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蚕的摄食ingestion of mulberry silkworm桑蚕对食物的取得和食下。桑蚕对食料取食与否,决定于食料中是否有诱食、咬食和吞咽物质以及是否存在避忌物质等。 诱食物质是一类挥发性物质,能激发幼虫的食欲,使发生趋食动作。这类诱食物质包括β、γ—己烯醇、α、β—己烯醛以及柠檬醛、里哪醇、里哪醇醋酸酯和醋酸萜品酯等萜烯类物质。在这些物质中,以柠檬醛和里哪醇的引诱作用较强。幼虫通过触角上的嗅觉感器来感受这类挥发性诱食物质。 咬食物质是桑叶中的β—谷甾醇、异槲皮苷和桑黄素等物质,而感受这类化学物质的器官是下腭上的味觉器。 吞咽物质主要是纤维素,其它如蔗糖、肌醇、磷酸盐、硅酸盐、绿原酸以及维生素C等,对食片的吞咽也有促进作用。此外,饲料中的水分和饲料的软硬等,对摄食也有影响。 上述能诱发幼虫取食动作的化学物质,并非桑叶所特有,在一些蚕拒食的植物中也存在,这说明上述3类物质并非决定幼虫摄食特性的全部物质。在幼虫拒食的植物叶中,还含有抑制其食欲的忌避性物质,主要是一些具有苦味的生物碱类的物质。在幼虫下腭瘤状突起上分别存在专司感受苦味物质和甜味物质的感器。幼虫对食料之所以有比较严格的选择性,其重要原因在于植物叶中对上述两种感器的刺激性物质与抑制性物质的含量。 幼虫摄食是间歇性的。每次食桑之前,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运动或休息,待其发生食欲后才开始摄食。各龄幼虫发生食欲的时间不同,以蚁蚕与各龄起蚕相比,常温下蚁蚕孵化后约经20~60分钟开始摄食,在食桑前大部分时间用于爬行,这是初孵化幼虫寻找食物的习性:2龄起蚕约经80~120分钟、3龄起蚕约经30~100分钟、4龄起蚕约经80~170分钟、5龄需100~170分钟左右开始摄食。起蚕在食桑之前大部分时间用于静止休息,有利于起蚕表皮的硬化和内部器官的继续完成。 食桑位置因龄期而异。1、2龄幼虫从叶背啃食;3龄从叶缘咬食者增多,且能食下较细的叶脉; 4~5龄幼虫均从叶缘啮咬,食后仅留下主叶脉。 食桑时间和次数,因饲育环境、蚕龄、品种以及饲育技术等而不同。全龄用于食桑的时间,仅占全龄食桑期的27%。以全龄食桑时间作为100,则第1~5龄分别为15、13、14、19和39。食桑次数1~5龄顺次为64、59、74、83和183,5龄约占全龄食桑总次数的40%。 桑叶的食下量和食下率随龄期增长而增大。一头蚕全龄鲜叶食下量约20~25克,干物为5~6克,其中第5龄的食下量约占全龄的85~88%。食下量又因蚕的品种而异,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食下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大,超过这个界限反而减少。一般3龄蚕超过33℃、4龄蚕超过32℃、5龄蚕超过31℃时,食下量反而下降。在适温条件下,食下量随湿度加大而增加,只是其影响没有温度大。但由于湿度对桑叶有保鲜作用。因而,在适温范围内,通过调节湿度以保持桑叶的新鲜度,对提高蚕的食下量和食下率有积极效果。叶质对蚕食下量的影响很大,以适熟叶为宜,过老过嫩叶都不适宜,对小蚕的影响尤为明显。食下量和食下率均受给桑量的影响,在一定限度内增加给桑量后食下量虽随之增大,但食下率则减少,而残桑增加。 |