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理血剂之一。出自《医林改错》。当归30克、生地30克、桃仁30克、红花45克、枳壳20克、赤芍药20克、柴胡15克、甘草20克、桔梗20克、川芎20克、牛膝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200~250克;猪、羊50~150克。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血瘀气滞、跌打损伤诸证。本方是由《医宗金鉴》的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川芎、生地黄、赤芍药、当归)和《伤寒论》的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药活血祛瘀; 生地养血和血: 牛膝祛瘀而通血脉;柴胡、枳亮、桔梗理气行滞; 甘草协助诸药。各药合用, 使血行瘀去, 诸痛可止。 本方有缩短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凝固时间的作用, 并有复活肝脏清除能力的功能。为通治血瘀气滞之基础方。凡瘀血引起的各种疼痛, 均可应用。若瘀血在上重用赤芍药、川芎: 瘀血在胸腹重用桃仁、红花, 加乳香、没药、乌药、香附; 瘀血在下腹加蒲黄、五灵脂、肉桂、小茴香: 瘀血在后肢加牛膝、桑寄生。 在《医林改错》中, 与本方配套的系列方还有通窍活血汤(赤芍药、川芎、桃仁、红花、生姜、大枣、麝香)、膈下逐瘀汤(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药、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和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赤芍药、蒲黄、五灵脂、肉桂), 均有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之效, 临证可参考选用。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上方。当归、牛膝、红花、生地黄各三钱,桃仁四钱,枳壳、赤芍药各二钱,柴胡、甘草各一钱,桔梗、川芎各一钱半。水煎服。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治瘀血凝滞而致的经闭不行,或行经腹痛,或头痛胸痛日久不愈,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日晡潮热等。方中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药活血祛瘀;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牛膝祛瘀而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柴胡、枳壳、桔梗疏畅胸中气滞,使气行则血行;甘草协调诸药。诸药合用,使瘀去气行,则诸症可愈。实验研究:本方有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注量的效应。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林改错》。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胸痛如刺有定处,日久不愈,或呃逆、或干呕、或内热闷瞀、或心悸失眠;瘀血阻滞脱疽、痛经、闭经、不孕等。备注:本方之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四药为活血化瘀止痛的主药,《医林改错》在此基础上加味治疗各种血瘀证,亦是妇科常用方剂。 ❶膈下逐瘀汤:加赤芍、枳壳、丹皮、香附、延胡索、乌药、五灵脂、甘草;主治瘀血停于膈下,腹痛痞块,痛经经闭。 ❷少腹逐瘀汤:加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官桂、赤芍、薄黄、五灵脂;主治瘀血积于少腹,疼痛,或有痞块,经期腰酸、血来一月三五次而色黑有块,或崩漏、少腹痉痛。 ❸通窍活血汤:加老葱、麝香、生姜、红枣;主治瘀血阻于头面,经行头痛,妇女干血痨,以及外伤后头痛等。 ❹身痛逐瘀汤:加秦艽、羌活、地龙、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甘草;主治瘀血阻痹经络身体疼痛,产后身痛、下腹痛、恶露不畅。 ☚ 生化汤 理中丸 ☛ 血府逐瘀汤decoction for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chest中兽医方剂名。出自《医林改错》。由当归、生地黄、牛膝、红花、桃仁、柴胡、赤芍、枳壳、川芎、桔梗、甘草组成的汤剂。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跌打损伤及气滞血瘀等。 血府逐瘀汤 主要责任者: 余明哲等 责任方式: 编著 出版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215 千字 页码: 1-258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R286 语种:中 定价:16.00 出版时间:2005-0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难病奇方系列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难病奇方系列丛书之一,共收录241条词条。 被引频次:10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卷上【组方药物】 当归 生地各9克 桃仁12克 红花9克 枳壳 赤芍各6克 柴胡 甘草各3克 桔梗 川芎各4.5克 牛膝10克 【制剂用法】 上药11味,水煎服。 【主要功效】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适应病证】 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疕,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今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胸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临床验证】 1.头痛:脑损伤后遗症:报道治疗小儿慢性头痛100例,多数在服药4天后好转,10天左右治愈(《浙江中医杂志》1983,9:425)。以本方治疗三叉神经痛43例。总有效率97%,随访1年,疗效巩固者26例,占60.5%(《吉林中医药》1985,5:19)。以本方治疗血瘀头痛55例。结果:痊愈38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新中医》1984,6:29)。以本方加没药、地鳖、黄芪治疗脑损伤后遗症38例,治愈33例,总有效率为97%,一般服药20余剂(《辽宁中医杂志》1987,1:9)。2.冠心病:以本方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48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陕西新医药》1972,3:46)。另有报告,以本方合保元汤治疗心力衰竭16例,有效率为93.7%。(《河北中医》1986,1:10)。3.肝硬化腹水:以本方加红参、丹参为基本方,治疗18例,服药半年余,治愈7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四川中医》1987,3:22)。4. 乳腺增生:以本方去生地、桔梗、加三棱、莪术治疗乳腺增生104例,临床治愈68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91.4%(《天津中医》1986,5:18)。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本方合清瘟败毒饮治疗败血症所致DIC患者28例,治愈达72.5%,亦有报告以本方治疗DIC患者22例。结果治愈16例,好转1例,治愈存活率72.7%(《天津医药》1977,2:52)。6. 肋软骨炎、胸部挫伤:以本方治疗肋软骨炎14例及胸部挫伤38例。服药6~25剂,14例肋软骨炎全部治愈,38例胸挫伤者治愈37例(《中医杂志》1980,6:435)。此外,有报告6例硬脑膜下血肿者服本方10~28剂也获痊愈(《内蒙古医学》1986,1:42)。 【方义分析】 此为活血祛瘀名方。是从桃红四物汤合柴胡疏肝饮二方加减而成。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当归、生地活血养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开肺气,引药上行;甘草缓急,调和诸药。共奏活血调气之功。 【实验研究】 1.改善微循环,抗休克:对微循环作用的观察表明,消化道给药后,能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并可防止由于微循环紊乱而致的血压急剧下降。证明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注量的效应。(《中成药研究》1988(7):29)。2.凝血作用和抗凝作用:本方静脉制剂在试管内有缩短复钙时间、凝血酶原和凝血酶凝固时间;对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并能复活肝脏清除能力。(《浙江中医杂志》1981,10:428)。3.抗炎:动物(大鼠)实验表明,本方能显著抑制肉芽肿形成,抑制率为28.68~36.95%,其抑制强度与氢化考地松近似。4.降血脂:大白鼠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可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但对甘油三脂无明显作用(《陕西中医》1988,3:126)。5.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本方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促进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创刊号:14)。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症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不止,或急躁善怒,或心悸失眠,入暮潮热,舌黯红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甘草3克组成。水煎服。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胸中瘀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愈,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者。 本方用治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类等之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病的头晕头痛,精神抑郁等症,有较好疗效。 ☚ 旋覆代赭汤 少腹逐瘀汤 ☛ 血府逐瘀汤xuèfǔzhúyūtāng《医林改错》方。当归、生地黄、红花、牛膝各三钱, 桃仁四钱, 枳壳、赤芍各二钱, 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 柴胡、甘草各一钱。水煎服。功能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治胸中血瘀, 血行不畅, 症见头痛、胸痛日久不愈, 或呃逆日久不止, 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傍晚潮热等。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本方出自《医林改错》卷上。由《伤寒论》四逆散合《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加味衍化而成。为治疗胸胁瘀阻作痛的代表方剂。方由当归三钱,生地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二钱,赤芍二钱,柴胡一钱,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半组成。水煎,分二次温服。功能活血祛瘀,疏肝理气。主治胸中血瘀,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善怒,入暮渐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目眶暗黑,脉涩或弦紧者。 本方所治证属胸中瘀血内阻,气机失畅,肝郁气滞所致,故治从活血化瘀为主,疏肝理气为辅立法。方中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配以当归、生地养血活血,入肝柔肝,使活血而又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肝疏气达,则瘀行郁解,春生之令得以奉行;牛膝活血通脉,能引血下行;桔梗入肺经,与枳壳同用,则能宣气开胸,使气行而血行;甘草既能缓急,又可调合诸药。本方能行血分之瘀滞,又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而不碍新。本方为血瘀胸中的常用方,王清任认为胸中属于“血府”,故以血府逐瘀名方。临床以胸痛,头痛,急躁善怒,舌质黯红,脉涩或弦为辨证要点。对于血瘀肝郁所致的闭经、痛经及烦躁失眠,入夜发热等亦可使用。现本方临床上有用于心绞痛、肋软骨炎,及胸胁挫伤等,属瘀阻气滞者。孕妇忌用。 消下破血汤(《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卷八十九)柴胡、川芎、川大黄、赤芍药、当归、栀子、五灵脂、木通、枳实(炒)、红花、赤牛膝、泽兰叶、苏木、生地黄、黄芩、桃仁。水煎,加老酒童便和服。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下膈被伤,瘀血内阻,疼痛不止者。 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桃仁(研)五钱,红花五钱,甘草二钱,桔梗三钱,生地四钱,元参一钱,当归二钱,柴胡一钱,枳壳二钱,赤芍二钱。水煎服。功能逐瘀利咽。主治痘症五、六天后饮水即呛。 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卷下) 连翘二钱,葛根二钱,柴胡三钱,枳壳一钱,当归二钱,生地五钱,赤芍三钱,桃仁八钱(研),红花五钱,甘草二钱。水煎服。功能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主治瘟毒初起,上吐下泻,转筋者。 ☚ 通窍活血汤 膈下逐瘀汤 ☛ 00004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