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蟾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蟾蜍chán chú❶指蟾蜍形的盛水器。蟾蜍张口接贮水器中的水,再流入铜壶,以计算时刻。俗称癞蛤蟆。李贺《浩歌》: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蟾蜍俗稱癩蝦蟆。李尤《平樂觀賦》:“龜螭蟾蜍,挈琴鼓缶。”張衡《西京賦》:“蟾蜍與龜 ,水人弄蛇。” 蟾蜍·刘 基· 蟾蜍游于泱瀼之泽,蚵蚾以其族见,喜其类己也,欲与俱入月,使鼁𪓰呼之。问曰:“彼何食?”曰:“彼宅于月中,身栖桂树之阴,餐泰和之淳精,吸风露之华滋,他无所食也。”蚵蚾曰:“若是,则予不能从矣。予处泱瀼之中,一日而三饱,予焉能从彼单栖于泬谬,枵其胃肠而吸饮风露乎?”问其食,不对。鼀𪓰复命。使返而窥之。则方据溷而食其蛆,鹽粪汁而饮之,满腹,然后出,肭肭然。鼁𪓰返曰:“彼之食,溷蛆与粪汁也,一日不可无也,而焉能从子?”蟾蜍蹙额而咍曰:“呜呼!予何罪乎?而生与此物类也!” [选自《郁离子》] 《蟾蜍》这篇寓言小说,之所以能生出波澜,关键在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小说着重描绘了二个艺术形象,一是蟾蜍,这里指传说中月宫里的一种神仙动物,二是蚵蚾即癞哈蟆,此外使二者发生联系的是鼁𪓰,指虲蟆,癞哈蟆的别种。作者在蟾蜍的心理变化过程中展示了它与癞哈蟆的不同。首先蟾蜍因癞哈蟆与自己外形相似,格外喜欢它,派虲蟆邀它去自己的月宫里居住,这是出自蟾蜍真心的。但癞蛤蟆却反问虲蟆,蟾蜍吃什么?作者调动了他的想象力,荡开笔写道:“彼宅于月中,身栖桂树之阴,餐泰和之淳精,吸风露之华滋,他无所食也。”从虲蟆的回答可以看出,这确是神仙动物,它住在月宫里,栖息在桂树的荫凉里,吸着太空的纯洁之气,饮着风露的精美液汁,这种幻境般的生活极富诱惑力。出人意外,癞蛤蟆拒绝了这种邀请,这就形成了波澜,因为癞蛤蟆“一日而三饱”,“焉能从彼单栖于泬谬,枵其胃肠而吸饮风露乎?”“泬谬”通“泬寥”,指空旷晴朗,“枵”指中心空虚的树根,引申为空虚。癞蛤蟆的一席话明显地使读者感到它与蟾蜍的习性截然不同。这对满心欢喜地邀请癞蛤蟆的蟾蜍的心理造成不平衡,它极为诧异,在它看来自己的月宫是人们所求之不得的,怎么会有癞蛤蟆这样愚蠢的举动?承上文这不解之状,作者紧接着用对比的方法描绘了癞蛤蟆的食宿,写得很有趣味,只见癞蛤蟆趴在粪坑里大嚼着蛆虫,吸吮着稀屎汤子,还“肭肭然”,这里指肚子吃得凸起的样子,一幅满足得意的神态,这时小说又出现波澜,掀起蟾蜍心理的更大不平衡,这与蟾蜍形成强烈的对比,随着蟾蜍对癞蛤蟆认识程度的加深,它好似从高处跌落下来,造成前后极大的心理反差,由喜欢之感突变为厌恶之情。蟾蜍的食宿虽有点儿缥缈,但高雅,癞蛤蟆的食宿普通甚至龌龊,但却自由自在,乐得其所,二者各有各的习性。这里作者把水火不相容的两种食宿情况放在同一篇小说中描绘,写得绘声绘色,不仅有利于展开波澜起伏的情节,增强作品的戏剧性,而且能使艺术形象的鲜明特征在对方的映衬下充分显示出来。蟾蜍之所以发出:“呜呼!予何罪乎?而生与此物类也!”这样的感慨,就反衬了癞蛤蟆的庸俗、肮脏、普通,突出了自己的高洁、典雅、与众不同,从蟾蜍的视角看,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有质的区别,不能因为外表的相似,就随意地把它们归为一类。从癞蛤蟆的视角看,说明了任何事物都要受客观生活环境的制约,只有适于自己的生活环境才能乐得其所,否则人云亦云,会造成更大的不幸。蟾蜍认为自己的月宫是天下最美的地方,而与之习性不同的癞蛤蟆并不认为如此,反而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这也反衬出蟾蜍的主观臆断。 总之,作者思路灵活,迂回宛转,通过对二者的错落有致的对比描写,使之互相交融,互相映衬,形成小说的一个个波澜,在轻快的文笔下展示出生活的哲理,读来既兴趣盎然、清新自然又让人回味。 蟾蜍chán chú❶月亮的代称,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蟾蜍,俗称癞蛤蟆。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蟾蜍代称月亮。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十一:“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亏复圆。” 蟾蜍chánchú两栖动物,属蛙类,背部多呈暗绿色,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生活在泥穴或石下、草丛中,捕食昆虫等,是农业益虫。俗称癞蛤蟆。 蟾蜍chánchú❶ 〈名〉两栖动物,身体表面有疙瘩,内有毒腺,捕食昆虫、蜗牛等。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硯部 > 硯式 > 蟾蜍硯 > 蟾蜍 蟾蜍 chánchú “蟾蜍硯”之省稱。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月亮 > 玉蟾蜍 > 蟾蜍 蟾蜍 chánchú 亦作“蟬蜍”。即玉蟾蜍。唐·劉商《胡笳十八拍》之十一:“幾回鴻雁來又去,腸斷蟾蜍虧復圓。”唐·李中《題徐五教池亭》詩:“曉香憐杜若,夜浸愛蟬蜍。”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脊椎爬蟲部 > 蝦蟆 > 蟾蜍 蟾蜍 chánchú 亦作“詹諸”、“蟾諸”、“蟾蠩”。兩棲動物。體較蛙稍大,形醜惡,皮黑而多疣,内有毒腺,能分泌粘液。性遲緩,不善跳躍,鳴囊亦不發達。《爾雅·釋魚》:“鼁𪓰,蟾諸。”《淮南子·原道訓》:“夫釋大道而任小數,何以異於使蟹捕鼠、蟾蠩捕蚤? ”又《精神訓》:“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又《說林訓》:“月照天下,蝕於詹諸。”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蟲 > 鼃黽 > 蟾蜍 蟾蜍 chánchú 即鼃黽。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測算部 > 觀測用具 > 蟾蜍 蟾蜍 chánchú 地動儀的部件,鑄作蟾蜍之形,故名。《後漢書·張衡傳》:“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 蟾蜍 蟾蜍月亮的代称。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二:“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 蟾桂 蟾魄 ☛ 月【同义】总目录 月丹桂银蟾玉兔素娥蟾蜍璧月玉轮素魄月波阴魄桂魄白兔卿月桂月素女望舒娥月金蟾素蟾桂宫蟾桂顾兔蟾兔玉蟾蜍蟾魄桂轮圆蟾兔魄明蟾玉团玉蜍兔月月灵月王兔轮阴兔瑶月玉魄金兔皎蟾蟾精丹轮月规素舒冰兔夕兔圆舒七宝团圞娥轮 蟾蜍【同义】总目录 蟾蜍戚施虾跛虾霸瞻诸癞施 蟾蜍❶ 癞蛤蟆。《后汉书·张衡传》:“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张口承之。” 月亮 月亮月(月儿;月子;月光;月窟;月宫;月轮;月魂;月魄;月影;月娥;月兔;月婆;月精;月杵;月灵;月规;月华;月轮;月镜;淡月;蟾月;冷月;孤月;麝月) 阴(阴兔;阴怪;阴宗;阴灵;阴精;玄阴;太阴;太阴精) 兔(兔月;兔窟;兔轮;兔魄;兔影;金兔;玉兔;瑶兔;蜍兔;雪兔;玄兔;老兔;踆兔;顾兔;夕兔;阴兔;冰兔) 魄(魄宝;魄渊;丽魄;霜魄;宵魄;玉魄;冰魄;娟魄;圆魄;娥魄;寒魄;素魄;晚魄;暗魄;怨魄;地魄 夜魄;阴魄) 娥(娥月;娥轮;娥魄;霜娥;常娥;嫦娥;素娥;金娥;姮娥;姱娥;瑶娥) 桂(桂月;桂花;桂枝;桂兔;桂魄;桂轮;桂蟾;桂华;丹桂) 轮(轮光;轮彩;霜轮;晶轮;孤轮;瑶轮;兔轮;丹轮;一轮;玉轮;孤轮;娥轮) 姮 蟾(蟾宫;蟾蜍;蟾兔;蟾魄;蟾精;蟾影;金蟾;银蟾;明蟾;孤蟾;小蟾;冰蟾;海蟾;蜍蟾;霜蟾;灵蟾;皎蟾;西蟾;寒蟾;素蟾;玉蟾;玉蟾蜍;青蟾兔) 玄烛 玄度 霄晖 宵晖 大明 夜光 圆光 素舒 望舒 珠龟 仪景 圆景 圆影 冰壶 冰盘 冰鉴 冰镜 宝鉴 明镜 海镜 天镜 宝镜 晶盘 碧华 金饼 金鉴 金精 金镜 晶盘 清质 清银 秋液 幽阳 素舒 素女 银葩 高寒 天眼 水银 穴鼻 决鼻 盈缺 佩环 明鉴 顾菟 菱花 结鳞 清规 玉轮 玉蜍 玉杵 玉壶 寒玉 轩辕镜烂银盘 清凉宫 另见:月光 运行2 日月出没地 ☚ 月亮 不圆的月 ☛ 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螈类:螈(蚓~;鱼~;蛇~;泥~;虎~;蝶~;瘰~;肥~) ☚ 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 ☛ 蟾蜍toad蜜蜂夏季的主要敌害之一。两栖纲,蟾蜍科,蟾蜍属动物的统称。俗名癞蛤蟆。通常生活在陆地上,食性颇杂,常捕食蜜蜂。中国元代戴表元(1244~1310)在其《义蜂行》诗中就描述过蟾蜍危害蜜蜂。南美洲及大洋洲分布的种类最多,中国仅有蟾蜍一属,已确定的共有6个种。蜂场里以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华西大蟾蜍和花背蟾蜍最常见。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见于中国各地。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见于中国南部各省区。华西大蟾蜍(Bufo andrewsi Schmidt)见于中国西南部各省区。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rauch)见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夏秋炎热季节,晚上有大量蜜蜂在蜂箱门口扇风降温,聚集成团,常被蟾蜍捕食。经解剖观察,每只蟾蜍每次能捕食七八只蜜蜂,两小时最多捕食40余只蜜蜂。若长期受害,轻者群势削弱,重者蜂群被毁。 蟾蜍药名。出 《名医别录》。又名癞蛤蟆、癞虾蟆、癞格宝、干蟾。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全体。主产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辽宁、吉林等地。辛,凉,有毒。解毒消肿,止痛,利尿。治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痈疖,疔疮,瘰疬,咽喉肿痛,水肿,臌胀,小便不利,小儿疳积。外用研末调敷。内服: 煎汤,6~9g; 研末,0.9~3g。孕妇忌服。本品含华蟾蜍毒素、华蟾蜍它灵、华蟾蜍精等。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升压、局麻、抗肿瘤作用。 蟾蜍toad;bufo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广布于中国南北地区;也产于朝鲜半岛。中国已知12种。分布较广的为大蟾蜍(Bufo bufo)、花背蟾蜍(B.raddei)和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其中大蟾蜍中华亚种(B.b.gargarizans),俗称癞哈蟆。体短而粗,长达10cm以上。耳后腺发达。背面多为黑绿色,有大小不等的瘰疣;腹面为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斑及小疣。舌全缘后端无缺刻。指间无蹼,足趾间或多或少具蹼。雄性较小,前肢内侧三指具黑色指垫,无声囊。白日多栖于泥穴、石下或草丛内,傍晚外出捕食昆虫等,对农田有益。冬季多在水底泥内冬眠,早春在静水中产卵,卵带内的卵成双行排列,蝌蚪仅口角处有唇乳突。蟾蜍常作实验动物;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分泌物可制作蟾酥,供药用。 大蟾蜍中华亚种 蟾蜍 蟾蜍chanchuBufo bufo gargarizans脊椎动物,两栖纲,蟾蜍科。俗称“癞哈蟆”。身体较青蛙大,不善于跳跃,而善于爬行。体长可达10厘米以上。背面多呈黑绿色,有较多的大小不等的瘤状突起,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斑纹及小疣。上下颌上均无齿。头上有1对很大的耳后腺。趾间有蹼。雄蟾蜍的前肢内侧3指具有黑色指垫,无声囊。白天多栖于泥穴或石下、草内,夜晚出来捕食害虫等。成体冬季多在水底泥土内冬眠,早春在水里产卵。体外受精。我国南北各省多有分布。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白色分泌物有防御敌害作用,也可制成中药“蟾酥”,供药用。成体常用作实验动物。 ☚ 无尾目 青蛙 ☛ 蟾蜍 蟾蜍Chanchu两栖纲蟾蜍科动物的统称。体型较大,体长6—10厘米。皮肤粗糙,在身体背部布满许多疙瘩状的皮肤腺,其中位于头部两侧的一对长椭圆形的耳后腺最为突出,能分泌白色的有毒液体。具有明显的鼓膜。上下颌及犁骨上均不具牙齿。舌尖不分叉,舌能自由地翻出口外。椎体为前凹型,不具肋骨。四肢粗壮,但后肢较短,不适于跳跃,习惯于在陆地上爬行,行动迟缓拙笨。多生活在田边、菜园、屋角、溪流及池塘岸边比较阴湿的生境中,白天隐伏在洞穴或草丛之中,夜间出来活动。主要取食昆虫、甲壳类、蜗牛、马陆等动物性食物,可以消灭许多农业害虫,对人类有益。繁殖期随地区而异,在华北地区为3—4月份,长江以南为1—2月份。雌蟾蜍将卵产在水里。卵为黑色,排列在管状胶质的卵带中。卵带长从几米到十几米,缠绕在水草之上。卵经过两周左右的孵化,发育成蝌蚪,生活在水沟或水坑之内,常成群向一个方向游动。经过2—3个月的发育后便开始变态,幼体到陆地上生活。在冬季,蟾蜍一般在水底的泥沙或地上的洞穴之中冬眠。 大蟾蜍 蟾蜍种类多,分布广。目前在我国有记录的约14种,常见的有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yans)、花背蟾蜍(Bufo raddei)和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等。大蟾蜍俗称癞哈蟆,体型较大,雌性体长可达10—11厘米。背部暗褐色,腹面乳黄色,分布遍及全国各地。花背蟾蜍体型较小,平均体长在6厘米左右。背面多呈橄榄黄色,有不规则的花斑,腹面为乳白色。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和内蒙古一带。黑眶蟾蜍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头部的眼眶部位多为黑色。 蟾蜍除了能够为人类消灭大量害虫外,还是生物学和医学的重要实验材料。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分泌物经加工后可供药用,称为蟾酥,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 青蛙 娃娃鱼 ☛ 蟾蜍 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脊椎动物,无尾两栖类。俗称“癞哈蟆”。我国分布最广的是中华大蟾蜍。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3部分。较青蛙大,约长10厘米以上。背面黑绿色,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疙瘩(皮肤腺);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斑纹和更小的疙瘩。口内无齿,舌可翻出口外,眼大,有眼睑,眼后有1对毒腺(耳后腺),能分泌白色的毒液,有防御敌害的作用,还可用它制成中药“蟾酥”(参见“蟾酥”条)。用鳃呼吸。蝌蚪逐渐长出后肢和前肢,尾部逐渐缩短,并慢慢消失;鳃也逐渐萎缩和消失,肺逐渐形成。幼体离水登陆后,变成用肺呼吸的成体。白天躲在泥土中、石块下或草堆内,夜晚出来捕食多种害虫,如蛾、蝶、蝗虫、金龟子、蚊、蝇、白蚁和蜗牛等。日食量比青蛙高2~3倍。虽然蟾蜍的长相很难看,但为有益动物,应得到保护,绝不能把它当作“田鸡”肉吃。 ☚ 大鲵 蟾酥 ☛ 蟾蜍chán chú《本草纲目》虫部第42卷蟾蜍(47)。药名。 蟾蜍 蟾蜍中药材。又名癞蛤蟆。蚧蛤蟆。体型肥大粗壮而似蛙,长约100毫米左右,背后暗褐色或土黄色,皮粗糙,有大小不一含毒腺的疣状突起,腹部有黄白而杂黑色的斑纹,昼伏夜出,捕食虫类。以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和皮入药,前者称蟾酥,后者称蟾皮。蟾酥又名蛤蟆浆、光东酥。蟾酥味甘、辛,性温,有毒。作同解毒消肿、止痛开窍。主治痈疽疔疮、咽喉肿痛、龋齿作痛痧胀腹痛等症。蟾皮味辛,性凉,有毒。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胀。治痈疽肿毒,疳积腹胀、喘咳痰多及肿瘤等症。主要产于莒南、莒县、日照、五莲等地。 ☚ 整骨学 体育 ☛ 蟾蜍chánchú中药名。出《名医别录》。别名癞蛤蟆、干蟾。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等的全体。主产于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辽宁、吉林等地。辛, 凉, 有毒。解毒消肿, 止痛利尿。治慢性支气管炎、痈疖疔疮、瘰疬、咽喉肿痛、水肿、小便不利、小儿疳积。内服: 煎汤, 6 ~ 9 克; 研末服,0. 9 ~3 克。孕妇忌服。 蟾蜍 蟾蜍蟾蜍,又名蟾、癞虾蟆,癞蛤蟆。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 Schneider、花背蟾蜍B.raddei Strauch等的全体。中华大蟾蜍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及陕西、甘肃、四川等省;黑眶蟾蜍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浙江等省; 花背蟾蜍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及山东等省。 ☚ 蟾酥 斑蝥 ☛ 蟾蜍chan chu❶toa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