析] 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看中了一位姑娘,竟生起聘娶之意,并横蛮无理地以打官司来要挟她。但这位姑娘不为所屈,写了这首诗给予严辞拒绝。


诗人对那个卑劣的男子是极其憎恶的,不过这种感情没有在诗中作赤裸裸的直接陈述,因为“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为了取得感发人心的力量,诗人每章均以含有譬喻和象征的兴句发端,借助客观事物的形象,揭露那人的丑恶嘴脸,使自己情感的抒发和形象的描绘结合起来,显得鲜明生动、意蕴丰厚。


首章,诗人说自己很想起早赶路,但望着道上湿漉漉的露水,又恐怕衣服被打湿。这种起兴,象征着诗人将面临着险恶的前景,同时也是总兴下文:我哪里是不愿早成婚配。但那人品性恶劣、已有家室,岂能做我的终身伴侣?!


二、三两章,兴句复沓,言麻雀、老鼠虽有尖牙利齿,但它们凭什么啄穿我的房,打通我的墙?诗人以此引出对那个男子的斥责:你本有妻室,却对我生起邪念,以吃官司、坐牢房来威胁恐吓,世上哪有如此逼婚的道理? 余冠英先生说:“第二章的一、二两句和三、四两句的关系虽不是很贴切的比喻却是很自然的联想,因为有角和有家同是有,穿我屋和速我狱同是侵害。第三章一、二两句和三、四两句的关系同此。”(《诗经选》)诗人把兴句中麻雀、老鼠的形象和下文那个男子的形象的类似之处揭示出来,以前者譬喻后者,突出了那人的强暴、邪恶、专好破坏别人安宁的特性,使读者很自然地生出憎恶之心,容易和诗人的情感发生共鸣,这就比直接陈述有着更好的艺术效果。


此诗不长,只有三章十五句。在这短小的篇幅中,诗人精心安排了反问、质问、排比、感叹等句式,并将五言句和四言句相交错,多变的句式和复沓的章法相配合,造成了跌宕起伏、层层递进的气势和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表明了自己怒不可遏的心情和不畏强暴、坚决抗婚的态度,无形中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扩大了诗歌的容量。这 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
行露

行露

〔原文〕
厌浥行露。(鲁韩厌作湆。)
岂不夙夜?
谓行多露。
(露、露,鱼部。)
谁谓雀无角?
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韩女作尔。)
何以速我狱?4
虽速我狱,
室家不足!
(角、屋、狱、足,侯部。)
谁谓鼠无牙?
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
亦不女从!
(牙、家,鱼部。墉、讼、从,东部。)
〔译文〕
道上露水湿漉漉,难道因为这个不想早起走路,只是害怕道上多露。
谁说雀没有嘴?凭什么能穿破我的屋?谁说你没成家?凭什么害我打官司?虽然害我打官司,成为夫妇有问题。
谁说老鼠没有牙?凭什么打穿我的墙?谁说你没成家?凭什么害我打官司?虽然害我打官司,绝不会顺从嫁给你。
〔评介〕
《行露》三章,一章章三句,二章章六句。这是一位女子反抗逼嫁的诗。但旧解说法不一。如《毛诗序》曰:“《行露》,召伯听讼也。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兴,强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也。”又《韩诗外传》则认为“夫《行露》之人,许嫁矣,然而未往也。见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守节贞理,守死不往。”清姚际恒也说:“此当是女既许嫁,而见其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因不肯往,以见此女之贤。”又据刘向《列女传·贞顺篇》所载:“《召南》申女者,申人之女也。既许嫁于鄷,夫家礼不备而欲迎之。”这又指明此诗为申女所作。宋人王柏云:“《行露》首章与二章意全不贯,句法体格亦异,每窃疑之。后见刘向传列女,谓‘召南申人之女许嫁于鄷,夫家礼不备而欲娶之,女子不可,讼之遂作二章’,而无前一章也。”众说录此,以供参考。
全诗三章。一章描写女子不敢在夜里行走,喻女子怕被坏人所污辱。二、三章写女子严厉地拒绝男子的威胁恫吓。表现女子意志坚强,有反抗精神。
全诗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比兴手法,一章以 “厌浥行露”、“谓(畏)行多露”,喻女子夜里怕被坏人所害。二章以“雀穿我屋”、三章以“鼠穿我墉”分别兴起下句的“速我狱”、“速我讼”。以雀、鼠喻坏人。整个意思是指坏人强娶未遂,便仗势欺人。另外这篇诗中的“谁谓雀无角?”、“谁谓鼠无牙?”二句,谓“盖明知事之不然,而反词质诘,以证其然,此正诗人妙用” (钱钟书语)。《汉乐府·铙歌·上邪》: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亦师承其法,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行露》在语言上优美、形象。第一句用厌、浥联用,形容“露”湿淋淋的,滴滴欲坠的样子,真是生动、形象极了。全篇在语言形式上杂用四言、五言两种句式,第一章只三句,每句四言,音节短促;第二、三章不但句数增加,又各增五言四句,音节多,拍子急,这种句式突出了篇中主人公的反抗精神,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 甘棠   羔羊 ☛

行露

行露

道旁的露水。行,háng。《召南·行露》一章:“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浥,yì。厌浥,潮湿。毛《传》:“厌浥,湿意也。行,道也。岂不,言有是也。”郑《笺》:“夙,早也。厌浥然湿,道中始有露,谓二月中,嫁取时也。言我岂不知当早夜成昏礼与?谓道中之露太多,故不行耳。”

☚ 行潦   后 ☛

行露

借指女子不能贞洁自守。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惟文君之于长卿,绿珠之事季伦,可谓才色俱侔,天作之合矣; 而一以琴心点玉于初年,一以行露碎璧于末路,令千古之下,扼腕陨涕,欲问天而无以也。”
○ 鼠牙雀角

行露háng lù

道上的露水。《诗·召南·行露》:“厌浥~~,岂不夙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0/6 21: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