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他。告诫人们,办事要瞻前顾后,得利不可忘形。
 三国时,曹操谋杀马腾之后,又趁周瑜刚死,起兵30万,直指江南孙权。面对曹操咄咄逼人的攻势,孙权惊慌失措,立即命鲁肃使人前往荆州刘备那里告急。刘备这时正准备进兵西川,对支援不支援孙权左右为难。若不支援孙权,孙、刘联盟倾刻瓦解,难免会被曹操各个击破; 如果支援孙权,就会丧失夺取西川的时机;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可是,刚由南郡赶回荆州的诸葛亮,看了鲁肃的来书后,泰然自若地说,不消动江南之兵,也不必动荆州之兵,自使曹操不敢侵犯江南。原来,诸葛亮早已料到,曹操杀了马腾之后,其子马超切齿痛恨曹操。只要刘备写一信,结交马超,使马超兴兵入关,曹操就会去抵御马超,而没有闲暇去攻孙权了。刘备依计而行。果然,马超亲自率领20万西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关内,连下长安、潼关二城,急得曹操赶忙率军西向,掉转头对付马超去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实际上是揭示了各种力量相互牵制的关系,运用这一谋略,就要善于运用相互牵制的力量。眼力过人的谋略家,就应胸怀全局,把握枢纽,利用矛盾,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不想身后祸患。或比喻目光短浅,只想谋害别人,却想不到别人正在算计他。《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刘向《说苑·正谏》记: 春秋时,吴王要攻打楚国,别人劝止,他也不听。一个侍从官的小儿子几句话却把吴王说服了。他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附(曲身紧贴树枝)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黄雀延颈 (伸长脖子)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听了,停止了伐楚之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毛泽东《质问国民党》:“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gláng-bǔchán,huángquè-zàihòu

谓贪图眼前小利而不知遗下后患。典出西汉·刘向《说苑·正谏》。
春秋时期,吴王准备派兵攻打楚国,并说:“谁要是敢劝阻我,我就把他杀死!”于是很多文官武臣都不敢劝谏。有一位年轻的侍卫官,也想劝吴王不要派兵进攻楚国,但是又不能直说,他就想了个办法。他手拿一把弹弓在王宫的后花园中转来转去,一连三天都是这样。吴王见他这样,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你跑到花园里干什么?”侍卫官回答说:“我在园子里打鸟,看见树上有一只蝉,正在喝着露水,它不知道身后有一只螳螂正要捕它;螳螂要捕蝉,却不知道背后有只黄雀正要吃它;黄雀要吃螳螂,却不知道我已拿弹弓瞄准了它。蝉、螳螂、黄雀它们三个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隐藏在身后的危险啊!”吴王一听这话,顿时明白过来。他立刻放弃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现一般用以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也在算计他。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只顾捞取眼前的利益,不知道随之而来的危险。
也作
❶ 螳螂捕蝉,黄雀随后。
❷ 螳螂在前,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g láng bǔ chán , huáng què zài hòu

《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说苑·正谏》:“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鹊在其旁也。”后用“螳螂捕蝉,黄鹊在后”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毛泽东《质问国民党》:“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谋算别人的人也免不了会被另外的人谋算。也比喻有的人只图眼前利益,不防以后的灾祸。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目光短浅的人贪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背后的祸患。春秋时,吴王寿梦准备攻打楚国,许多大臣认为后患无穷,便纷纷劝阻。吴王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并下令谁敢反对就杀掉谁。有一个叫少孺子的侍从委婉劝谏说:“后园树上有一只蝉正在得意地吸吮露汁,却不知道螳螂就在身后准备捕捉它;螳螂同样没想到身后有一只黄雀正要吃它;而黄雀更没有料到树底下有一个人正举着弹弓对准它。如果我们去攻打楚国,就好比那螳螂和黄雀啊!”吴王大为震惊,终于停止了战争。(见汉·刘向《说苑·正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正要捕捉知了,却没料黄雀在身后正要啄吃自己。比喻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的小利,看不到身边隐藏着祸患。

☚ 三月思种桑,六月思筑塘   外明不知里暗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g láng bǔ chán , huáng què zài hòu

the mantis stalks the cicada,unaware of the oriole behind—covet gains without being aware of danger behind/“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毛泽东选集》860)“When the snipe and the clam grapple,it is the fisherman who profits”,“The mantis stalks the cicada, but behind them lurks the oriole”—there is truth in these two parables.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ang lang bu chan,huang que zai hou

the mantis stalks the cicada,unaware of the oriole behind—covet gains ahead,unaware of danger behin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the mantis stalks the cicada,unaware of the oriole behind—covet gains ahead,unaware of danger behin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ɡ lánɡ bǔ chán,huānɡ què zài hòu

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有利可图,却考虑不到大祸即将降临到自己的头上。covet gains ahead without being aware of danger behind, covet gains ahead unaware of danger behin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g láng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解义】比喻人贪图眼前之利,而不顾后来之患。
【典故】春秋时,吴王准备出兵攻楚,对众大臣说:“我决心已定,谁敢来劝阻我,必处死。”有位年轻的侍从官,想出面劝阻,又不敢。他便带着弹弓、弹丸,在后园里接连转了三个早晨,衣服全被露水浸湿了。吴王见了很纳闷,便问:“你这是何苦呢?”侍从官回答:“后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正在吸露水,却不知后面的螳螂正想捉它,而螳螂后面又有一只黄雀正想捉螳螂,黄雀后面又有一个人正张开弹弓准备射黄雀。蝉、螳螂、黄雀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身后潜在的危险。” 吴王听了,顿时醒悟,随即放弃了攻打楚国的计划。(《说苑·正谏》)
【用法】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想到后患,可用此语。
【例句】甲国攻打乙国,不料丙国乘虚而入,灭了甲国,这真是~。
【近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g láng bǔ chán , huáng què zài hòu

螳螂在捕知了,黄雀正在后面想吃掉它。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汉·韩婴《韩诗外传·十》:“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告士大夫曰:‘敢谏者死,无赦!’孙叔敖进谏曰:‘臣园中有榆,榆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公元前584年,吴王寿梦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他怕自己的主见遭到臣子反对,索性下令说:“谁敢来劝阻我攻打楚国,我就将谁处死!”
一些大臣认为,攻打楚国可望取胜,但国内防务空虚,可能被别的诸侯国乘虚而入,结果遭到重大损失。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也不敢提着脑袋去进谏。
在吴王左右随侍的人中,有一位少年,他也觉得攻楚会造成后患,应该劝阻吴王这样做。但是,他连进谏的资格也没有,又怎么把自己的意见告诉吴王呢?他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一个办法。
一天早上,他拿着一只弹弓,带了许多弹子,在王宫后园里东逛西游,似乎在寻找打鸟的目标。直到露水把他的衣服都沾湿了,才回去当差。
第二天一早,他还是这样做。连续三个早晨,终于被吴王发现了,便问道:“过来,你何苦要把衣服弄得这样湿呢?”
少年回答说:“我在打鸟。”
吴王一时兴起,又问道:“你打着鸟没有?让我看看。”
少年不安地说:“没有打着鸟。我连续三天在这里,见到了一件很值得思考的事。”
吴王很有兴趣地问:“是什么事呀?你说给我听听。”
少年说道:“我打鸟的时候,看到园林里有树,树上有蝉。蝉高高地停在树上,悲哀地鸣叫着,喝露水……”
“这有什么值得思考的?”吴王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说。“蝉当然要鸣叫,当然要喝露水喽!”
“大王请听我说下去。这蝉不知道螳螂正在它的背后。那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将要去捕蝉,却不知道黄雀正在它的旁边呢。”
“这倒很有趣,”吴王插话说。“那黄雀要干些什么呢?”
少年接着说:“那黄雀伸长脖子,正想把螳螂吃掉,却不知道我的弹弓正在它的下面,即将把它弹死呢。”
“真是一个要吃掉另一个!”
少年接着正色道:“蝉、螳螂和黄雀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它们后面有祸患啊!”
听少年说这话,吴王猛地醒悟过来。原来,这少年是在规劝自己不要贸然出兵攻楚,以免带来祸害。他说了声“好哇”!马上下令停止出兵。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后来一般用来比喻或警告目光短浅,只想为了眼前利益损害别人,而不知道有跟着算计他的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ɡ lánɡ bǔ chán huánɡ què zài hòu

【释义】螳螂正要捕捉蝉,不知道黄雀在后面正想吃它。比喻只贪图眼前的利益,不知道祸患就在自己的后面。
???? ??? ????? ??? ???? ??? ??.
??? ?? ??? ?(祸)? ?? ?? ???.
?? ? ?? ?? ? ??.
【例句】他诈骗他人钱财,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人因此勒索他。
?? ?? ??? ???? ??? ?? ??? ?? ??? ??? ???? ??.
【近义词】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反义词】深谋远虑

只图眼前利益,而没料到祸害就要降临到自己头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

格式 掌故式。
释义 螳螂要捕食前面的蝉,不料黄雀在后面要啄食它。
出处 《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举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也。(《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螳螂捕捉知了,却不知背后有黄雀要啄自己。比喻只顾贪图眼前利益,而不知有后患。
〔例〕深谋远虑的他怎么也没想到,~。
【提示】多作为引用语使用。含贬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ɡ lánɡ bǔ chán, huánɡ què zài hòu

螳螂捕捉知了,不知黄雀在背后等着啄它。
❶ 比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患。
❷ 也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只顾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自己也正被别人算计着。简作“螳螂黄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g lánɡ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解义】 比喻人贪图眼前之利,而不顾后来之患。
【典故】 春秋时,吴王准备出兵攻楚,对众大臣说:“我决心已定,谁敢来劝阻我,必处死。”有位年轻的侍从官,想出面劝阻,又不敢。他便带着弹弓和弹丸在后园里接连转了三个早晨,衣服全被露水浸湿了。吴王见了很纳闷,便问:“你这是何苦呢?”侍从官回答:“后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正在吸露水,却不知后面的螳螂正想捉它,而螳螂后面又有一只黄雀正想捉螳螂,黄雀后面又有一个人正张开弹弓想射黄雀。蝉、螳螂、黄雀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身后潜在的危险。”吴王听了,顿时醒悟,随即放弃了攻打楚国的计划。(《说苑·正谏》)
【用法】 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想到后患,可用此语。
【例句】 甲国攻打乙国,不料丙国乘虚而入,灭了甲国,这真是~。
【近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反义】 瞻前顾后、深谋远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ang langbu chan,huang que zai hou

螳螂一心要捕捉面前的蝉,不料黄雀在后面正要啄食它。比喻只看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语本《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也作】螳螂黄雀
【近】聪明反被聪明误

CCT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螳螂一心在捉蝉,不知黄雀在后正想要吃它。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glángbǔchán,huángquèzàihòu

〔其他〕 比喻贪眼前之利而不顾后患。语本《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又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张健行《信念》:“我担心你~,处理了吉崇光,纪委的公堂,怕你也就坐不成了。”
△ 多用于只顾眼前有利可图,而不曾想到祸患将临。
【近义】顾此及彼
〖反义〗瞻前顾后。
也作“螳螂黄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即螳螂捕捉知了,却不知道黄雀正在后面要捕食它。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也在算计他。也比喻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身后的祸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只顾捉蝉,不防备黄雀在身后的危险。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自己正为人所算计。也比喻只贪图眼前小利而忘身后之大患。事见《庄子·山木》。又,汉·刘向《说苑·正谏》: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也。《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四: 姜代牙心里想道:“似俺有如此撮空之法,那怕他南朝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其奈我何!”那晓得~。猛空里一个黑面阎罗王举起一把狼牙棒,照着顶阳骨上韸一声响,早已打得个脑盖天灵俱碎。《梼杌萃编》二三: 天下事总是~。那晓得他在天津偏偏撞着了那个柏义。
【螳螂捕蝉,黄雀随后】《东游记》七二: ~,弹雀虎伤,泉水没兽。
【黄雀捕螂螂捕蝉,还有弋人在后边】弋人: 射者。《跻春台·双冤报》: 魏有仁嫌妻贪淫,人即诬之以奸;白良玉爱民雪冤,天必予之以禄。正所谓~,看来一报还一报,仇报仇来冤报冤,岂不深可畏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0: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