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兰花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兰花参 【概况】: 异名 土参(《滇南本草》),葫芦草、寒草(福建),罐罐草、沙参草(四川)。 基源 为桔梗科兰花参属植物兰花参的根及全草。兰花参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有1种。 原植物 兰花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Thunb.)A.DC. 历史 据《滇南本草》载:“兰花参,甘入脾,苦入心,补虚损,止自汗盗汗,除虚热。盖烦劳则心家热生焉,以味之甘益元气,则虚热自退,夜多梦昧,睡卧不安,心血不定,神不守舍,血气不敛,故多自汗盗汗,并皆治之。”其附图即本种。 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含白色乳汁。 根细长,长达10cm。茎直立或匍匐,高20~40cm,多自基部分枝,无毛或下部疏生短毛。 叶互生,基生叶较密,近似丛生;叶片倒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3cm,宽2~4mm,顶端短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或呈浅波状,无柄。花有长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萼裂片线状披针形,长2~3mm,直立;花冠蓝色,漏斗状钟形,长5~8mm,深5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5。蒴果倒圆锥形,长6~8mm,基部窄狭成果柄。花期5~6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75.图6163) 生境与分布 生于低湿草地或山坡林缘。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至西南。 。【生药】:采集 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 根含蔗糖、葡萄糖、十八碳-9,12-二烯酸甲酯、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糖甙和羽扇烯酮。 参考文献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3(4):159 【药性】: 性味 甘、微苦,平。 ❶ 《滇南本草》:“平,甘、微苦。” 归经 《滇南本草》:“入脾、心经。” 功效 益气补虚,疏风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 虚损劳伤,自汗,盗汗,咳血,衄血,感冒,咳嗽,胃痛,泻痢,白带,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刀伤。 ❶ 《滇南本草》:“补虚损,止自汗、盗汗,又止妇人白带。调养元气,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益气滋阴。 ” ”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湖北中草药志》:“治感冒咳嗽:兰花参10g,杏仁、苏叶各8g,桔梗、甘草各6g,生姜5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闽东本草》:“治小儿惊风:兰花参全草12g,开水炖服。” 食疗 ❶ 《滇南本草》:“治产后出血过多,虚损劳伤,烦热,自汗,盗汗,妇人白带:兰花参15g,嫩母鸡1只,去肠,入参于内,水煮烂服之。惟弱极者,同牙猪精肉炖用亦可。 ” ” 兰茂《滇南本草》:“兰花参,甘入脾,苦入心,补虚损,止自汗盗汗,除虚热。盖烦劳则心家虚热生焉,以味之甘益元气,则虚热自退,夜入梦寐,睡卧不安,心血不定,神不守舍,血气不敛,故多自汗盗汗,并皆治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