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蠲缓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蠲缓说 蠲缓说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救荒政策思想之一,主张对灾区人民停征、缓征赋税,缓刑、减刑。蠲缓思想,《周礼》中已有其萌芽。《周礼·地官上》有薄征、驰力、缓刑之规则,皆为蠲缓思想的表现。汉以后,复算除租及蠲缓之议较多,几乎连年不断,而唐以后则更甚。对蠲免之议,历代论者较多。南齐王子良说:“水涝成患,良田沃壤,变为汙泽,播植既周,继以旱虐。夫国资于民,民资于食,非食非民,何以能政?本始中,大旱,诏除民租,今闻所在逋余尚多,守宰严期,兼夜课切,新税力尚无从,故调于何取给?正当相驱为盗耳!宜皆原除,少降停恩,微纾民命。”(《齐书·世祖本纪》)宋王觌说: “旱势如是,民食已绝,倒廪赡之,犹惧不克济,尚可债以赋耶?”(《宋史·王觌传》)明张居正也说:“与其敲剥穷民,实奸贪之囊橐,熟若蠲与小民,使其戴上之仁哉!” ( 《通纪会纂》) 明王圻在 《赈贷群议》第二议停蠲中说: “凡遇灾伤,有司速行踏勘,申请奏闻,速议停蠲,庶沾实惠矣。”(《筹济篇》引)对于停缓之议,唐代韩愈有“遇旱停征”的请求,最早提出停缓思想。宋代诸臣所说的“倚阁”,即停缓的意思。唐以后历代,提倡停缓的人较多。唐代狄仁杰在《免民租疏》 及白居易在 《请宽征税疏》 中皆倡议 “免民租税”。宋代朱熹要求官府对饥民“加意抚绥,宽其累年之逋负,倚阁官物” ( 《朱子大全集》)。 ☚ 安辑说 赈济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