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蜜丸”、“蠟彈”、“蠟書”。蠟封之書信。古人常將書信或奏狀密藏於蠟丸之中,以防洩露和受潮,故稱。唐·趙元一《奉天録》卷二:“[包]佶使使飛表于蠟丸中,論[陳]少游收財事。”《新唐書·顏真卿傳》:“肅宗已繼位靈武,真卿數遣使以蠟丸裹書陳事。”又《李澄傳》:“興元元年,澄遣盧融間道奉表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詔内蜜丸,授澄刑部尚書、汴渭節度使。”《舊五代史·晉書·尹暉傳》:“時范延光據鄴謀叛,以暉失意,密使入齎蠟彈,以榮利啖之。”《宋史·李顯忠傳》:“乃密遣其客雷山以蠟書赴行在。”宋·陸游《追憶征西幙中舊事》詩之四:“關輔遺民意可傷,蠟封三寸絹書黄。”自注:“關中將校密報事宜,皆以蠟書至宣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