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计划编制原则
在编制行政计划时,应注意以下五条原则:
1.统一原则
这一原则首先表现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对计划制定的意义上。民主集中制原则是计划科学性的组织保证。坚持这一原则,即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编制一个好的行政计划,要尊重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吸引群众参与计划的制定,发动群众献策献计,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这样定出来的计划,才具有牢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使计划行得通,增强下级和群众对实施计划的责任感,从而更好地鼓舞群众自觉地为完成计划而奋斗。另外,还要有一个精明的、有经验的行政领导者坚持和把握计划的大方向和大轮廓。由于相对于一般群众而言,行政领导者对行政决策目标的理解应该更深入,对上级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规划(即领导工作意图)有更好的理解。所以,本单位的行政领导者要对工作计划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把握和控制。
其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也要集中统一。一是计划与目标和决策必须统一。行政计划包含有已经确定了的目标和做出了的决策,行政领导者不是仅仅为了安排行政工作而编制计划,而是为了实现目标和决策而制定计划。因此,只有以目标和决策为依据而统一的计划才是有意义的。二是计划体系中的每一种计划在时间上,空间上必须相互衔接,口径统一,短期计划和局部计划不能与长期计划和整体计划发生矛盾。三是计划的实施需要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这样,才能保证计划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
2.统筹兼顾的原则
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整体的优化实现决策目标,而整体优化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在于计划对象的内部与外部关系的协调,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因此,在制定计划时,每一个企业生产单位,一定要全面考虑到计划对象的各个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必须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树立局部服从整体,下级服从上级的观念,一定要实行先中央,后地方,先重点,后一般,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国家各级计划的顺利实现。
3.量力而行的原则
编制各项计划,都必须量力而行,符合客观实际,积极可靠。所谓量力而行,也就是根据现在力量的可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干力所不及的事,不搞一刀切,也不能一哄而上,脱离实际,急于求成。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编制计划必须树立长期建设的战略思想,因地因时制宜,按轻重缓急排队,循序而进,稳步发展。
4.突出重点的原则
在编制计划时,既要全面考虑到相关方面,认清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又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环节,对于影响全局的问题,一定要全力加以解决,而不要等量齐观,平均安排。确定重点必须慎重,要深入地调查和科学地论证。重点抓准了,可以事半功倍,重点抓错了,往往带来不良的后果。
5.留有余地的原则
计划要留有余地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计划指标不能定得太高,要给执行者留有超额完成计划的可能,这有利于激发计划执行者的工作热情,有利于实现所确定的目标和方案;二是计划中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安排上不能满打满算,要留有一定的后备力量,在遇到意外的事件时,能具有修正行动的能力。由于社会需要和环境条件是复杂多变的,在制定计划时,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有情况的变化,只要留有余地,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就能及时调整和变更计划,以保证实现计划的主动性。目前,在国外提倡计划的弹性原则,也就是使计划具有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