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蜀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蜀锦 蜀锦古代蜀地(今四川)所生产的彩锦。其花色品种甚多,质地坚韧,色泽鲜艳,西汉时即驰名行销于全国。 ☚ 白罗襴 碧幢翠幕 ☛ 蜀锦 蜀锦传统的丝织工艺品之一。产地在四川,故名。西汉时,即以品种多、花色美、用途广而行销全国。三国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成都大量织造经线起花的彩锦,色彩更加鲜艳,花纹更故新颖,并出现“加金锦”等品种,行销魏、吴。后经马钧改良织机,简化提花手续,产量增长。朱启钤《丝绣笔记》:“魏、晋以来蜀锦勃兴,几欲夺襄邑之席,于是襄邑乃一变而营织成,遂使锦绫专为蜀有。”北宋时,益州设有大规模丝织作坊,南宋时,成都锦院为当时三大锦院之一,蜀锦生产一直长盛不衰。蜀锦用染色熟丝织造, 质地坚韧, 色彩缤纷。 ☚ 苏州宋锦 云锦 ☛ 蜀锦 大女身为织锦户,名在县家供进簿①。长头②起样呈作官,闻道官家中苦难。回花侧叶与人别,惟恐秋天丝线干。红缕葳蕤(weirui )紫茸软,蝶飞参差花宛转,一梭声尽重一梭,玉腕不停罗袖卷。窗中夜久睡髻偏,横钗欲堕垂着肩。合衣卧时参没后,明灯起在鸡鸣前。一匹千金亦不卖,限日未成宫里怪。锦江水涸贡转多,宫中尽著单丝罗,莫言山积无尽日,百尺高楼一曲歌。 唐·王建《织锦曲》(《全唐诗》) [注] ①供进薄:提供贡品的名册。②长头:工头。 待御史赵郡李君,好事之士也。因余话上元瓦官寺有陈后主羊车一轮,天后武氏罗裙佛幡,皆组绣其妙,李君乃出蜀锦裙一幅示余,长四尺,下广上狭,下阔六寸,上减三寸半,皆周尺如直,其前则左有鹤二十,势若飞起,率曲折一胫,口衔葩莩,右有鹦鹉耸肩舒尾,数与鹤相等。二禽大小不类,而隔以花卉,均布无馀地。界道四向,五色间杂,道上累细细点缀其中,微云璅结,牙(互)以相带,有若駮霞残虹,流烟堕雾,春草夹径,运山截空,坏墙古苔,石弘秋水,印舟浸漏,粉蝶涂染,盘缩环佩,云隐涯岸,浓淡霏拂,杳霭冥密,始如不可辨别,谛视之,条断崭绝,分画一一,抑有去处,非绣绘,缜致柔美,又不可状也。里用缯彩,下制线尚如旧,两旁皆解散,盖折灭零落,仅存此故耳。纵非齐梁物,亦不下三百年矣。昔时之工,如此妙耶,曳其裾者,复何人焉?因笔之为辞,继于锦谱之后,俾善诗者赋焉。 唐·陆龟蒙《纪锦裙》(据《全蜀艺文志》卷五六引) 【评】 这两段文章对蜀锦织造方法和图案特点作了生动描绘。 蜀锦 蜀锦shǔjǐn┃┃ 海棠的别称。宋·王十朋《蜀锦亭》诗:“犹余蜀中锦,爱惜比甘棠。”自注:“蜀锦,海棠也。”清·陈维崧《满庭芳》词:“豪华甚,千堆蜀锦,那用杜陵诗。”另见820页“蜀锦”条。 ☚ 蜀红 锦拆 ☛ 蜀锦 蜀锦shǔjǐn┃┃ 四川生产的彩锦。喻文采华丽。唐·罗隐《江都》诗:“歌听丽句秦云咽,诗转新题蜀锦铺。”宋·叶适《哀巩至》诗:“君文蚤贵重,蜀锦载胡车。”另见180页“蜀锦”条。 ☚ 椽笔 锦字 ☛ 古代名物 > 紡績類 > 製品部 > 絲織品 > 蜀錦 蜀錦 shǒjǐn 我國傳統絲織品。産於蜀地,興於漢魏,延續至今。今分爲兩絲錦、方方錦、條花錦、散花錦、浣花錦與民族緞六種。唐·杜甫《白絲行》:“繰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錦金粟尺。”元·費著《蜀錦譜》:“蜀以錦擅名天下,故城名以錦官,江名以濯錦。”元·湯式《一枝花·贈美人號展香綿楊鐵笛爲著此號》曲:“價重如齊紈魯縞,名高似蜀錦吳綾。”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四·金蠶》:“[集解]:時珍曰:‘……蔡縧《叢談》云:金蠶始于蜀中,近及湖、廣,閩粤浸多。狀如蠶,金色,日食蜀錦四寸。’” 海棠【同义】总目录 海棠蜀锦蜀客川红名友 蜀锦 蜀锦海棠的别称。宋·王十朋《蜀锦亭》诗:“犹余蜀中锦,爱惜比甘棠。”自注:“蜀锦,海棠也。” ☚ 蜀客 垂丝海棠 ☛ 蜀锦shǔ jǐn〖名词〗 锦 锦锦(锦布;~衣;锦段;锦缎;湘~;壮~;蜀~) 文织 ☚ 丝织物 绢 ☛ 观赏花名 观赏花名牡丹:花王(百花王) 国花 国色(国色天香) 国艳 姚魏 洛花 洛阳(洛阳花) 茜金 鼠姑 雄红鹿韭 贵客 赏客 木芍药 富贵花 百两金 醒酒花 大北胜御衣黄 天下真花 伊洛传芳 ☚ 好花 荷花 ☛ 好的文采 好的文采华丽的文采:蜀锦 华采 辉藻 缋藻 云藻 ☚ 有文采 文采好 ☛ 蜀锦 蜀锦蜀锦质地紧密坚韧,色调艳丽。图案纹饰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结构严谨,古朴典雅,深受国内外人民欢迎。蜀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4大名锦。成都蜀锦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即形成重要产业。 ☚ 江安竹簧雕刻 蜀锈 ☛ 蜀锦 322 蜀锦见44054条。 ☚ 壮锦 潮汕抽纱 ☛ 蜀锦 054 蜀锦一种传统丝织工艺品。四川丝织品的总称。常以经向彩条为基础,以彩条起彩、彩条添花为特色,织造时有独特的整经工艺。蜀锦源于汉代,早期以重经显花。宋元时蜀锦品种繁多,对当时的经济起过重大作用。近代蜀锦仍沿用染色熟丝织造,质地坚韧,五彩缤纷,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传统构图锦有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条花锦、铺地锦、散花锦、浣花锦等。 ☚ 纬锦 云锦 ☛ 蜀锦 蜀锦传统丝织工艺品。产地四川。质韧色丽,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西汉时,已畅销中原,为蜀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宋代李昉等《太平御览》引《诸葛亮集》,有 “今民贫国虚,决敌亡资唯仰锦耳” 之说。 ☚ 刺绣 蜡染 ☛ 蜀锦 蜀锦产自四川成都,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汉魏时即享有盛名。以经锦为主,在经向彩条的基础上,用彩色经线条纹与彩色纬线交织出多彩的图案。 ☚ 纬锦 宋锦 ☛ 蜀锦 蜀锦四川传统丝织工艺品,历史悠久,千余年前,就西越波斯,东渡日本,享誉中外。汉代设有管理这项手工业生产的锦官,成都因此又称锦官城、锦城。诸葛亮曾说“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可见蜀锦一度是蜀经济支柱。唐刘禹锡有诗咏蜀锦:“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宋、元、明时,织锦技艺愈益精湛,品种不断增多,应用也相当广泛。1949年以来,蜀锦织造业飞速发展,花色、格调等各方面均有长足进步。蜀锦是一种提花蚕丝织物,质地细密柔软,色彩鲜明绚丽,图案纹饰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产品按用途可分为被面料、衣料、装饰锦等几类,按织法格调则有方方锦、月华锦、雨丝锦(由传统的“月华三闪”发展而来)、浣花锦、铺地锦、散花锦、对花锦、民族缎等好多品种。蜀锦图案取材于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神话故事、吉祥纹样以及乡土风物,设计十分精巧,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 工艺品 蜀绣 ☛ 蜀锦又称“蜀江锦”。以优质桑蚕丝作原料,经设计、织造工艺,制成的锦缎和被面。成都为主要产地。现有彩条状并饰有图案的雨丝锦、月华锦,在小方格内装饰各种小团花的方锦等。产品织纹精细,色泽典雅,构图优美,吸湿保暖。可作衣料、被面、床罩、挂屏以及室内装饰。 蜀锦 蜀锦四川省成都、南充、阆中、乐山、绵阳、新都等地生产。西汉时期,蜀锦已为人称道;东汉末年,蜀锦产量比较丰富。唐代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也远销日本。当时著名的有成都和蜀州的单丝罗、遂州蒲绫、绵州盘条绫、嘉州乌头绫、彭州和汉州的交梭纱、陵州的鹅溪绢,以及普遍生产的锦绸等。现品种花色更多,有成彩条状并饰有花纹的雨丝锦、丹华锦;有在小方格内填补各种小团花的方方锦;有似梅花、桃花等单朵花组成的漩涡宛转、落花飘拂的浣花锦;有在细小的纹上饰以大朵花卉,色彩富丽层次分明的铺地锦;有几何纹式的八达晕锦,还有散花锦、对花锦、团花民族缎等。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神话故事等。产品除匹头外,还有图案设计极为工细完美的锦被。成都为蜀锦主要集散中心,以锦城或锦官城著称。 ☚ 蜀绣 四川缬染 ☛ 蜀锦 蜀锦中国传统的丝织工艺品之一。出产于四川,故名。蜀锦以图案古雅、富于民族和地方风格著称。西汉时蜀锦名闻全国,并通过丝绸之路行销中亚、欧洲,其品种花样甚多,用途亦广。当时成都一带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 “百室离房, 机杼相和”, 故后人名成都为 “锦城” 、“锦官城” 或 “锦里” 。三国时, 诸葛亮曾云: “今民贫国虚, 决敌之资, 唯仰锦耳” 。可见蜀锦对于当时的国计民生和蜀汉经济起着重大的作用。至唐, 蜀锦在品质和产量上都有提高, 时人陆龟蒙《纪锦裙》记载有一幅织有20只口衔鲜花的白鹤和20只势如飞起的鹦鹉锦裙。唐使郭崇韬破蜀后, 献给唐庄宗的蜀锦就有50万匹。宋代成都有“锦院” , 募工匠数百名, 岁用丝125, 000两, 专造贡锦,供应王朝。南宋以后, 蜀锦生产开始衰落。迄明末, 因天灾战乱, 生产一度中断。太平天国时, 清政府将织造府西迁成都, 时约有织机30000台, 织工十万名, 年产锦缎300万余米, 是近代蜀锦生产最兴旺之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丝织品倾销四川,加之四川军阀连年混战, 蜀锦生产遂一蹶不振。解放后, 蜀锦获得新生, 用染色熟丝织造, 质地坚韧,色彩鲜艳,行销国内外。传统构图大体可分为雨丝锦、方方锦、条花锦、散花锦、浣花锦和民族缎六种。 ☚ 起绒锦 冰纨 ☛ 蜀锦shu jinSichuan brocade 蜀锦Sichuan brocade 蜀锦Sichuan brocad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