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蜗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蜗牛6536指纹。中原官话。山东曲阜。清桂馥《札朴・乡言正字》:「指纹曰~。」粤语。广东东莞。

蜗牛wōniú

〈名〉软体动物,吃草本植物的表皮,危害植物。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雜蟲部 > 蝸牛 > 蝸牛
蝸牛  wōniú

單稱“蝸”,亦稱“山蝸”、“蠡牛”、“土牛兒”、“水牛”、“瓜牛”、“小牛螺”、“黄犢”、“蝸蠃”、“蚹蠃”、“蜒蚰蠃”、“螔蝓”等。蟲名。黄褐色,體柔輭,殼薄而脆,扁圓螺旋形,有觸角長短各一對,行動時分泌黏液。食植物苗葉。雌雄同體。其形盤轉如漩渦,故稱“蝸”;又有角似牛,故得“牛”、“犢”諸名。《莊子·則陽》:“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十六:“《三蒼》云,[蝸,]小牛螺也,一曰俗名黄犢。”《爾雅·釋蟲》:“蚹蠃,螔蝓。”晉·郭璞注:“即蝸牛也。”郝懿行義疏:“順天人呼水牛……[陶注:]蝸牛俗呼瓜牛。”《說文·虫部》:“蝸,蝸蠃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四·蝸牛》:“[釋名]蠡牛、蚹蠃、螔蝓、山蝸、蝸蠃、蜒蚰蠃、土牛兒。弘景曰:‘蝸牛,山蝸也。形似瓜字,有角如牛,故名。’[集解]保昇曰:‘蝸牛生池澤草樹間……行則頭出,驚則首尾俱縮入殼中。’”

蝸牛

(《本草綱目》)

蜗牛【同义】总目录


黄犊蜗牛陵螺蜒蚰螺
蜗牛

硬壳软体,性喜潮湿。又称“水牛”、“蜒蚰螺”等。寓意弱小,负载,孤独,安分守己,居处狭小,隐藏,蛰伏,行动迟缓。

字数:58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乌鸦   蜜蜂 ☛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螺类:螺(螺蛳;田~;钉~;骨~;豆~;法~;红~;蝾~;泥~;沼~) 蛳
蜗牛:蜗(山蜗;山蜗蠃) 牛(水牛;瓜牛;蠡牛;小牛螺;土牛儿) 陵螺 黄犊(黄犊舍) 蚹蠃 旱蠃 虒蝓 蠡蠃 螔蝓 篆愁君
蚌类:蚌(~壳;灵~;河蚌) 蛤(蛤蜊;蛤子;蛤黎;文~;花~;青~;乌~;玄~)蜊 珧 鲒 美珠 含浆 壳菜
大蛤:
小蚌:鰿 玉珧
贝类:贝(~壳;海~;宝~;扁~;贴~;窗~;象~;笠~;珠母~;珍珠~;日月~) 蛏(蛏子;缢~;竹~) 蚶(毛蚶)
海贝:轲虫
乌贼:鲗(乌鲗) 墨鱼 缆鱼 算袋鱼 甘盘校尉 缁鱼将军
牡蛎:蚝 蠔(蠔山) 牡蛤 蛎蛤 古贲
章鱼:望潮
蛞蝓:蜒蚰 鼻涕虫
其他软体动物:鳆 鲍(大~) 螅 蚬蟳 鱿 海兔 海牛 船蛆 砗磲八带鱼

☚ 节肢动物   爬行动物 ☛

蜗牛

药名。出《名医别录》。又名蠡牛、蜒蚰蠃、天螺蛳。为蜗牛科动物蜗牛Bradybaenasimilaris Ferussae的全体。产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地。咸,寒。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❶治风热惊痫,消渴,喉痹,鼻血,小便不利。煎服:30~60g;或捣汁、焙干研末服。
❷治痄腮,瘰疬,痈肿,痔疮,脱肛,蜈蚣咬伤。捣敷或焙干研末调敷。

蜗牛

蜗牛woniu

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蜗牛科。壳一般呈低圆锥形,右旋或左旋。头部显著,具有触角2对,大的1对顶端有眼。头的腹面有口,口内具有齿舌,可用以刮取食物。腹足扁平宽大,足底有腺体,爬动时能分泌粘液,粘液遇空气即迅速干燥,在爬过的地方留下明亮的痕迹。陆生,栖息于潮湿阴暗地区。由于外套腔壁富有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特称为“肺”。遇环境干燥或冬眠时,可由腹足后端腺体分泌白色粘液膜(膜厣)封闭壳口。夜间或雨后外出,嗅觉灵敏。主食绿色植物,为农业害虫;也是畜、禽类寄生吸虫的中间宿主。种类较多。分布较广的如灰蜗牛 (Fruticicola ravida)、北京华蜗牛(Cathaica pekinensis)等。大型种类的肉可食用,在法国盛行吃蜗牛。近年我国南方各省区也进行人工养殖,自食或出口。目前已知我国最大的蜗牛为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壳高11厘米,宽7.5厘米,重约390克。

☚ 宝贝   蛞蝓 ☛
蜗牛

蜗牛

带有1个较低圆锥形贝壳的陆生软体动物。身体主要分为头部、颈部、躯干部和腹足。蜗牛喜欢在阴湿、夜晚或雨后出来活动。有些大型蜗牛肉可做成数十种风味独特的名菜。营养极为丰富。如褐云玛瑙螺肉(干肉)中,每100克含粗蛋白质60.42克,比鸡蛋还多,而所含脂肪只有3.85克,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滋补壮身的食品。此外,蜗牛肉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丰富的钙质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蜗牛还有清热解毒的药用价值。近年,从蜗牛体内提取的蜗牛素、催产素和凝血素等,均有显著医疗效果。我国广东、广西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最喜食蜗牛,现已普及北方各省地。全国各地可食蜗牛种类较多。为食养兼食疗的易得动物食品。用活蜗牛加工菜肴之前,须先将蜗牛放在凉爽潮湿处存养2天,当其排净内脏废物后,再放入清水盆中,加适量的盐、醋缓慢搅拌,使杂质和粘液浮到水面,半小时后,再换清水冲洗干净,即可除去内脏取肉烹调。如是选用蜗牛冻肉,在解冻后即可直接烹制。蜗牛是一种饲养管理简便、生长繁殖极快、饲料来源广、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良蛋白质食物。老年人可以把它作为家庭副业进行饲养。


蜗牛


1.贝壳;2.呼吸孔;3.头部和2.对触角;4.生殖孔;5.腹足

☚ 鹌鹑蛋   牛蛙 ☛

蜗牛wō niú

《本草纲目》虫部第42卷蜗牛(66)。药名。
【基原】为蜗牛科动物蜗牛Eulota simiaris Ferussac及同科近缘种的全体。
【别名】仆累(《山海经》),小牛螺、黄犊(《三苍》),蜗嬴、蜾嬴(《说文》),陵螺(崔豹《古今注》),山蜗、瓜牛(《陶弘景》),负壳蜒蚰(《日华子本草》),海羊(《仙传外科集验方》),土牛儿、蜒蚰嬴(《本草纲目》),敷壳蛞蝓(《东医宝鉴》),天螺(《陆川本草》),圆螺虫(《生草药手册》),天螺蛳(《四川中药志》),肌母螺(《泉州本草》)。
【性味】咸,寒。
❶《别录》:“味咸,寒。”
❷《药性论》:“有小毒。”
【归经】
❶《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膀胱,足厥阴肝经。”
❷《药性论》:“入大肠,胃。”
【功用主治】清热,消肿,解毒。治风热惊痫,消渴,喉痹,痄腮,瘰疬,痔疮,脱肛,蜈蚣咬伤。
❶《品汇精要》:“祛风热,消疮肿。”
❷《药性论》:“生研取服,止消渴。”
❸《本草纲目》:“治小儿脐风撮口,利小便,消喉痹,止鼻衄,通耳聋,治诸肿毒痔漏,制蜈蚣蝎毒。”
❹《本草新编》:“善杀虫,以活者投麻油中,子化为油,涂虫疮。”
❺《玉楸药解》:“利水泄火,消肿败毒,去湿清热。”
❻《医林纂要》:“治血风疮及杨梅疮。”
❼《黑龙江中药》:“通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至二两,或捣敷、焙干研末。外用:捣敷或焙干研末调敷。

蜗牛wōniú

药名。又名蠡牛、蜒蚰螺、田螺蛳。为蜗牛科动物蜗牛的全体。产于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地。咸, 寒。清热解毒, 利水消肿。治风热惊痫, 消渴, 喉痹, 鼻血, 小便不利。煎服: 30 ~ 60 克; 或捣汁、焙干, 研末服。治疗痄腮, 痈肿, 痔疮, 脱肛, 蜈蚣咬伤, 捣敷或焙干, 研末调服。

蜗牛

蜗牛

蜗牛,又名蠡牛,负壳蜒蚰、蜒蚰蠃、天螺蛳。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蜗牛科动物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similaris (Ferussac)或灰巴蜗牛B. rivida (Benson)等的全体。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品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肺、胃、膀胱经。功能清热解毒,利小便。主治风热惊痫、消喝、喉痹、疔疮痈肿、痄腮、瘰疬、痔疮、脱肛、小便不利等证。治风热惊痫、取鲜蜗牛配蜈蚣、全蝎、朱砂、钩藤、牛胆汁,水煎服。治消渴引饮不止,将蜗牛水浸一宿后取水饮之;或配蛤粉、龙胆草、桑白皮,为末服。治喉痹肿痛,蜗牛绵裹,水浸含咽; 或配白梅肉同研烂,绵裹,含咽。外用治痈肿疔疮,无名肿毒,单用蜗牛捣敷,或取蜗牛涎水调蛤粉敷疮上; 还可以鲜蜗牛、马齿苋、陈石灰,共捣烂外敷。痄腮及喉下诸肿,蜗牛同面粉研敷之。瘰疬未溃已溃,可与丁香同捣敷: 或蜗牛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猪脊髓调敷。痔疮肿痛,以蜗牛浸油外涂;脱肛,蜗牛,诃子为末,猪脂调敷。此外,本品尚可用治鼻衄不止,活蜗牛焙干,与乌贼骨共研为末,搐鼻。小便不通,单用本品水煎服; 或取鲜蜗牛加麝香少许捣敷脐下。煎服,6~12g。不宜久服。

☚ 猪殃殃   鹅掌金星草 ☛

蜗牛

snail


蜗牛

snail

蜗牛

snail;edible snail;escargot(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