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波说travelling wave theory由美国生理学家贝克西(G.Von.Bekesy)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听觉理论。主张声波传到人耳,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端向顶端移动。基底膜上各部位的振幅并不相同。频率越高,最大振幅部位越接近蜗底;频率越低,最大振幅越接近蜗顶。最大振幅所在的位置决定了音高。贝克西曾在一系列实验中观察到与上述假设相似的现象。因行波说和共鸣说都是以声波在基底膜不同部位引起振动为音频编码的,故二者又称地点说。其区别在于共鸣说强调基底膜不同部位的纤维长度作为编码依据,而行波说则以基底膜不同部位被激活的地点作为编码依据。故行波说包括对共鸣说的检验、修正和完善。但用损毁法实验,部分地切断动物不同部位的听神经,并没有发现听觉丧失。它还无法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500Hz以下的声音在基底膜的各个部位都引起了相同的反应。 行波说 行波说traveling-wave theory即“听觉行波说”。 ☚ 听觉行波说 听觉频率说 ☛ 00002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