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行军司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行军司马 行军司马官名。三国魏咸熙元年,司马昭始置行军司马。唐开元中各节度使皆置行军司马,掌军权,权任甚重。此为杂有后起官名。 ☚ 颍阴 行军教授 ☛ 行军司马官名。自汉以来,将军开府者多设司马为其副贰,总理所部事务,或称军司马、军司。唐代凡将帅出征及节度使之下仍置行军司马。《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蒐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备、军籍、赐予皆专焉。”唐后期因军事繁兴,行军司马多以手握军事实权者充之。节度使离职或死亡,多以行军司马为留后,故人称其为储帅。唐代行军司马为军中要职,几等于副帅。宋代则无职掌,常以安置贬谪官员。 行军司马 行军司马军官名。节度使属官。《辽史·百官志四》:“节度使职名总目: 某州某军节度使、某州某军节度副使、同知节度使事、行军司马、军事判官、掌书记、衙官。” ☚ 行军都监 行宫判官 ☛ 行军司马古代武官名。三国时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挟元帝曹奂至长安,其时诸王公皆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乃以山涛为行军司马,镇守于邺,始有此官号。唐置行军司马为出征将帅和节度使的属官,职掌军政。如宰相裴度奉命征讨吴元济时,以韩愈为行军司马。宋代欧阳修等《新唐书·百官志》:“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搜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糒、军籍、赐予皆专焉。”唐后期,战争频繁,此职往往由有实际军权之人充任。 行军司马官名。三国魏咸熙元年(264)始置。司马昭以山涛为此官镇邺(今河北临漳县)。唐开元中各节度使府皆置此官,掌军政,权任甚重。宋代党项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府设此官。雍熙二年(985)李继迁占银州,预署官职时仍之。李德明在位时,设行军左、右司马,掌军事重任。 行军司马xíng jūn sī mǎ官名。三国魏咸熙元年,司马昭挟魏帝止长安,时百官皆在邺,便以山涛为行军司马镇邺。行军司马之名始于此。唐代兵马元帅、节度使都置行军司马,掌佐军政。另有行军左司马、行军右司马,位在行军司马之下。《新唐书·百官四下·外官》:"天下兵马元帅、副元帅、都统、副都统、行军长史、行军司马、行军左司马、行军右司马......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蒐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糒、军籍、赐予皆专焉。" 行军司马节度幕职。唐始置,掌军籍符伍,号令印信,是最重要的军事行政官员,其实权有时在节度副使之上。德宗时人们往往以“储帅”看待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